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浦东新区零售服务业分布时序特征分析

浦东新区零售服务业分布时序特征分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以后,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服务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相比之前均出现爆发性增长的态势。不过,在这期间,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业的发展较为缓慢,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伴随人口的持续增长,浦东新区零售服务业出现显著增长。零售服务业的加快增长表明浦东新区城市生活服务功能的提升完善。截至2013年,浦东新区共有大中型零售服务网点108家。

浦东新区零售服务业分布时序特征分析

1.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服务业分布时序特征

大中型零售服务网点一般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量高的地区,选址要求较高,因此,这类型网点的空间分布与结构演变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出城镇化进程的一些特征(图5-4、表5-6)。

图5-4 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服务业数量与规模年增长情况

表5-6 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服务业按年份布局

自开放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服务业在数量和规模上由少到多,由小渐大。从网点成立的年份数据和拥有的营业面积数据看,2000年成为浦东新区城市功能开发提升的一个标志性年份。2000年以后,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服务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相比之前均出现爆发性增长的态势。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发浦东,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浦东新区,1993年,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发展进入快车道。从人口规模这一重要的城市发展指标看,1990年,浦东新区常住人口208.60万人,而到了2000年,常住人口达到318.74万人,增长110.14万人,增长率为52.8%。相比同一时期上海全市,浦东新区常住人口的增量占全市常住人口增长规模的40.1%。浦东新区成为当时上海全市人口增长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不过,在这期间,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业的发展较为缓慢,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从年增长的情况看,1993年新设网点7家,1999年和2000年又新开设2家和3家,其余年份最多仅新增1家。营业面积上也相似,1992年新增超过10万平方米,1993年和2000年新增达6万平方米以上,除1998年和1999年有1万平方米左右的增量外,其他年份并没有较为显著的增量。这一时期,浦东新区的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开发为主,完成了国际机场、深水港地铁、跨江大桥、高速公路和主干道路等的建设,建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了沿外高桥、金桥开发区而下,到张江高新区和孙桥农业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带,城市空间扩张迅速,城市结构框架基本形成。贸易区及开发区的成功建设,在较短时间内促进了浦东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不过,仅仅从零售业发展的状况看,浦东新区城市功能的发展在当时并没有跟上人口导入的步伐。1992年和1993年出现的一个大中型零售网点增长高峰,早于浦东新区的大规模开发,应当归因于浦东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在规划的张杨路商业中心,中日合资的第一八佰伴百货于1992年成立,属于中国首批中外合资的大型商场之一,在1995年开业当日,曾经有107万顾客进入参观和购物,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0年以后,浦东新区常住人口在2013年达到540.90万人,相比2000年,增长222.16万人,增长率为69.7%。而相比这期间上海全市,浦东新区常住人口的增量占全市常住人口增量的27.5%。伴随人口的持续增长,浦东新区零售服务业出现显著增长。在数量上,从2002年开始,除2012年外,每年新增的大中型零售网点数量都保持在5家以上。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分别有10家新增网点。在营业面积上,从2000年至2011年,大多数年份的新增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以上,2007年年增量达到14万平方米,为历史最高值。这一时期,网点数量增加了3倍多,营业面积增加了差不多3倍,远高于常住人口的增长幅度。零售服务业的加快增长表明浦东新区城市生活服务功能的提升完善。这既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后的突破性结果,也是城市功能自我演化的内在需求。

截至2013年,浦东新区共有大中型零售服务网点108家。其中,成立于2000年及以前的有20家,占总数的18.5%。网点分布总体上较为稀疏,并不存在显著的集聚特征。陆家嘴街道和潍坊新村街道作为规划的城市CBD区和商业中心,没有既有商业基础,完全开始于1992年的第一八佰伴商业项目和1993年的华润商业项目。

进入2000年以后,最初10年,新增服务网点有71家,占总数的65.7%,较为明显地呈现出南北向沿杨高路两侧集中分布的特征,而非倾向于集中在沿黄浦江的传统旧有中心城区。这与浦东新区居民住房模式的变迁直接相关。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浦东新区新建的居民住宅中,新村类型的职工住宅小区比重快速减少,商品房性质的住宅数量迅速增多。这一时期,大规模商品房开发沿杨高路排开,推动了浦东新区居住空间的整体性东扩。新的住宅小区以花木社区、联洋社区、源深社区、塘桥社区等为代表,运用更为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也为较大体量的商业提供了空间。杨高路成为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服务的集聚带,既能够服务沿黄浦江的多个街道,也能够辐射外环线城郊。商品房开发和大型居住区建设推动的城镇化新空间的发展,也促进了外环线外曹路镇、唐镇、张江镇、川沙新镇、惠南镇、周浦镇、康桥镇等大中型零售网点的建立。尽管沿江中心城区的小陆家嘴地区和潍坊地区有新的商业设施布局,但大中型零售服务业快速布点的过程并没有呈现出对传统市中心的依赖,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居住空间成为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2011年到2013年三年间,新增大中型零售服务网点17家,占总数的15.7%,分散分布,是在既有格局基础上的补缺式扩张。南部片区的大团镇、泥城镇和南汇新城镇,开始有较大规模的零售服务网点布点。北部片区滨江地区的张杨路商业中心和世博区域有新增网点。

已有研究表明,浦东新区已开始由单纯以人口集中为主的传统城镇化阶段向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化与中心城区向外扩散的“逆城市化”并行推进的阶段转变。通过比较2010年和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近郊镇(主要是外环线内各镇以及曹路、合庆、唐镇和康桥四镇)是浦东新区人口增长最为明显的地区,常住人口所占全区的比例由27.52%上升到36.42%;其他的远郊镇人口增长数量次之,而沿江各街道构成的中心区域常住人口增长最少,其中,潍坊新村、陆家嘴和上钢新村街道出现人口减少。在人口从沿江城区向东、向南,往郊区城镇扩展的趋势下,大中型零售服务业近年来在郊区有所扩张,促使城镇商业中心初步形成,但总体上没有改变其向沿江、沿杨高路的中心城区集中的状况。以网点的营业面积加权,通过计算和比较2013年和2008年网点分布重心,近5年来,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服务业的分布重心向北发生明显移动,向西发生略微偏移(图5-5)。可以说,浦东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尽管人口已呈现扩散趋势,但零售服务业发展仍然处于中心城区集中发展阶段。

图5-5 浦东新区大中型零售服务业重心的变化

2.浦东新区小型零售服务业分布时序特征

作为大中型零售服务的补充,便民零售服务也是城市服务功能的必要组成部分,其网点规模一般较小,能够渗透入社区,就近服务当地居民,主要包括超市、其他综合零售(便利店、小型综合零售店)、糕点面包零售和果品蔬菜零售。(www.xing528.com)

浦东新区现有的便民(小型)零售服务业网点大多数是2000年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表5-7、表5-8)。

表5-7 浦东新区便民(小型)零售服务业分阶段增长情况

表5-8 浦东新区便民(小型)零售服务业按年份布局演变

超市有84家是在1991~2000年期间建立的,年均增加数为8家(8.4);有148家是在2001~2008年间设立的,年均增加数为18家(18.5);而在2009~2013年间建立的有125家,年平均增加数为25家。

以杂货铺和便利店为主要形式的其他综合零售网点,有57家在1990年之前就已经建立,有143家是在1991~2000年期间建立的,年均增加数为14家(14.3);有476家是在2001~2008年间设立的,年均增加数为59家(59.5);在2009~2013年间建立的有336家,年平均增加数为67家(67.2)。

糕点、面包零售网点,仅有9家是在1991~2000年期间建立的,年均增加数不到1家(0.9);有115家是在2001~2008年间设立的,年均增加数为14家(14.4);在2009~2013年间建立的有232家,年平均增加数达到了46家(46.4)。

果品、蔬菜零售网点,仅有6家是在1991~2000年期间建立的,年均增加数不到1家(0.6);有27家是在2001~2008年间设立的,年均增加数不到3家(2.7);在2009~2013年间建立的有88家,年平均增加数达到17家(17.6)。

尽管近年来浦东新区人口增长趋缓,不过,小型便民零售服务业在数量上仍然保持加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糕点、果蔬等专卖形式的零售服务业在近期兴盛起来。超市和其他综合零售服务业较为显著的放量增长开始于2000年左右。与之相比,糕点、面包零售和果品、蔬菜零售服务业虽然在2000年以后也有较大程度的增长,但其显著的放量增长开始于2009年左右。这些专卖化零售服务近年来的显著增长,归因于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浦东新区居民在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外,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消费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精细化。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浦东新区各类小型便民零售服务业也逐步推进着自身的空间发展过程。整体上,这些不同类型的小型零售服务网点在20多年的空间演化过程中,基本上同时并存着中心化和离心化两种趋势。尽管这些网点数量众多,但是由于就近服务的特性,它们空间演化过程中所蕴含的这两种趋势依赖于浦东新区长期形成的城镇人口分布格局。杨高路和黄浦江串起的滨江地区各街道以及花木街道、三林镇和北蔡镇等人口密度高的地区成为零售服务功能的集聚中心区。

从超市和其他综合零售类型的空间演变看,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发展中,上述集聚中心区已形成,初步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在2000年以后放量式增长的过程中,在中心化趋势推动下,一方面,仍有超过半数的此类零售服务网点在上述中心区集聚;另一方面,在中心区外围,惠南镇和川沙新镇镇区开始出现较小规模的集聚团块。而在离心化趋势下,有近半数的网点在中心区外广大郊区街镇散落分布,并进一步扩散,逐步在空白区域内布点。

糕点、面包零售和果品、蔬菜零售服务业大规模发展是在2000年以后,之前仅有零星分布,空间演化的时间进程相对较短。2001~2008年间,糕点、面包零售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快,主要集中分布在集聚中心区,初步形成集聚态势,而中心区外尚有一些镇没有分布。果品、蔬菜零售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原南汇区的南部片区,中心城区仅有零星分布。2009年以后,糕点、面包零售服务业呈现在中心区持续集聚、在区外进一步扩散的双向过程。果品、蔬菜零售在原南汇区的南部片区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开始在原浦东区的北部片区规模化分布,在中心区有集聚发展的态势。

续 表

不同时间阶段空间分布状况的比对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空间演化特征。就上述类型零售服务业而言,首先,中心区集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其次,固有的南北差距持续扩大。因此,浦东新区各类小型便民零售服务业的空间演化过程仍由中心化趋势主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