1980年,我从围网组的组长升任生产指挥室副主任。当时的生产指挥室,是我们整个公司的生产指挥中心。整个船队的生产和保障工作,以及渔获的再加工任务,相应的指令都是由指挥中心发送出去的。
负责生产调度工作,压力很大。当时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开调度会议,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各类分厂和配套车间,包括船厂、船修车间、船队、网厂、鱼品厂、冷冻厂、鱼粉厂等十来个部门,都要派人参加会议,所研究的各类问题,都要我去综合协调,保证没有部门拖后腿。当时为了准确掌握生产一线情况,我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在公司内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巡查一遍。
公司的核心是船队,船队里面的各种渔船,就像现在的汽车一样,都是有保养维修周期的,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当时基本上是三年一次小修,五年一次中修,十来年一次大修。因为码头资源有限,怎么安排好每一条渔船的维修保养期,确保渔船靠港时间最少,在海上捕鱼时间更长,是最基础的工作。
船修好之后,就要安排船期出海去。出海前,根据相应的任务属性,首先要装好渔网,十来吨的一张网,装起来都要好几个小时。除此之外,还要配齐冰块、油料、维修零配件、淡水、生活用品等各种物资。物资装运好,船员到位后,渔船就可以出海了。这中间,需要协调到的内部部门就有十来个。
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一般船舱装满渔获,或者船上物资快耗尽时,渔船就要返港了。回港后,首先要把船上的渔获卸载下来。卸载渔获的同时,立马要安排渔船的航次修理工作,以及各类物资的补给工作。我们当时的工作要求是,在48小时内,返港的渔船就要再次出海。在当时,渔船返港后的码头,各路人马齐聚,整个码头一片热火朝天。(www.xing528.com)
从渔船上卸下来的渔获,要立马安排送到理鱼车间。车间的理鱼工人要按照鱼的种类、大小、品相进行分拣。分拣好的鱼是一盘一盘装好的,品相好的直接送进冷冻库,以冷冻鱼的形式,根据水产部的调拨指令,输送到全国各地市场。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橡皮鱼,一般是单独分开,作为加工鱼片的原料单独售卖,或者交由公司专门生产鱼片的车间进行再加工。
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渔获在全国都是硬通货。所以在生产物资保障方面,我们也占有很大的优势。在燃油、钢材、水泥、木头、煤炭等大宗生产物资上,当时宁渔能够从中央争取到的量,比整个宁波市的调拨量还要多。公司当时还有一艘油轮,专门负责到大连去运输船用柴油。
也是因为各种资源丰富,1974年开始,公司在清水浦新建了一个生产基地。但因为距离遥远,再加上各类配套比不过孔浦这边,员工都不愿意搬迁过去。再加上各种变故,基地建到一半就停了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