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国公司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跨国公司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跨国公司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根据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进一步我们探讨跨国公司竞争力。构成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要素众多,跨国公司内外诸多因素都会对竞争力产生影响,跨国公司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结构的综合体。跨国公司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因此,跨国公司所拥有或获得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及其合理有效配置是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形成的基本条件。

跨国公司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一)企业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竞争力源自竞争性市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培育自身资源和能力,获取外部可寻资源,并综合加以利用,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也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形态下,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随着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的逐步转变,企业竞争力基本含义是指企业作为获取利润的经济组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自身要素的优化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有限的市场资源配置中占有相对优势,进而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能力(胡大力,2001)。企业竞争力可以分为3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又称表现层),是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具体表现,这主要由一些与市场相关的指标来加以衡量,常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

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又称影响层),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外关键因素,决定着企业竞争态势变化的趋向,这些要素必须通过协调作用才能起到影响效果,一般主要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

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又称决定层),即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和灵魂,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最终目的及最高层次——可持续发展能力(王明夫,2001),主要包括以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卓越的远见和长远全球化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企业竞争力是综合性范畴,包含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不仅涉及企业内部要素和经营管理过程,而且涉及企业的各种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还关系到企业各利益集团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涉及国内市场竞争而且涉及国际市场和全球市场;不仅是静态的比较能力更是动态的进化发展能力,是在竞争过程和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概括来讲,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在企业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占有市场、创造价值,并能使其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系统能力。综上,企业竞争力主要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市场环境下,与其他企业综合比较后,具有相当优势能力的状况。因此,企业竞争力是以企业间的竞争为前提的,其本质上是一种比较下的系统能力。

二是企业竞争力是对系统能力的反映情况,竞争力是描述性的中性概念,本身并不能说明能力强弱,通过比较后能反映竞争力高低强弱。竞争力一般具有三种类型:优势竞争力、均衡竞争力、劣势竞争力。

三是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其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占有市场、创造财富的能力。企业的产品能否销售出去决定着企业创造的价值能否实现及其再生产能否持续进行,创造价值和盈利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创新能力应是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内涵之一。

四是企业竞争力是能力的动态反映,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企业内外部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和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系统综合能力,因此,竞争力是一种动态的产物。

(二)跨国公司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根据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进一步我们探讨跨国公司竞争力。跨国公司的竞争力指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表现的能力,因此跨国公司竞争力要求跨国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竞争能力,而且要面向全球市场,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与国内经济市场竞争相比,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竞争更加激烈,对跨国公司的挑战也明显增加,包括对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跨国经营能力、企业管理制度的国际化程度,同时对企业核心,特别是“对文化价值观理解、融合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基于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来源视角,研究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而设计构建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模型,即从静态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竞争力。

构成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要素众多,跨国公司内外诸多因素都会对竞争力产生影响,跨国公司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结构的综合体。根据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来源及性质,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构成要素可以归纳为三大类要素,包括具体企业资源要素、企业能力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

1.企业资源要素

资源要素是否充分及其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是推动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因素。Wenerfelt(1984)提出了“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并把资源分成三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跨国公司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因此,跨国公司所拥有或获得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及其合理有效配置是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力、资金、技术设备、原材料、土地、有效制度供给、政府政策、社会关系、区位优势和所在地基础设施等。

(1)人力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质量水平高低,代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已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政府也鼓励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改变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被动“技术低端锁定”(Schmitz,2004)的困境。其中,人力资本质量尤其是人才因素已成为提升企业以及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2)资金要素。资金是企业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企业的资金状况既表明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资本构成和产权关系。企业的生产经营、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都是以资金为纽带,从起点到终点,资金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现代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从价值形态看,实际上也就是资金运动和价值增值的过程。所以,资金也是构成企业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一个企业系统的全部资金,一部分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流动资产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成品资金等。资金主要从其数量、构成(各种资金的比例)、周转速度等方面对现代企业系统产生着影响。

(3)技术要素。面临着以全球化、产品与市场不确定性以及日益增长的研发成本为特征的市场激烈竞争,跨国公司内技术转移、技术吸收与技术创新活动日益成为战略的重点与难点,为此,加强技术整合以加快技术转让、提高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提升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技术进步加快的环境下,技术创新过程变得更具有风险性,并直接影响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变化和迁移。企业需要创新以获得竞争优势以便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成功的企业取决于内部创新能力的开发,创新是企业持续成长,获得长期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今,市场变化迅速,知识老化和更新速度日益快速,在唯有不变就是变化的条件下,变化和动态成了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制定新战略和调整新战略以取得并维持竞争优势。基于此,企业在适应动态竞争和市场变化而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重大作用更加凸显。

(4)品牌要素。企业品牌的建立就是为了维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着眼于和顾客在未来的合作。企业凭借品牌将顾客和企业组成利益和风险共同体,为企业带来稳定的顾客群和利润源。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演变为企业与企业、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建立优秀的品牌,并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品牌竞争力是品牌竞争的结果,是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综合能力,是由于其特殊性或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优势而形成的占有市场、获得动态竞争优势、获取长期利润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品质、形象、个性、服务等方面。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物化和商品化的外在表现,企业现有的任何优势,比如资源、技术、人才、管理、营销等优势最终都将转化为品牌竞争力优势。品牌竞争力是一种感觉,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无形资产,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产品的附加值,而不是产品本身。因而“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它具有价值性、难以模仿性、延伸性、独特性等鲜明的特征。

(5)市场渠道。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就是在企业与代理商渠道、经销商渠道、销售机构和零售店渠道等成员之间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分销和成员协调合作,节约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推进自身市场营销管理的发展。通过市场营销,企业能够时刻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范围以及产品可能存在的上升空间,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消费需求来对营销手段进行规划。随着市场营销在企业发展中地位的提高,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也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部分。企业通过对自身渠道管理的不足进行完善,对市场营销渠道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有利于促进企业在竞争中谋生存谋发展,使企业经济效益得以快速提高。

(6)社会关系网络。所谓的关系网络,是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行动者之间的两对以上的交换关系构成;这些行动者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中小企业要成功地实施国际化战略,还必须依赖于企业家充分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生成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不可多得的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以建立国际竞争优势,进而取得预期的国际经营绩效。中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分别对作为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产生正向影响,并最终影响中小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民营企业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实施国际化战略,较多地集中于国际创业学者对关系网络作用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研究上。他们的基本出发点,仍然是新经济社会学的当代旗手格兰维特(Granovetter)提出的“嵌入观”,即经济行动者不是独立于社会环境之外孤立地进行决策和行动,而是将其经济行动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之中。

2.企业能力要素

核心竞争力理论重点研究分析了企业资源要素中的战略性资源在企业发展、成长中的作用,理论阐释了企业资源要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能力与企业资源竞争力研究关系紧密,基于资源竞争力的研究,Cantwell(1990)、Chandler(1992)等学者从企业能力角度探析了企业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Teece(1997)等首先提出了动态能力的观点,并认为在模糊以及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整合、构建、重新配置其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即动态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此后,西方学术界围绕“企业核心能力”展开了企业理论研究的新高潮。基于对企业能力竞争力研究进行梳理,企业能力包括资源配置能力、制度建设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抵抗风险能力等。

(1)资源配置能力。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企业可以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内容的资源进行选择、汲取、配置、激活和有机的融合,使之具有较强的柔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在复合基础观的框架下,资源的整合可以分为资源识取和资源配称两大过程。前者是企业面向外部的行为,包括识别资源和获取资源,而后者是企业内在资源组合与使用的行为,包括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从能力配置角度看,动态能力强调的是企业自身现有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利用,从而按企业战略及经营需要进行资源整合配置。

(2)制度建设能力。制度可以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此制度创新能力既包括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公司制度、规范体系(即创新正式制度),也包括创造完善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行为道德纪律等(即创新非正式制度)。

(3)技术创新能力。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原有产品和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化。技术创新不仅是研究与开发的结合,更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结合;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推动发明创造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促进新市场的开拓,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因此,技术创新能力是跨国公司的生命力所在。(www.xing528.com)

(4)经营管理能力。包括对跨国公司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企业成员进行激励的能力。先进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跨国公司的运行成本和交易费用,尤其在涉及跨国经营方面,经营管理能力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5)市场开拓能力。主要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打入国际市场,提高本企业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对跨国公司的盈利水平有重要影响,是跨国公司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6)抵抗风险能力。抵抗风险能力指的是企业、组织面临危机时的应付能力,可以衡量一个组织、企业的健康程度和资本状况、行业状况等。对跨国公司而言,在国际竞争大环境中,面临着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各种风险,跨国公司抵抗风险的能力是跨国公司生存的必要保证。

3.企业外部环境要素

基于产业观和制度观理论,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跨国公司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波特等市场结构学派研究了产业发展、市场环境、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与企业竞争力的紧密关系。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和成长不仅受到国内环境影响,还会受到国际市场尤其是东道国市场环境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过程中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大致包括跨国公司所在产业发展状况,市场竞争状况,政策环境条件,跨国公司同竞争企业、国家、地方政府的关系,跨国公司所在地国际政治和经济条件等。

(1)经济发达程度。市场结构学派理论主要从企业视角解释了国际化成功的原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家因素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如Dunning(1977)对企业所有权优势来源的分析解释了母国因素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此外,又通过投资发展周期理论(Dunning,1988)进一步明确提出母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对外投资的重要基石。国内学者李辉(2007)、裴长洪(2011)等从国家优势补充了竞争优势理论,明确提出了母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企业跨国经营、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2)政治制度环境。政治制度作为社会分配规则制定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行为。结合我国政治制度实际情况,在我国现有特殊的政治制度安排下,国有企业凭借所有权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要素分配和技术获取的制度优势,在当前鼓励“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下,海尔三一重工等大批国有企业成为企业国际化的表率。缺乏政策倾斜的私有企业为摆脱本土的制度制约(Witt & Lewin,2007),通过国际化方式转移海外市场,寻求有效市场环境谋求企业发展。国内学者Luo(2010)、祁春凌和邹超(2013)的研究也支持了制度逃逸论的观点,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管制诱因,促使本土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产生对外投资倾向。

(3)市场竞争环境。经济制度由一定区域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构成,代表了政府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干预市场的能力。新兴经济体国家为实现经济转型,往往通过经济干预、融资支持以及社会网络扶植等经济制度手段促使本土企业获取国际化成长的“制度性优势”(阎大颖,2009),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技术、管理及品牌等资源短板缺陷。为破解经济新常态的增长陷阱,中国对外开放政策重点实现了从吸引外资到对外投资的转变,通过技术、资金、人力等政策倾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我国跨国公司国际化呈现蛙跳式发展(陈岩,2012)。

(4)文化教育环境。文化教育制度安排是一国教育机构或组织各项活动的准则,是影响教育水平的重要制度因素,决定了一国人力资源禀赋基础。人力资本质量水平高低,代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已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政府也鼓励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改变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被动“技术低端锁定”(Schmitz,2004)的困境。其中,人力资本质量尤其是人才因素已成为提升企业以及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竞争力内部来源是指由企业内部经营系统所形成或创造的竞争力,也就是通过管理和业务活动的有机结合使企业在市场上形成的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企业竞争力体现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关系,因此,企业竞争力首先表现在市场上。这种在市场竞争中直接表现出来的能力,称为企业的直接竞争力。而企业的直接竞争力不可能在市场上自动形成,它是由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形成的,这两种能力统称为企业的间接竞争力。因此,企业竞争力内部来源包括企业竞争力的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个方面(孙班军,1997)。企业竞争力的直接来源,是指市场上直接表现的竞争力,主要包括商品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3个市场,企业竞争力间接来源,是形成企业市场上直接竞争力的根本因素。企业竞争力的外部来源,主要是探讨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外部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制度环境、政府政策、市场结构、技术、文化及教育体系、行业因素和企业外部联系。综合胡大力(2010)、王明夫(2010)等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观点看,结合以上三方面因素的特点及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本文将跨国公司竞争力的要素按来源划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详见图4-1。

图4-1 企业竞争力构成

(三)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机理分析

跨国公司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对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跨国公司竞争力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详见图4-2。

1.企业自身资源是形成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自身资源作为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物质基础,是形成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先天因素。资源条件决定了能力水平,不论是在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还是在抵抗风险能力上,企业的资源容量决定了各种能力能够达到的最高限度边界。在最优配置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要想持续提高跨国公司竞争力,只能通过增加资源来实现。

2.制度创新能力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核心

优秀的制度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励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活动,并有效制约在相应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跨国公司的制度创新能力决定了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制度创新能力还代表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等企业的非正式制度,因此,制度创新能力是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核心。

图4-2 跨国公司竞争力形成机理

3.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能力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使得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先进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通过市场开拓能够保证企业的盈利。对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能力的培养,能够使跨国公司获得更高的盈利水平、更低的成本,最终获得国际竞争优势,这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4.抵抗风险能力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方面,跨国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跨国公司才能在激烈竞争中长期生存。另一方面,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往往也拥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跨国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竞争优势可以抵抗技术不断贬值的风险;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竞争优势可以及时应对、化解跨国经营中时常出现的跨文化经营风险;跨国公司在市场开拓上的竞争优势可以抵抗在经济衰退或目标市场变化时带来的盈利下降的风险。跨国公司抵抗风险的能力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跨国公司竞争力,它是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5.企业外部环境是形成跨国公司竞争力十分重要的条件

企业外部环境是跨国公司竞争力形成与增长的土壤、气候和空间,环境条件的优劣对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形成起着促进或制约作用。环境要素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外在因素,经过合理利用与目的性营造,可以有效促进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形成,甚至可以成为跨国公司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所以,企业外部环境是跨国公司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