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比各条线路就业密度的大小。如图6-20和表6-19所示,2013年浦东新区范围内,4、9号线的平均就业密度明显高出其他线路;6号线和2号线沿线的就业密度其次;7、8、11号线沿线的就业密度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线路所在的区位所导致的,4、9号线浦东段均处在中心城区内环线以内;6号线南北向穿过内环线和中环线,全部线路处在外环线以内,即中心城区内;2号线东西向东、西向穿过内、中、外环线延伸至市郊区域;而7、8、11号线多处在中内环、外环及外环外,几乎没有经过内环内的区域。
图6-20 2013年轨道交通沿线周边就业密度变化
表6-19 2013年各条轨道交通线路周边就业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www.xing528.com)
其次考察各条线路就业密度随距离变化的整体趋势。2、4、6、9号线就业密度的总体趋势都是下降的,而7、8、11号线是上升的。这同样是由轨道交通线路的空间区位决定的。由于2号线和6号线贯穿浦东新区的核心区,4号线和9号线的浦东段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心区,因此,上述轨道交通线路周边的就业密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7、8、11号线是由中心区向郊区延伸的外城射线,距离这些线路的距离越远,就业密度就越大。
进一步来看各线路沿线就业密度随距离变化的具体情况。2号线周边的就业密度随距2号线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就业密度的高点出现在0~500米范围内,从500~1 500米下降速度较快,1 500~2 500米比较稳定;4、6、9号线周边,同整体就业密度一样,500~1 000米就业密度逐步提高,距轨道交通沿线的距离超过1 000米以后,就业密度突降,就业密度的高点在500~1 000米范围;7、8、11号线在不同的距离节点处有突变,就业密度的高点出现在1 000米外的远距离范围。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线路本身的线形所致,比如7号线,在2 000米以后,就业密度突增,达到了近10 000人/平方公里,是因为7号线浦东段主要处在中内环之间的区域,呈东西走向,最后转向内环区域的花木路站。
由此可见,线路的区位本身对周边就业密度有决定性影响,而线路的形态影响其在不同的缓冲区范围的就业密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