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吉林省农委按照2014年《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农经发〔2014〕13号)的要求,决定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平洋村、香山村等3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截止到2016年底,3个试点村改革已经完成,并且,取得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经验。
(一)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试点改革效果明显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件全新的事业,不光农民对此认识不足,村社干部对此事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村里以前没有做过,困扰的问题也有很多。例如:清产核资要如何折旧、计价?非经营性资产如何评估?股权如何设置,集体股、个人股各设多少为宜,集体股到底设不设?农龄股设不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到底怎么样认定?怎么做能比较合理?
1.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改革的基础
陈家店村基本情况。陈家店村有10个自然屯,997户,3636人,劳动力1300人。距长春市16公里、农安县45公里,东邻302国道。幅员10.9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793公顷,林地面积41.93公顷,水域面积11公顷。
陈家店村有改革的基础。2005年全村发动54户村民集资入股192万元,成立了第一个集体性质的股份制企业——“众一红砖厂”。第一步的成功使村民对党总支有了信任和依靠,也促进了未入股村民走向组织联合。在两年的时间内,陈家店村先后成立了三个股份制企业和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2009年成立了农安县第一家以农业类型注册的集团公司——吉林省众一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下属9个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为陈家店村的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几年来,陈家店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循序渐进,统筹发展,和谐推进,大力实施工业带动、牧业拉动、文化推动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14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761万元,农业产值2149万元,蔬菜及特色收入1390万元,农民打工收入2500万元,其他收入3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400元,村集体固定资产6000万元。
2.陈家店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是成立改革领导小组。陈家店村于2014年4月初成立了陈家店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小组,由村主任亲自担任组长,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借鉴去南方学习的经验,结合村具体情况,取长补短,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二是制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标准。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过程中,陈家店村统筹考虑,争取不漏掉一个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首先制定《陈家店村人口土地情况统计表》,各小队长采集各户详细的信息并汇总,又通过每户提供的户口本进行了第二次核对,对信息不详的找本人认真核对、确认并分三次公示。最终,全村确认3875人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三是有计划、分步骤实施改革。陈家店村已完成了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管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制定章程、机构设置、股权分配等全部改革工作,此项改革也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四是成立村集体经济管理机构。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的构成上,陈家店村采取过渡的方式,由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由原班子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具体领导并监管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事务,并选举产生监事会,监事会由3人组成,1名主席,2名监事,由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3.产权制度改革后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让村民享受安全、健康、舒适、幸福的生活,完善村民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方面的需求,陈家店村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总投资近2.7亿元,新建社区及文化广场。投资2260万元完成了村新社区的供暖管网、排污管网、自来水管网的铺设,管网总长度达12853米。投资545万元铺设水泥路23公里、砂石路16公里,建成主干道“四纵四横”路网。投资550万元,先后对主干道路、社区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达27公顷,栽树品种主要有云杉、白桦、梧桐、曲柳、黄菠萝等。所有林业资产全部纳入吉林省众一集团,并由下设的长春市众一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以实现林业的专业化管理,并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投资63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99000平方米幸福公园,其中休闲广场占地10000平方米,内有葫芦岛湖1个,凉亭2座,配置太阳能路灯23盏,普通路灯80盏,高杆灯1盏,硬化面积12000平方米,种植草坪36000平方米,公园内种植景观树及草坪,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为促进陈家店村进一步发展,实现全村农业机械化全程作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全村共流转土地480公顷,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61%。租金一年一付,每公顷的年租金为15000元。目前全村的793公顷耕地全部流转,土地流转整合后将新增耕地80公顷。农民收入渠道增多,由单一种植收益为主向多元化收入方式转变。农民收入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第一是农民作为土地所有者的租金收入;第二是作为本村企业股东的股金收入;第三是农民在公司工作的工资收入;第四是农民的福利待遇,包括住楼房补贴等。流转土地中苗木花卉基地占地18公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和吉林大学农学部农业推广示范基地20公顷。现代农业推广示范基地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创富增收提供了条件,众一蔬菜合作社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目前已建设现代日光温室大棚101栋,占地300多亩。
三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陈家店村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全面推进股份制,用股份制打造农村经济,整合组织资源,内培外引,全方位、全角度合力共建新农村。基本农田逐步实现现代化耕作经营。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为该村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48台(套),并建农机库房,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将继续增加投入购进大型农机具,为全村土地流转后全部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打好基础。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周边村屯共同致富,土地流转在未来几年内将扩大到周边地区,推动周边村镇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实施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借助“长吉图发展规划”提出的“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发展机遇,规划棚膜蔬菜产业园区的建设,现已完成建设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101栋,投资1500万元。2014年年产各类蔬菜150万公斤,花卉40万株,创产值1260万元,利润545万元。种植合作社将逐步引导全村棚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蔬菜基地建设基础上,利用项目资金并自筹进行蔬菜保鲜库、冷藏库以及速冻库建设,建成之后,该村将重点打造蔬菜产业,建成集生产、冷藏、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棚膜产业经济链条。打造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园区。在“绿色”和“生态”概念日益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由于该村距长春仅12公里,且紧靠302国道,借助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该村计划进行现代观光旅游生态园建设,该村充分借鉴域外农家乐的成功经验,在科学规划设计下,建造占地1000亩的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区,园区功能分布和旅游路线设计都将聘请知名专家进行规划。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由专门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打造成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园区。结合合隆镇整体规划,打造新城区。合隆镇南区重点打造成工业园区,北区主要建设现代城镇社区。陈家店村正好位于此规划区之内,3.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建设落在了陈家店村十社南部,靠近合隆镇街道。未来,这里将建成为集居住、商贸物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居住新区。到2020年,陈家店村规划建成占地646公顷的现代农业园区和物流区,占地380公顷的新型城镇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100%。按照“三化”统筹战略,全面实施农业现代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各项经营,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借助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旅游等相关产业开发,促进城镇化建设。向着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宏伟目标快速发展。
(二)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平洋村通过改革实现就地城镇化
平洋村位于范家屯镇西南部,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538公顷。现有6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537户、2055口人。全村以种植业为主,是范家屯镇规划的现代农业发展板块。2013年2月份,主动申请整村转移城镇化试点。平洋村总体情况:一是基础较好,村班子有战斗力,村支书李国和同志是一位具有13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带头人,是公主岭市党代表、人大代表,肯干事,能力强,办法多,威望高,平洋村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现有村集体积累100余万元,大型农机具20台套;538公顷耕地全部实现流转;在外打工的较多,村民富裕程度较高,多数村民眼界较为开阔,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的意愿强烈。二是范家屯作为土地增减挂钩试点镇,拥有1400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为整村转移城镇化提供了关键的土地指标支撑。三是平洋村转移的目的地——范家屯镇,是东部新区的核心地带,随着三个县级开发区环长春的密集布局,产业集聚度蔚然可观,为城市新片区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综合看,平洋村完全具备试点条件,走整村转移城镇化道路已经万事俱备、水到渠成。
围绕如何帮助平洋的村民实现市民梦,2013年年初到现在,在范家屯镇和平洋村的积极努力下,全市上下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聚焦平洋,把脉转移城镇化,逐步明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拉开了平洋村整体转移城镇化的帷幕。
1.明确整村转移路径
根据平洋村以及范家屯镇的总体情况,明确了“坚持一步到位、恪守两项原则、确保三个平衡”的整村转移城镇化路径。
一是坚持一步到位。即通过住宅换楼房的模式实现整村转移。依据国家现行政策,在范家屯镇内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新型社区。村民自有产权房屋按照1∶1比例置换楼房,附属的仓房按照正规评估公司提供的评估价进行补偿,实现全村10个村民小组、537户农民整村转移。农民原有的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拆迁、统一组织复耕。村民把承包田交由村集体托管,统一组织耕种收储销,以屯组为单位,按土地面积分红。
二是恪守两项原则。首先是农民自愿。镇村干部深入村民小组围绕整村转移进行宣传解释,让农民都能充分了解政策内容,满意者提出搬迁、换房申请,与村委会签订住宅换楼房协议。做到宣传到位、解释到位,不强求、不强制,规范行政、依法办事。其次是土地制度不变。不征地,不改变耕地性质,不触及农民土地承包权益。(www.xing528.com)
三是确保三个平衡。确保土地占补平衡。平洋村共有宅基地84公顷,建设新型社区需要3.5公顷,根据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宅基地复耕后,可以增加80公顷的建设用地指标。确保建设资金平衡。根据规划,平洋村新型社区建设资金需要1.5亿元,节余土地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后,预期收益在3.36亿元左右,可以实现新型社区建设的资金平衡。确保农民利益平衡。通过住宅换楼实现农民家庭财产大幅增值,保证农民利益平衡。
2.明确民生福祉至上思想观念
农民愿不愿意、满不满意是核心。农民虽然有进城上楼的主观意愿,但真正付诸实施,仍存有障碍,最主要的还是利益上的权衡。为此,平洋村委会立足于维护村民利益最大化,通过明确四项收入,让群众放心进城上楼。
一是明确房屋置换增加财产性收入。根据住宅普查结果,全村户均住宅面积为93.1平方米,大约价值在10万元左右,而置换相同面积的社区楼房价值高达32万元左右,通过置换,农民的净资产平均可增加22万元左右。
二是明确土地流转增加生产性收入。土地由村里统一集约耕种,每公顷土地生产资料可节约700元,全程机械化作业每公顷至少节约1000元,高光效等技术的大面积普及应用至少增产10%以上,每公顷土地增收约2000元。一年下来,每公顷土地可增收3700元左右,全部计入土地分红。
三是明确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平洋村现有劳力1150人,这部分人员脱离土地后,平均每人通过打工和经商一年至少赚取工资性收入2万元。
四是宅基地复耕获得补贴性收入。84公顷宅基地复耕后,每年所获得的种植收入约126万元,计划补贴村民入住新型社区的物业、供热等相关费用,为农民融入城市提供相应支撑。
通过明确四项收入,村民的热情被愿景激活,疑虑被数据打消,所有农户都主动要求与村委会签约。
3.明确政府主导新型社区建设
为农民打造一个高品质宜居社区是就地城镇化的关键。在试点过程中,平洋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实施“两步走”战略。
一是规划先行。范家屯镇按照“建设长春卫星城,融入省会经济圈”的发展目标,委托清华大学、哈工大、上海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对范家屯镇《总规》《控详规》《城市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全面修编。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制定了《平洋村整体迁入新型社区实施方案》,聘请市规划设计院对平洋新型社区进行了规划设计。新型社区位于范家屯镇硅谷大街北侧兴华路以西,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以55、65、75、95平方米四种户型为主,满足村民居住需求。
二是市场运作。抓住范家屯镇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契机,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内,整合资源,盘活集体建设用地的存量,土地指标问题得到顺利解决。经过洽谈,与帝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具体承建协议,由开发商垫付社区建设费用,镇政府通过土地收益或者出台政策,对开发商进行补偿。这样,在政府不出钱、村民不花钱的情况下,实现农民进城上楼。在规划指引下,新型社区建设已经建成,于2014年11月末完工交付使用。
4.保障农民上楼后无后顾之忧
坚持以人为本,明晰了上楼日子怎么办的问题。让农民最大的担心是上楼后的日子,地怎么种?猪、鸡怎么养?干点啥?能不能习惯城里生活?收入能不能有保证?为实现农民上楼后“有事干、有钱赚、有保障、有尊严,无后顾之忧”这样一个“四有一无”的目标,平洋村重点采取了“四化”措施:
一是土地集约化。平洋村538公顷土地全部实现流转,村集体成立了平洋农工商公司,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目前,村集体有12台大型旋耕机,4台大型收割机,4台大型免耕播种机,在耕、种、收三个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每个环节的作业时间10天左右,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土地集约后,实施“六项重大技术”,即赤眼蜂防螟、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统一灭鼠、种子等离子处理、玉米精量播种、高光效技术(50%耕地)。实现“七统一”,即统一选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有上述措施保障,平均每公顷耕地增收3700元。同时还规划了标准化养殖小区,专门租给本村村民搞规模养殖。
二是就业多元化。平洋村2055人,劳动力1150人。其中,常年在外打工的500人,土地集约经营解放出650人。这650人,到范家屯经济开发区企业实现二产就业200人左右;到一汽大众从事保洁、绿化200人左右;从事家政服务100人左右;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从事新型社区管理的100人左右;剩下的50人左右,从事全村农业生产,变为新型职业化农民。
三是配套改革利民化。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公主岭市出台了若干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在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继续按照政策标准享受各种涉农补贴。在户籍制度方面,出台了鼓励进城落户的15条政策,这些农民可以直接落城镇户口,带地进城,与镇区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在社会保障方面,有固定就业单位的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没有固定就业单位的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继续享有农村独女户保险和农村再生育等特殊政策。进社区农民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均可提出申请,与城镇居民同标准执行。在教育制度方面,进城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的孩子,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免费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在医疗制度方面,进新型社区的农民可以自由选择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房屋产权制度方面,新型社区的楼房都颁发房屋产权证,可以抵押、交易,实现农民资产性收益。
四是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实现“三个共享”。即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平洋村新型社区处于范家屯镇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内,建成后可直接共享新城的统一供水、供热、供电、供气、道路、公园、广场等基础设施;共享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在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八个领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人的城镇化;共享社区配套服务。新型社区内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兼容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室、教育培训室、老百姓说事点、治安警务室、一站式大厅等多种功能,建设惠民超市、幼儿园、卫生服务站,建立起功能完善、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社区内农民生活休闲的服务需求,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5.明确村转社区后由社会管理
重点实施“三改”。一是改集体经济为股份合作经济,成立农工商公司,股权按照拥有的土地量化至每位农民,耕地收益按照股份的多少参与收益分红;二是改农民身份为城镇居民的身份,实现村民带地进城;三是改村民委员会为社区居民委员会。
通过“三改”,使农民变为市民,村长变为社区主任,屯长变为楼长。居委会、农工商公司、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三位一体,对社区居民进行规范管理和服务。同时,强化社区党建,丰富业余生活,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同住共建意识,树立农村新型社区在城区的文明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