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指标的解释与说明

评价指标的解释与说明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基础竞争力指标解释基础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国际化能力和发展速度4个二级评价体系,包括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等共11个具体评价指标。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该指标与净利润率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分反比。

评价指标的解释与说明

(一)基础竞争力指标解释

基础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国际化能力和发展速度4个二级评价体系,包括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等共11个具体评价指标。

1.规模实力

(1)总资产。总资产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所实际拥有并掌握的全部资产,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一般可以认为,某一会计主体的总资产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与联合国SNA中的核算口径相同,我国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指经济资产。所谓经济资产,是指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界定,其所有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对它们的有效使用、持有或者处置,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那部分资产。

按照持有资产的期限不同,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构成。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按照资产的周转特性的不同,总资产由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构成。按照资产存在的形态不同,总资产由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构成。

(2)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本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各行业企业所从事的不同活动而有所区别,如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产品销售收入;建筑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工程结算收入;交通运输业企业的主管业务收入指主营业务收入;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商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房地产经营收入;其他行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经营(营业)收入。企业在填报主营业务收入时,一般根据企业会计损益表中有关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上年累计数填写。

(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比较大,使用时间比较长,能长期地、重复地参加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发生磨损,但是并不改变其本身的实物形态,而是根据其磨损程度,逐步地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价值转移部分回收后形成折旧基金。

2.盈利能力

(1)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从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获利水平方面对资本金收益率指标的进一步补充,体现了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的影响程度。同时,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获利能力,没有足够大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最终利润,为此,结合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分析,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成本控制、费用管理、产品营销、经营策略等方面的不足与成绩。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或商品定价科学,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

(2)资产净利润率。简称ROA(return on assets),资产净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或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和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弱。资产净利润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资产净利润率是影响所有者权益利润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资产净利润率又取决于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的高低。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净利润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表示企业每单位资产能获得净利润的数量,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该指标与净利润率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

(3)净资产收益率ROE(rate of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 equity),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权益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净利润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表示企业每单位资产能获得净利润的数量,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该指标与净利润率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分反比。

3.国际化能力

(1)国际市场占有率(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index,简称IMS)。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可反映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比例提高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强。它包括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上,某种国产品销售额占世界该类产品总销售额的比重、某种国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类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本研究借鉴行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计算公式,构建跨国公司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直观反映该公司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状况以及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绝对竞争优势。数值越大,跨国公司竞争力越强。计算公式为:

国际市场占有率=该公司出口额/区域出口总额×100%

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公司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样,都是对各国开放的。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反映该公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小。

(2)境外机构占比。跨国公司企业通过授权海外代理商、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及售后服务点等方式提高海外营业效率,带来境外销售收入的增长。境外机构数是衡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扩张能力的最为直观的指标,是企业用以分析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计算公式为:

境外机构数=海外机构数量/总数量×100%

(3)国际化销售密度。表示海外分支机构覆盖程度,反映了企业在国际销售的占比情况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能力。计算公式为:

国际销售密度=业务覆盖国家或地区数/全球国际或地区数×100%

4.发展速度

(1)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销售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扩张增量资本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方法一: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上年销售总额=(本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上年销售总额

计算方法二: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1

该指标越大,表明其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

(2)销售利润增长率。销售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所得税后的余额,是当年实现的可供出资人(股东)分配的净收益,也称为税后利润。它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条件的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如高科技企业所得税率为15%。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增长率=(当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100%(www.xing528.com)

销售利润增长率代表企业当期销售利润比上期销售利润的增长幅度,指标值越大代表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二)核心竞争力指标解释

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包括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3个二级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研发投入、主营业务集中度等10个评价指标。

1.创新能力

(1)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又称为R&D经费,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兼职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或租赁费用,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研发仪器、设备的购置费用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研发投入强度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企业产值之比。计算公式为:

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企业产值×100%

(2)模式创新程度。商业模式创新是改变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以提升顾客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活动。既可能包括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也可能包括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的变化。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的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新引入的商业模式,既可能在构成要素方面不同于已有商业模式,也可能在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方面不同于已有商业模式。该指标属于定性指标。

(3)组织创新程度。所谓组织结构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企业可以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关键要素加以变革。例如,可将几个部门的职责组合在一起,或者精简某些纵向层次、拓宽管理幅度,使组织扁平化或机构更少;可以制定更多的规章制度,提高组织的正规化程度;通过提高分权化程度,加快决策制定的过程等。第二,企业可以对实际的组织结构设计做出重大的变革。它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转变组织结构的形式,比如从直线职能型向事业部制结构的转变,或者形成一种矩阵制结构或虚拟结构;重新设计职务、工作程序;修订职务说明书、丰富职务内容;实行弹性工作制,改革企业的报酬制度等等。该指标属于定性指标。

2.风险控制能力

(1)主营业务占比。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本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各行业企业所从事的不同活动而有所区别,按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说,就是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中注册的主营和兼营的项目内容。主营的业务内容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兼营的业务内容就是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集中度是企业主要营业收入在全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集中度=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总收入×100%

(2)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该指标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如果资产负债比率达100%或超过100%说明公司已经没有净资产或资不抵债。

(3)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是股权集中还是股权分散的数量化指标。股权集中度是衡量公司的股权分布状态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公司稳定性强弱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公司结构的重要指标。股权集中度一般通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指标,即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在公司总股份中所占比重来衡量。计算公式为:

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股东总份额×100%

3.经营管理能力

(1)品牌知名度。指跨国公司所拥有的企业文化或品牌被消费者所知晓的程度。它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与关键动力所在,表明的是其文化品牌的影响范围或影响广度。其用于侧面反映企业的整体规模与国际化发展潜力。企业文化品牌知名度越高,产品生命周期就越长,企业获得市场占有份额越高,参与竞争的规模实力越强。该指标属于定性指标。

(2)经营管理水平。指跨国公司通过对自身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协调与控制、挖潜与创新,并对企业成员进行约束与激励,以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效率以及生产运作机制,实现组织目标的综合能力。其用于考察出版企业实现有效生产经营、内部高效管理以及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经营效益越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化发展的实力越强。该指标属于定性指标。

(3)社会网络强度。指一国出版企业以市场需求为主导,通过广泛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出版产品不同形态和介质相互渗透、多元传播渠道联动交融以及技术数字化、网络化、市场一体化、管理技术化数字化、业务融合化的综合素质。其用于考察出版企业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优化生产经营活动、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与程度,同时也侧面衡量其管理效率。企业媒介融合能力越强,科技利用与创新水平就越高,内部管理越科学。该指标属于定性指标。

(4)技术吸收能力。指跨国公司敏锐识别知识的价值、获取和吸收知识并将其有效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的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进行优化、重组和创造,进而推陈出新,开拓出新知识的能力。它包括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两个存在递进关系的能力,即知识创新是建立在知识吸收与积累的基础上的。其用于考量出版企业在产品、资本、组织、制度、管理、市场等方面获得持续发展以及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效率就越髙,所生产出的产品创新性及对资本的吸引力越强,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越强。该指标属于定性指标。

(三)潜在竞争力评价指标解释

跨国公司潜在竞争力包括经济环境和文化创新环境两个二级指标体系,具体有人均国民收入、贸易依存度等5个评价指标。

1.经济政治环境

(1)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占有量。人均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与人口数量变动成反比。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民的生活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决定于下列因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消耗的节约;总人口的变化;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高低。

制约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每一就业人口平均提供的国民收入额,其次则是就业人口占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及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后两者的比例增大,有利于加速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但这种增加与提高每一在业人口的人均国民收入额相比,作用则是有限的。

(2)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是一国的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的程度。其定量表现是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外贸依存度不仅表明一国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的程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外贸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外贸系数”。一国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计算公式为:

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或贸易依存度=贸易总额/国民收入总额×100%

(3)政府效率与信誉。指一国政府在配置生产资源、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革体制机制、制定政策法规、开展外交活动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行为效率,以及社会公众对政府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情况的认可度与赞同度。其用于衡量政府行政能力与行为效率的高低及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外部动力的能力。政府效率与信誉越高,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越好,获得竞争优势的潜力越大。该指标属于定性指标。

2.文化创新环境

(1)教育公共支出占比。政府教育公共支出是指一国(或地区)为了完成其公共职能,对购买的所需商品和劳务进行的各种教育财政资金的支付活动,是政府必须向社会付出的成本。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教育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教育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反映了各省通过教育转移支付、投入补贴等方式,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计算公式为:

教育支出占比=教育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GDP)×100%

(2)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知识产权是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版权(著作权)是指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工业产权则是指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或原产地名称等在内的权利人享有的独占性权利。一般可以用专利授予量,说明地方政府对技术、创新等产权保护,可衡量区域产权保护制度安排。该指标属于定性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