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生产网络:贸易收益优化方向

全球生产网络:贸易收益优化方向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这种观点没有表明参与国际分工模式差异对贸易收益的影响,从而淡化了各国贸易收益差异悬殊的不平等现象。关于国际分工地位与贸易收益的研究,Koopman等构建了国际分工地位指标,并分析了国际分工地位对一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为本书提供了很好的分析视角和思路,但缺陷在于分析略显简单且缺乏实证检验。

全球生产网络:贸易收益优化方向

国际分工地位与贸易收益是个经典命题。西方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是,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贸易收益的改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把贸易顺差贸易条件作为对贸易收益的衡量。Krugman、Helpman和Lancaster等把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产量增加、消费产品价格下降、品种多样化视为贸易收益改善,证明参与分工能同时带来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提高。显然这种观点没有表明参与国际分工模式差异对贸易收益的影响,从而淡化了各国贸易收益差异悬殊的不平等现象。为此,部分经济学家指出参与国际分工可能导致贸易收益的恶化,如Prehisch&Singer的“中心—外围”理论,Bhagwati的贫困化增长理论,均认为由于国际分工地位的不同,随着出口规模扩大,处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出现贸易条件恶化、国民福利水平下降的情况。

在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传统的出口规模、贸易条件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情况,Hummels等(2001)从出口中分解出贸易增加值,以贸易增加值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收益。此后,以贸易增加值研究贸易收益成为学术界主流。当前国内外有关贸易增加值的文献大多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贸易增加值的核算方法及实证,如Koopman等(2010),Daudin等(2012),刘遵义(2007),李昕和徐滇庆(2013)等改进了贸易增加值的核算方法并进行实证应用;二是贸易收益的影响因素,如Noguera(2012),张杰等(2013),郑丹青和于津平(2014)、黎峰(2014)等分别从贸易成本、汇率、FDI、政府干预、技术进步、要素禀赋升级等不同角度探讨其对贸易收益的影响。(www.xing528.com)

关于国际分工地位与贸易收益的研究,Koopman等(2010)构建了国际分工地位指标,并分析了国际分工地位对一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为本书提供了很好的分析视角和思路,但缺陷在于分析略显简单且缺乏实证检验。Johnson&Noguera(2012)通过对双边出口收益的分解,认为出口增加值的实现方式是影响双边贸易收益的决定因素。国内学者黄先海等(2010)以“增加值—生产率”作为国际分工地位的衡量指标,并对我国国际分工地位进行实证分析。祝坤福等(2013)指出加工出口占比、加工出口和非加工出口商品结构是影响一国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以上文献均涉及了国际分工地位对贸易收益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