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文脉中,最初,本土化是一个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文化范畴,它滋生并形成于某一个特定地区,是该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具体反映。陶瓷的生发与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过程及其成果分享,便说明了这个特征。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中,同属于仰韶文化范畴的就滋生出了诸如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日用陶文化。随后,陶瓷文脉中的本土化特征一直持续下来,尤其唐代及其之后的历朝历代,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陶瓷,比比皆是:唐代越窑、邢窑、长沙窑、淄博窑等,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这也正是陶瓷本土化特征的体现;宋代陶瓷继往开来,地域性特征更加鲜明,同样是青瓷,龙泉窑的青瓷保持了六朝以来的特征而别出心裁,例如梅子青、粉青等品种,便是陶瓷本土化的典型反映;钧窑、耀州窑、汝窑等青瓷争相斗艳,各有千秋,分别代表了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相貌。随着历史车轮的快速运转,尤其地区间文化交流的频繁,陶瓷生产及其文化越来越具有共性,但是,陶瓷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仍然保持着它的棱角。宋代以来,景德镇陶瓷生产及其文化运行即便越来越受到各地陶瓷的影响而具有“纳百川”的共性,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其个性化、地域性的展示,“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罄”依然不失其本土化特色。总之,中国传统陶瓷在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中长期保持了时空布局上的本土化特色。
文化推演,与时俱进。近现代以来,由于受到工业革命及其成果的不断影响,尤其受到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影响,陶瓷生产及其文化运作越来越具有共性,但是,秉性天授的自然法则仍然是民族精神和本土化意识存在与发展的永恒总则。
即便如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陶瓷文化的本土化早已不是传统文化语义中的本土化,它的局限性及狭隘性为广泛的现代文化语义及其内涵所阐释。
首先,在现代大机器所构建的社会生产环境中,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成为时代主流,这一全球化的必然趋势,直接影响到陶瓷文化本土化的内容、形式及其内涵,甚至为陶瓷本土化的语义做了全新的规划。在现代大机器生产中,整齐划一的生产秩序与组织、管理严密的生产线成为陶瓷生产的核心表现形式,这必然影响到传统陶瓷生产在空间分布上的本土化。于是,在社会主流生产力主导下日用陶瓷装饰设计寻求本土化,便是其面临的首选课题。与传统语义上日用陶瓷装饰设计本土化相比,现代日用陶瓷装饰急需符合机器生产的特征而免于手工制作的随意性、个别性,真正实现了批量化。
其次,随着地区、民族间文化交流与互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及其影响不断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陶瓷文化本土化的发展。民族文化交流的最大益处,便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日用陶瓷设计便是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本土化。
再次,国际大市场的形成及其需要,直接影响到陶瓷文化本土化的发展。历史上,陶瓷文化交流从产品交流到技术交流,从文化交流到文化品牌交流,愈发展示了陶瓷文化本土化内涵的丰富性,展示了品牌的重要意义,展示了设计的合理性和普遍性。传统日用陶瓷装饰本土化所携带的随意性、个别性,在文化交流中以强行的手段与被迫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以同样的方式实现不同文化的对接。恰恰相反,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是在充分考量国际大市场需求,尤其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实现的,它旨在满足各民族的共同需求及其共同认定的统一标准,旨在满足多边标准与交互双方共赢及其利益共享,旨在满足无阻碍设计的对象化。
最后,各地区、各民族文化需求,成为影响与制约陶瓷文化本土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物质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体现在日用陶瓷产品中的本土化因素逐渐受到其他地区民族文化影响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所形成的文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间不仅需要广泛和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而且,还需要综合文化及其品牌的交流。于是,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的本土化早已打破了传统文化范畴,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代名词。
正因为如此,本土化早已不是狭隘的地域性概念,也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民族文化,而是基于人类共同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多样性的综合文化的反映。(www.xing528.com)
陶瓷作为一个持续时间长久的文化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中固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本土化,但是,作为人类文化延续、发展及现存的生产内容和生活内容,它在概念上的阐释早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化范畴了。换言之,在当今国际大背景下,陶瓷本土化具有全新的内容、形式及内涵。
第一,它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本土化。在现代社会,本土化绝非用狭隘的地域观念来阐释,更不能用单一的民族文化来阐释,它是具有国际通俗惯例的文化普遍性和共性的阐释。
第二,它是社会生产力表现形式在人文文脉中具有普遍性的本土化。从新石器时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之后,从人力和畜力相结合的传统模式走进以大机器生产为主流的近、现代模式,是人类共同认同与遵循的生产力表现形式。当然,陶瓷生产的人文及其脉络也遵循了这样的发展和进化规律。日用陶瓷装饰在传统生产力制约下,必然沿着这样的路径发展。
第三,它是生活价值取向面对实用功能的本土化。人最为根本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实用性内容,社会生产力进步与提高逐渐丰富其内容及表现形式,乃至提高生活的水平,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每个人所必需的,即便在社会生产力生发的肇始阶段,人们总是要达到乃至保持这样的最低标准,这是文化本土化的最根本内容。因此,日用陶瓷装饰的发展,总是以服务人实用性生活为根本宗旨的。换言之,本土化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一致性,使得它具有普遍意义。
第四,它在文化涵盖上凝聚了人类共同的语言抽象、精神信仰、价值取向等。日用陶瓷装饰旨在解决实用性,并在解决这种需要的基础上倾向,甚至侧重满足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之共性的形成,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并且,是两者的对立统一。其中,共性便是共同的语言、精神及价值取向等的有机构成,而个性则是陶瓷装饰的具体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反映。由此可见,日用陶瓷装饰的本土化并非鹤立鸡群,一花独秀。
总而言之,日用陶瓷装饰本土化绝非是一个孤立的民族文化概念,它是人类生产与利用陶瓷为自身生活服务所形成的全部文化之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性文化,这是历史上由于地理阻隔的桎梏使之形成了暂时的局限性,这便是陶瓷文化本土化特色的真正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