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92年,国务院批准首钢扩大海外投资,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4—1998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约20亿美元/年。截至2011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4247.8亿美元,共设立境外企业1.8万家,资产总额累计近2万亿美元。2013年,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仅增长1.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了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此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和行业分布日趋广泛。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在东京合资成立“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其成为我国第一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也标志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起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探索阶段(1979—1984年)

中国经济转型初期,大多数中国企业尚未具备足够的规模和竞争力来开展对外投资项目。由于外汇严重匮乏,中国的资本外流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政府的政策强调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严格审批、严格监督和外汇管制,年均对外投资只有4.5亿美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此期间,中国虽然加快了对外开放的进程,但是对外投资仍没有成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的对外投资仍然是一种偶发性的行为。

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从事外经贸业务的企业从服务自身贸易发展需要出发,逐渐开始在国外设立窗口企业、办事处等机构,探索对外直接投资。1979—198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兴办贸易性企业113家、累计总投资额2亿多美元。这一时期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自发摸索阶段,主要特点有:一是投资企业规模小、投资额小;二是投资主体主要是专业外贸公司、省(市)的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如中化总公司、中国五矿总公司等;三是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外贸、建筑承包等服务行业,投资区域主要是港澳地区和周边发展中国家。详见图3-1。

图3-1 1979—1984年中国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二)快速发展阶段(1985—2001年)

1987年国务院批准中化公司进行跨国经营试点,掀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一次高潮。1985—199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非贸易性企业859家,协议投资总额29.44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长率高达35%。这一时期,投资主体为大中型生产企业和综合金融企业,如首钢、中信等;投资领域从贸易向资源开发、制造加工、交通运输等20多个行业延伸;投资区域扩展到部分发达国家。1992年,国务院批准首钢扩大海外投资,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4—1998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约20亿美元/年。199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和相关部委出台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突破性进展,境外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成效显著,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万向集团等一批民营企业开始涉足海外投资。到200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扩展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4%投向生产性领域,改变了以贸易型投资为主的结构。详见图3-2。

图3-2 1985—1991年中国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三)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3年)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走出去”战略的加快实施,各类企业主动开展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累计投资设立各类境外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逾138亿美元,中方投资约93亿多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由2002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285亿美元,年均增长42.7%(详见图3-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投资大幅下滑,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逆势上扬并稳步增长,2011年流量和存量分别居全球第6位和第13位,与2002年相比名次分别提高了20位和12位。截至2011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4247.8亿美元,共设立境外企业1.8万家,资产总额累计近2万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和营业额分别由2002年的150.5亿美元和111.9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423.3亿美元和1034.2亿美元,年均增长分别为30.4%和31.3%。对外劳务合作方面,2003—2011年间派出劳务合计293.2万人,2011年末在外劳务人员81.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2.2万人。(www.xing528.com)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存量达5319.4亿美元,居全球第13位,中国企业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457个,实际交易金额434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之最。2013年,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仅增长1.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了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在此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和行业分布日趋广泛。截至2013年底,遍布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区成为中国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对外投资主要涉及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等领域。同时,我国对外跨国并购日益活跃。2003—2012年,跨国并购类对外直接投资合计1308.6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1.6%。基于获取境外营销网络、技术品牌和能源资源等目的,吉利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公司股权等一批重大并购案件顺利实施,企业参与境外投资项目方面也有所突破。近年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12年,共在13个国家建设16个合作区,其中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等9个已通过政府验收确认,累计实际投资超过30亿美元,吸引入区企业近300家,对外投资、承包工程、资源开发协同发展。

图3-3 2002—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及增长率

(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阶段(2014年至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及实施,2014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全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463亿美元。同时,我国大型对外投资并购项目投资领域呈现多元趋势。能矿领域继续成为投资热点,五矿资源等企业联营体以58.5亿美元收购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国家电网公司以21.01亿欧元(折合25.4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存贷款能源网公司35%股权。制造业领域并购活跃,联想集团以29.1亿美元收购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移动手机业务;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10.9亿美元收购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14.1%股权。农业领域跨国并购取得突破,中粮集团以15亿美元并购新加坡来宝农业公司和以12.9亿美元并购荷兰尼德拉公司,这两个项目成为迄今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最大的两个项目。

2015年以来,商务部围绕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完善服务、营造环境、保护权益等重点,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稳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有效实施“中非工业化伙伴行动计划”、“建营一体化”、“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工程”等重要专项工作,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超额完成全年10%的增长目标,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承包工程亮点纷呈,大型项目显著增加,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合作互利共赢。2015—2017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4082.1亿美元,流向制造业的投资累计645.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61.4%。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企业“走出去”动力增强。2015年以来,国际经济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努力实现经济复苏,国际产业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各国与我国开展经贸合作意愿加强,对与我国开展投资合作寄予厚望,加之我国企业加大力度转型升级,“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合作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另外,政策叠加作用显现,营商环境持续改进。商务部持续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实行备案为主的管理模式。积极搭建对外投资合作平台,与有关国家签署相关协议。务实推进重大项目,积极与有关国家开展工业化伙伴、境外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安排落实优惠信贷、项目融资、出口保险等政策支持。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全面推进,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重点推动东北和河北等地区开展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重点是电力轨道交通、园区建设领域以及与重点国别或地区的产能合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143.6亿美元,同比下降1.2%。投资额占总额的12%,比去年同期增加3.5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俄罗斯、阿联酋和柬埔寨等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新签合同7217份,合同额1443.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4.4%,同比增长14.5%;完成营业额855.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0.7%,同比增长1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