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及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政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态度较为谨慎,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国境外投资项目,无论以何种方式出资,无论投资金额大小,一律需要报请国务院审批,审批的项目也相对非常少。1985年7月,原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企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的试行规定》,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从个案审批向规范性审批转变。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仍然是限制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1991年,国务院批复原国家计委递交的《关于加强海外投资项目管理意见》,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大规模到海外投资的条件,到海外投资办企业主要应从我国需要出发,侧重于利用国外的技术、资源和市场以补充国内的不足”。在此背景下,1992—1996年,我国批准海外投资的企业数量和投资总额均呈下降趋势,海外投资企业数平均年增长率为-20.58%,批准海外投资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86%。1992年批准企业数为355家,1996年批准企业数仅为103家,减少了70.99%。
1992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地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1993年3月,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认真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强调指出,在当前和整个90年代,抓住国内和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这个指导思想要坚定不移。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994年1月,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www.xing528.com)
总的来看,这一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来”,引进外国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走出去”的企业不多,规模也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