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国公司的竞争力优化策略

跨国公司的竞争力优化策略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一般指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开展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国外文献中关于跨国公司称呼较多,主要有“国际公司”“全球公司”和“跨国公司”等。虽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营业额上已具备跨国公司应有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二)跨国公司竞争力企业竞争力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跨国公司的竞争力优化策略

(一)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一般指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开展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国外文献中关于跨国公司称呼较多,主要有“国际公司”“全球公司”和“跨国公司”等。相关国外文献中对跨国公司的解释包括几点关键要素:以本国为基地,对外开展直接投资,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的垄断企业。但随着新兴市场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实践与传统解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学术界对跨国公司内涵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跨国公司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西方经济学家主要把跨国公司理论分为两种——微观跨国公司理论与宏观跨国公司理论。在微观跨国公司理论中,Vernon(1966)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把国际投资同国际贸易及生命周期结合起来,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变化,解释了美国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和区位的选择,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周期理论。Hymer(1961)提出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解释了公司能够并且愿意开展国际经营的原因,突破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开创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从宏观跨国公司理论来看,英国经济学家Dunning(1977)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公司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可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这为企业优势和国际经营方式选择提供了深远的借鉴意义。此后多位学者在研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发生的动机和原因,提出了一些经济理论。

而20世纪80年代是跨国公司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兴起,开始大规模开展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中的份额一直在增加;另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开始走向全球化。这两个特点催生了一系列跨国公司新理论。在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研究中,Wells(1983)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的为小市场服务的生产技术是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英国经济学家Lall(1983)在对印度跨国公司进行竞争优势分析后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对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的改造、消化吸收和创新,使引进的技术更加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条件和需求。王强和万祥春(2005)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外投资的比较优势不同,对外投资的目标不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特点集中于三点:(1)对外投资的行业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3)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劳动密集程度高。虽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营业额上已具备跨国公司应有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二)跨国公司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在竞争力研究中,企业竞争力是核心。在经济关系中,如果没有竞争,世界便缺乏不断进步的动力。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价格和质量优势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国外学者较早地关注到了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剔除两国进行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劳动成本的高低。

1.国外学者对跨国公司竞争力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解释竞争力演变规律的理论逐渐显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竞争优势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IMD的国际竞争力理论。Porter(1990)在1980—1990年相继出版的4部著作中分别提出了解释国家竞争力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解释产业竞争力的“5种竞争作用力模型”和“价值链”等理论观点,建立了涵盖企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在内的多个理论分析模型,形成了一个涵盖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次竞争力的国际竞争力体系。西方经济学家对于国际竞争力研究逐步形成了结构学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三大学派。在核心竞争力理论方面,Prahalad & Hamel(1990)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本源于企业具有的核心能力,是蕴含于企业内部的,支撑着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他们认为,建立核心竞争力是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

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刚开始竞争力的研究慢慢地引入更多的因素,再回到竞争优势的问题。在西方,早期研究将竞争优势界定为价值优势观、绩效优势观。Peteraf & Barney(2003)是价值优势观的代表人物,把竞争优势定义为企业之间创造价值方面的差异,提出如果企业能在产品市场上比其边际竞争对手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那么该企业就更具有竞争优势。在绩效优势观中,许多西方学者把竞争优势定义为超额的财务绩效,即跨国公司将企业的价格定在平均成本以上,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在垄断竞争条件下,跨国公司产品的价格取决于产品差异化的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越大,跨国公司形成竞争优势的可能性越大。Powell(2001)明确指出,竞争优势不等于绩效,而且竞争优势也不一定能产生卓越的绩效,两者并不等同,不能混为一谈,他的观点也引发学者们对竞争优势概念界定的深入思考。Bingham & Eisenhardt(2008)指出竞争优势可能还有其他来源,探寻竞争优势的其他来源将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另外,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其他来源能否相互替代,也应该是未来竞争优势演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竞争力的研究

我国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晚。目前对企业竞争力的描述很多,诸如“企业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从跨国公司竞争力研究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各国学者对跨国公司竞争力来源的探讨不断深入,逐渐从“劳动生产率”、“资本”、“技术”等单因子决定论向多因子综合决定论演化,对跨国公司竞争力的研究范式也逐渐从具体化研究向“结构分析”、“核心能力”等抽象化研究演进。跨国公司竞争力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延续这一趋势,变得更加综合、更加复杂、更加抽象。马桂景和孙岩(2008)基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流趋势的背景,对现代经济条件下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一个成本的概念,认为其是企业拥有的独特性获取利润、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括具备创新能力、具有个性特色的管理模式、专有的品牌形象、可靠的市场网络等。文章进一步提到了关于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提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理论,发达国家在技术开发上拥有绝对优势,而技术差距决定了国际分工。对此,提出要加强知识管理和加大研发力度与技术开发,更要重视知识性资产等无形资产的有效运用。

我国一些学者从技术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竞争力,吴昌南和曾小龙(2013)研究了西方的相关文献,表明跨国公司不仅仅是国际技术转移的输送方,也是东道国或者东道国子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的吸收方,即东道国或东道国子公司对跨国公司也存在逆向知识转移。学者结合我国跨国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建议,我国应适度地防止在华子公司向其母公司进行逆向知识转移,而我国海外公司也应该有效地发挥海外子公司的逆向知识转移,来增强竞争力。白瑛、蔡建峰等(2008)利用数学方法论证并建立模型,分析转移价格下的跨国公司的可持续竞争力,具体分析跨国公司内部如何制定转移价格,跨国公司如何在巨大的供应链中利用转移价格达到利润最大化,从而获取可持续竞争力。高祖原(2013)用典型案例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行研究,以中国联想收购IBM PC全球业务跨国并购案为重点,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应采用的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竞争力。该案例中的联想集团成功并购外国企业,成功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跨国并购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在于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可忽略企业本身具有或应当具有的学习和实践的能力,跨国合并后,要融合双方的技术和文化优势,来提高企业效益。(www.xing528.com)

在竞争优势内涵界定方面,我国学者郭玉华(2009)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其含义,认为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是指在相同水平投入下,能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同时指出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包含生存优势和发展优势,跨国公司生存的竞争优势理论是以垄断优势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以生存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上发展起来的,最后把垄断优势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马鸿佳、宋春华、葛宝山(2015)引进动态能力、即兴能力,并对其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做了系统的研究。文章进一步从效率、功能和持续性三方面进行竞争优势度量,并用实证的方法对动态能力、即兴能力与竞争优势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动态能力和即兴能力均与企业竞争优势呈正相关关系。

(三)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

1.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相关研究

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是利润和市场份额,主要是用产业利润和进出口数据进行评价;第二层是对于产业生产率水平的评估,典型评价方法是“产出和生产率国际比较”;第三层是对于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估,一般分别对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波特钻石模型是分析产业竞争力比较全面的理论,但难以指标化和量化。

目前国内各种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基本停留在比较优势的层次上,尤其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对于进出口数据的实证研究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具体评价指标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指数TC、国际市场占有率MS、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等8种,最常用的是RCA和TC(金碚,1997;张小蒂和危华,2008;朱彤和孙永强,2010)、MS(朱彤和孙永强,2010;蒋美娟等,2013)、出口产品质量指数(余为丽和王治,2006)、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陈立敏等,2009)。此外,还有进出口价格比、出口优势变差指数等。任若恩(1998)较早使用“生产率法”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运用“产出和生产率国际比较”项目组所提出的“生产法”,集中研究以生产率测量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其研究基础上,刘海洋和罗洋(2012)运用生产率法来衡量高技术产业,张凯竣和雷家骕(2013)采纳克鲁格曼提出的生产率/工资率的生产率修正指标研究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

金碚(1997,2003)对行业国际争力评价提出创新观点,较早提出多因素测算指标体系,并应用研发投入和产业集中度因素指标测算制造行业竞争力。在其研究思想基础上,国内学者对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蒋美娟等(2013)构建了成本与价格、生产要素、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品牌与营销、产业集中度、市场需求、政府扶持政策等多个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羊绒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胡成春(2013)在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时,也采用了多因素法进行衡量,从五方面选取15个指标进行分析。高秀艳和邵晨曦(2013)在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时选取19个指标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2.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相关研究

国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以WEF和IMD关于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财富》、《福布斯》等世界主要杂志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代表。IMD和WEF关于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是针对一国企业的整体实力来进行考察。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品而言,竞争力是指在实现产品价值条件下,该种产品在一国、一地区进而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能力,通常可以用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本、价格、质量,以及市场占有率来衡量。对企业而言,竞争力是指在实现企业产品不断扩大市场的同时,该企业可持续的赢利能力。通常可以用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利润率来衡量,但还需要设定别的指标来衡量其持续性,如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裴长洪,2002)。

加拿大学者Muhittin(2001)通过分析竞争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因素,构建了一个描述企业竞争优势的模型,提出了定量评价竞争力的方法。另外,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Mitche(2005)教授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企业自诊的计算机专家决策系统的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估模型。

国内学者裴长洪(1997,2002)、金碚(2003)等较早对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研究,并构建相应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不同行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之后,王建华等(2005)认为,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企业竞争力的经营环境(经济环境、产业环境)、产品市场竞争力(获利情况、市场占有)、企业战略能力、企业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生产柔性和产品质量特性)、企业市场能力、企业技术能力、企业运营能力、企业财务能力,以及企业可持续能力,依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王伯安(1997)认为,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行为能力、潜在能力、战略与管理能力。行为能力主要用总资产贡献率信用度指数、所有者权益比率、市场占有率指数、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等指标来反映。潜在能力则用R&D占工业增加值份额、产品质量综合指数、加工成本、环境保护知识等来反映。战略与管理能力则体现在总经理决策成功率、劳动效率、生产工人与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比重。吴应宇(2009)从企业的量性发展能力和企业的质性发展能力两个方面来评价企业可持续竞争力。量性发展能力包括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质性发展能力由财务能力指标、市场能力指标、技术能力指标、管理能力指标、信息资源利用能力指标和外部制约与内在动力指标构成。根据评价方法的特征,可以将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概括为定性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定量模型法。

近年来,边春鹏、阮文婧、黄叶金(2015)基于内生异质性企业理论,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力进行评价,筛选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动力、能力、潜力等3个层面的国际化竞争力指标,针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企业、外资企业四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国际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四类企业中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最强,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次之,私营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最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