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竞争力制约因素的理论分析

竞争力制约因素的理论分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鉴产业竞争力理论、资源学派以及核心能力学派的观点,影响企业竞争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企业被抽象为投入和产出完全一致的“黑匣子”,但这很难解释相近环境下,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性差异。

竞争力制约因素的理论分析

借鉴产业竞争力理论、资源学派以及核心能力学派的观点,影响企业竞争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的理论来源

企业外部因素主要指环境因素,包括法制环境、资金环境、竞争环境、市场环境、政府服务环境等。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区域政策等均对企业活动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也都属于环境因素。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即“五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在其所在产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产业里,若企业不具备有利的竞争地位,则其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企业所在产业的长期赢利能力(一个具有优势竞争地位的企业,若身处前景黯淡的产业,也无法获得满意的利润)。产业环境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相同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五种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推动这些力量向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这五种作用力能影响产业竞争强度和产业利润率,最终影响企业竞争力。

在产业结构学派的不断演进中,梅森和贝恩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范式(梅森—贝恩范式)。他们指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行为,而企业行为进一步影响企业绩效(包括效率、价格和边际成本比、产品的多样性等),而这直接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此外,国家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区域政策等)对企业活动的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贸易壁垒汇率变动等)和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等,都被归类于环境因素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www.xing528.com)

(二)内部因素的理论来源

环境因素只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企业内部的因素才是竞争力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内部要素主要分为资源和能力。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有形资源指土地、房屋、机器设备、资金等;无形资源包括商誉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人力资源等。能力主要包括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即感知市场导向学习吸收新知识技能、建立良好社会网络关系、协调整合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能力等;获取或开发资源的能力包括企业融资能力、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开发人力资源能力、增强生产产能能力、营销产品能力、建设信息系统能力等;战略和经营管理能力体现为领导者素质、企业文化氛围、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资产管理水平等等。

结合以上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宁波民营跨国公司提升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在于企业自身实力的不足。基于环境因素(外部论)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显然是片面的,未突破经典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即“理性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企业)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意味着不同企业在经济决策的原理上是没有差异的,即“企业同质”。企业被抽象为投入和产出完全一致的“黑匣子”,但这很难解释相近环境下,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性差异。随着对竞争力的研究进入管理经济学(企业经济学)的阶段,“企业同质”的假定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存在着实质性的内部结构差异和行为差异假定,企业从“黑匣子”转变为“白匣子”,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进入对企业内部差异的剖析,认为企业内部的因素,才是竞争力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竞争优势内生论在讨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部要素时,一部分学者将核心能力和知识归于资源基础论的内部深化,一部分学者将核心能力归为能力要素,还有一部分学者则更具体地提出创新、管理等要素。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这些要素并不是互斥的,它们在外延上是相互交叉的,甚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此,将影响竞争力的内部要素分为资源、能力(包括知识、核心能力、动态能力)进行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