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分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分析智能汽车产业链上的主要厂商的专利,解析相关企业在智能汽车方面的技术研发重点。2017年,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保持并巩固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力争在局部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努力建成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整体来看,上海在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在智能网联汽车顶层政策设计、试点示范区建设、研发及产业化、产业链布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
(1)传感器相关企业
传感器作为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的重要元件,是目前智能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技术研发重点。传感器的领先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外,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大陆集团、英飞凌科技公司、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等。目前,上海市传感器生产企业主要以外资企业在上海设立的分公司或分支机构以及本土初创企业为主,如表5-2所示。
表5-2 上海市传感器主要企业
具体来看,汽车激光雷达的生产厂商大多集中在国外,包括美国的威力登(Velodyne)公司、德国的欧百拓(Ibeo)公司等,国内激光雷达初创公司也在尽力追赶。目前,上海激光雷达的主要本土生产商为禾赛科技。禾赛科技于2013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圣何塞市,2014年落户上海。主营业务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激光天然气遥测系统等。禾赛科技为初创企业,公司团队聚集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行业的专家,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1名。2016年底,禾赛科技对外公开了多线激光雷达的路测视频,成为继北京北科天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之后第三家推出多线激光雷达的厂商,也在国内首次推出了32线激光雷达系统。
从车载摄像头看,其主要分为单目和双目两种。在单目视觉高级辅助驾驶技术领域,以色列的移动眼(Mobileye)公司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企业。单目摄像头,主要基于机器学习原理,使用大量数据训练,进行环境识别。尽管需要大量数据支持,且在恶劣光线条件下的表现不如双目摄像头,但其相对便宜的价格以及成熟的技术也获得了一部分公司的青睐。
上海目前从事单目摄像头生产的本土企业主要有纵目科技(侧重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研发)、肇观电子(侧重于计算机视觉系统及产品研发)、智驾科技(侧重于车载视觉技术产品研发)。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1月,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致力于环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领域的技术研发。2015年11月,该公司第一款搭载纵目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投入量产;2017年2月,纵目科技在新三板挂牌,目前其客户主要包括北汽集团、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宇通集团、江淮汽车等厂商。
肇观电子于2016年5月30日注册成立,是专门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系统和芯片研发的公司,目前其主要产品“开普勒”立体摄像头已开始应用于智能汽车领域,截至目前已申请两项专利,如表5-3所示。
表5-3 肇观电子专利
智驾科技成立于2015年11月,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与自动驾驶系统研发的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有:车道偏离报警、车道保持、前车碰撞预警、行人碰撞预警、自主紧急制动、智能远近光切换、自适应大灯系统等。
除上述企业外,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也致力于传感器的研发。该研究院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上海市嘉定区于2013年发起成立的一家高技术研发机构,在发展定位上,其面向集成电路和物联网两大战略需求,致力于“超越摩尔”(More than Moore,MtM)技术和物联网智能硬件的创新和研发工作。2016年10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在嘉定区签署战略协议,旨在共同推进研究院建设,深化体制创新,打造面向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功能型平台,加快“超越摩尔”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构建“传感器-物联网”创新产业链和“超越摩尔”产业群。
综合来看,在传感器领域,国内相关企业普遍落后于国外企业,近年来虽也开始加快布局,一些初创企业纷纷落地上海,但总体来看,这些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专利数量有限、发展时间较短。
(2)物联网相关企业
上海是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都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如表5-4所示。1999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启动相关研究工作。2002年,上海复旦大学成立了自动识别中心实验室。2004年,上海开始进行无线射频识别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启动了国家第一个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重大专项研究。2006年,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建立了首个国家级“射频识别技术产业化基地”。2010年,上海进一步加快进行物联网的战略部署,发布《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将浦东新区和嘉定区列为上海物联网发展示范区,形成一南一北两大物联网发展基地。同年,发布《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协调推进上海物联网的发展。2011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紧扣物联网发展。
表5-4 上海市物联网产业发展里程表
从车联网技术研发角度来看,上海已经将车联网产业作为重点领域给予高度支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政策扶持,明确了对车联网与汽车电子领域的推进计划和指南内容,形成了国内最完备的车联网产业政策性导向,在技术创新、政策鼓励和设施配套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大力推动车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实现车联网、位置网、城市交通管理网“三网合一”,有力促进了智慧交通、定位导航以及车载信息服务等汽车电子产业发展。
以上汽集团为代表的整车制造企业在车联网领域借助国内汽车电子、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应用技术,相继推出了上海荣威自主品牌——智能网络行车系统平台、上海通用安吉星(Onstar)平台、上海大通“行翼通”平台以及汽车电商“车享网”等。2011年4月,上汽集团、宝信软件、飞乐股份、东软集团等46家企业成立了上海车联网产业联盟,该联盟规模庞大,不仅包括整车制造企业、软件和电子企业、信息服务公司,还涵盖了电子信息、软件服务、通信网络、城市交通、公共服务等专业领域的众多国内外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产业园区等。
2014年7月23日,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率先在国内提出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及其生态圈,其车联网产业应用的规模效应、示范作用和行业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上海已形成国内车联网与汽车电子产业链门类最齐全、配套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产业基地,形成涵盖关键芯片、智能终端、总线网络、通信运营、高端软件、移动互联、信息消费、标准检测、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完整的全产业链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布局,并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构架中的产业科技示范应用、信息服务集聚联动的态势。
从企业角度看,目前上海市从事网络通信和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的企业主要如表5-5所示。(www.xing528.com)
表5-5 上海市汽车通信主要相关企业
从表5-5可知,目前上海本地的汽车通信相关企业主要有博泰集团、上海赛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汽集团。
其中,博泰集团创建于2009年9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车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二大车联网运营服务商。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现有员工400多名。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包括:①车联网事业部:侧重于汽车前装市场,提供综合、一揽子解决方案;②博泰电子:侧重于前装汽车娱乐系统、远程信息处理器、车联网相关硬件、车规安卓操作系统等开发;③博泰网络:以云端技术从事车联网通信运营服务;④擎感研发中心:侧重于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技术研发;⑤智能汽车事业部:打造超级智能移动终端与技术展示平台,侧重于新能源、智能化与轻资产运作;⑥消费电子事业部:面对汽车后装市场,提供低成本、高性价比解决方案;⑦汽车电商事业部:专注于产品宣传、销售,打造用户体验营销中心;⑧车联网技术:整合传统汽车与智能汽车、传统渠道与互联网渠道,进行相关技术研发。目前,博泰集团已申请了1000多项专利,其中获批的约有650项。
上海赛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侧重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发展,自主开发的无线宽带自组网系统是一种可根据应用场景自适应地在空间、频率、通道三个维度上综合自主组网的系统。该公司在车联网产业方向上,拟提供车与车、车与地、车与人通信解决方案,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通道多跳自组网通信系统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物理层射频通信模块。同时,该公司还在致力于研发应用广泛的车用无线通信平台。
表5-6 赛勋科技知识产权列表
(3)定位导航相关企业
上海目前以北斗导航产业为基础,在定位导航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在国内居于前列。其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拥有卫星导航相关企业近百家,产品覆盖核心芯片、板卡、应用终端、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链的各个领域,产业规模近百亿。
在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上海明确将北斗导航列为重大产业创新战略项目重点推进,并为此建立了导航定位产业发展市级联席会议和与国家相关部门的部市会商制度,成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加大力度支持产业发展。目前,上海已成立了上海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位置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高精度位置服务和城市交通信息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相关联盟。
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于2013年12月启用,2015年获批上海市首批“四新”产业基地,推出了扶持北斗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上海市闵行区的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北斗园区建设、杨浦区的“北斗导航互联网位置应用平台”建设、嘉定区的思南北斗产业园、宝山区的“空间技术应用基地”等项目均已陆续启动建设或投入使用。上海在卫星导航接收机核心芯片、板卡等核心部件的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目前,上海市的定位导航企业主要如表5-7所示。
表5-7 上海市定位导航领域相关企业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首家完全自主掌握高精度卫星系统模块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规模化市场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款北斗高精度接收机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产品占据国内1/4的市场份额,申请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在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框架网项目招标中,上海司南、上海华测提供的设备占总数的72%。
表5-8 上海司南专利列表
续表
上海海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是国内首家集北斗卫星高精度板卡、高精度接收机、高精度特种行业天线,以及高精度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70%,目前已申请专利52项,著作权15项。2016年,该公司宣布,将联合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在互联网驾校、变形监测、无人机制造、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拓展相应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20亿元人民币设立的科技公司,于2015年在上海市杨浦区正式挂牌成立。该公司拥有全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及互联网领域的丰富运营经验,致力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精准位置服务公司,提供高达动态厘米级和静态毫米级的定位能力。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在上海市青浦区成立,主要为客户提供高精度单频测量型接收机、双频实时动态接收机、姿态测量系统、手持地理信息系统终端、无线数传产品和水上测量产品等。目前,已申请专利99项、著作权65项。
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北斗多模多频基带芯片,在多个项目招标方案中,命中率及厂商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上海北伽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颗40nm射频基带一体化多模导航集成电路芯片——“航芯一号”,标志着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大规模应用的最大技术难关得到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