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陂城镇和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陶瓷企业积极协作扩大产业集中度

高陂城镇和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陶瓷企业积极协作扩大产业集中度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高陂大道建设,拉开高陂城镇和产业园的建设架势,争取2017年7月份动工建设,2018年6月底前建成通车。同时引导光德、桃源小微陶瓷企业积极与园区企业配套协作,成为其子公司或生产车间,主动承接园区企业的生产配套。帮助和引导宝丰、新马、吉玉、怡丰园、富大、溪山、昌隆、裕丰和峰联等陶瓷企业积极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高陂城镇和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陶瓷企业积极协作扩大产业集中度

(一)打造发展平台

重点抓好“一园三区”建设,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业聚集承载力,产值和增加值预测见表2。

表2 “一园三区”产值和增加值预测单位:亿元

1.科学规划建设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高陂)

按照既定园区建设目标,全面推进产业园“三通一平”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海珠(大埔)产业园打造成规划有序、生态集约、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1)科学规划,产城相融

按照“规划先行、系统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按时间分段期限,规划好园区逐年扩容开发的土地平整、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形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一届干下去”的长远规划建设蓝图。坚持产城相融理念,产业园规划与高陂的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统一,做到“3个互”。一是功能互补。即高陂城区是产业园的依托和配套,产业园是高陂城区发展的中心。二是设施互联。即高陂城区和产业园的商业生活、娱乐、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互联共用。三是路网、管网互通。加快建设40米的高陂大道,加快形成与园区“两纵四横”道路、未来3条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两纵即高陂大道、晋昊大道,四横即瓷都大道、青花大道、工业一路和玉南路);同时,各种管线同步规划建设和互联互通。

(2)基础先行,筑巢引凤

坚持筑巢引凤、适度超前的理念,加快推进园区“两纵四横”大交通网络,园区内配套14米宽道路和水、电、气、网、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园区基础设施早日完善。2017—2018年,以主干路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成启动区建设,落实重点意向项目,为集聚地后续开发打下坚实基础。主要包括6.2千米赤山至留田一级公路(即高陂大道)、园区启动区路网和管网设施、商业配套等,重点引进一批大项目带动集聚地大发展。2019—2020年,以已开发的集聚地为基础,向周边延伸,重点引进和建设一批特种陶瓷及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平台,完善区内生产功能区和生活配套服务,形成功能完善、特色初显、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3)突出重点,立足长远

①重点做好“七个一”工作,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实体经济。铺好“一条路”。加快高陂大道建设,拉开高陂城镇和产业园的建设架势,争取2017年7月份动工建设,2018年6月底前建成通车。

②开发“一片地”。根据高陂大道规划建设实施情况,科学规划今后4年(2017—2020年)园区建设次序,每年规划20~33公顷土地用于园区扩容发展,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明确建设路线图和建设步骤,不断扩大园区范围。2017年园区规划扩容540亩,并分两期实施,争取在2017年底前完成土地平整工程。

③建设“一栋中心”。充分利用海珠区对口帮扶的优势,合作共建陶瓷产业创新中心,争取2017年底前完成产业创新中心规划设计、立项、环评、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至2019年底完成海珠(大埔)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并配套建设陶瓷文化广场、陶瓷商业街和陶瓷主题酒店等,打造一个集展示、会务、研发、设计、创新、科技孵化、企业总部、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核心区,促进园区大发展、大跨越。

④引进“一个龙头”。力争在今后2~3年内,引进一家上市公司或大型陶瓷企业落户园区,带动全县陶瓷产业加快发展。

⑤投产“一批新项目”。根据园区建设情况,争取每年安排3~5家投资项目入园建设,每年3个项目建成投产。

⑥竣工“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未来4年,全面完成园区“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工程。2017年争取完成首期起步区的“三通”(供电线路迁改、供排水管网、管道天然气、新老园区的污水处理管网设施),“一平”(起步区一、二期土地平整、一纵两横道路及“14米路”建设以及安置区和带征取土区便道旁15000平方米的土地平整工程)。

⑦争取“一项产业基金”。主动与农发行、农商行、国开行、建设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充分利用现有资金的杠杆作用,争取筹集开发建设资金5亿元以上,保障园区开发建设资金有序滚动发展。其中,2017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2.5亿元。

2.扩大县城科技工业小区

一是继续鼓励支持玉丰特陶公司新上技改项目、研制和生产新产品;二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机械设备或家电企业投资发展手机、PDA、家电等领域电子信息陶瓷,打造特种陶瓷、信息陶瓷和生态陶瓷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产值达1亿元、增加值5000万元以上。

3.优化升级桃源、光德工业小区(www.xing528.com)

一是小区和园区互动配套。鼓励支持光德、桃源小区的规模以上陶瓷企业,特别是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发展潜力较大、发展空间受限的峰联、林海、裕丰、佳联等陶瓷企业,到园区增资扩产、建立总部,原有企业作为分厂继续生产发展。同时引导光德、桃源小微陶瓷企业积极与园区企业配套协作,成为其子公司或生产车间,主动承接园区企业的生产配套。二是精细服务小区企业。抓好光德工业小区(新区)规划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集生产、仓储物流、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陶瓷集聚工业小区。抓好桃源陶瓷工业小区新区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和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并在现有小区规模上,争取把小区扩大到100亩以上。精细化服务好小区企业,为光德、桃源小区陶瓷企业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交通设施、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等贴心服务。

(二)做大扶强企业

设立陶瓷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扶优扶强陶瓷企业,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制订可行的重点陶瓷企业培育计划,对超亿元、5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以下、2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2000万元以下的陶瓷企业,有针对性进行培育做大做强。

1.打造龙头企业

一是扶持做强现有陶瓷企业。帮助和引导宝丰、新马、吉玉、怡丰园、富大、溪山、昌隆、裕丰和峰联等陶瓷企业积极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聚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吸纳发展要素集聚,增强陶瓷经济发展动力。积极引进大型上市公司兼并或参股大埔陶瓷企业,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重点培育宝丰、吉玉公司上市,通过公开募股等多种途径加快做大做强。同时,鼓励和引导县内陶瓷企业“抱团取暖”,支持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宝丰、新马、吉玉、欣红、怡丰园、特陶、富大、溪山等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联合、增资扩产和技改等形式,不断优化发展,形成陶瓷“龙头”。二是主动引进龙头企业。适当提高园区准入门槛,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主动对接央企、国企和民营龙头企业,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陶瓷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全力促进产业集聚,拉长拓宽产业链,借助外力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加强与“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沿线国家合作,争取境内外大型企业来大埔投资。

2.培育规上企业

围绕推动企业“上规、上亿、上市”的目标,加大企改资金扶持力度,实行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改创新,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上市发展,着重扶持发展一批主业突出、行业领先、市场前景好、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大埔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现有39家规上陶瓷企业的基础上,每年着重规划培育3家以上陶瓷企业成为规上企业,力争至2020年规上陶瓷企业达51家。重点鼓励和扶持现有14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陶瓷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早日成为规上企业。

(三)加快转型升级

鼓励和支持陶瓷企业,主动增资扩产和技改创新,全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对传统陶瓷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如钧瓷、薄胎瓷、骨瓷、特种陶瓷等,重点抓好富源陶瓷、昌隆陶瓷、漳联陶瓷、特陶公司等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窑炉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鼓励和引导陶瓷原料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原料研发步伐,进一步推进陶瓷原料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提升原料质量,以及提高大埔陶瓷产品的品位和档次。重点推进宏宝矿业、富华矿业、文豪实业等陶瓷原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大对陶瓷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数字化制造技术,引进先进窑炉和机械设备,促进陶瓷产品向高端领域发展,逐步提高陶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四是大力引进高技术陶瓷和特种陶瓷,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加快引进电子陶瓷、通讯陶瓷和LED陶瓷基板等,促进陶瓷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五是设立创新发展基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积极开展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六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污染源控制,积极推进陶瓷窑炉技改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项目,禁止污染型工业企业进驻工业园区。依法关闭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陶瓷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产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积极推进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七是鼓励企业创新科技发展思路,大胆尝试机器换人,积极引进使用机器人和智能化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四)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盘活国有资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一是统一规划。全面摸底调查国有、集体陶瓷企业,理清权属、面积、现状等情况,根据情况梳理共性和个性问题,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办法。二是整体拍卖。参照大埔瓷厂、赤山瓷厂2家企业的转制方式,将国有资产一次性整体拍卖给规模以上陶瓷企业,扶持企业发展,卸掉历史包袱。三是市场运作。加大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力度,以商住用地或综合用地等土地性质,依法合规通过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

(五)拉长产业链条

一是鼓励和引导现有文豪实业、宏宝矿业、益玉原料等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做精陶瓷原料,做好高档瓷土。二是积极引进一批陶瓷原料(陶土、瓷泥、釉料、色料)和陶瓷机械设备、窑炉设计、安装、模具(金属配件、卫生浴配件)、耐火材料、花纸等上游产业,陶瓷包装、物流、贸易、质量检测等上下游产业,完善陶瓷产业链,培育上下游齐全、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鼓励有实力的陶瓷企业到国(境)外设立办事处、寻找区域代理商或建立分公司,建立海外营销网络。

(六)实施品牌战略

借助产业传统优势打造“大埔陶瓷”区域品牌,积极依托县城陶瓷文化街,以及在梅州城区建设一江两岸陶瓷画廊等,全力打造展示和宣传大埔陶瓷品牌的舞台。加强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从而提高大埔陶瓷整体知名度,实现以龙头带产业、以品牌促发展的良性发展。力争至2020年,增加国内商标注册25个,国(境)外商标注册20个;广东省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出口企业1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中心2个。

(七)培养陶瓷人才

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积极完善引才机制,采取合作研究、高薪聘请、技术参与等多种形式,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为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是充分发挥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协会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陶艺研发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积极组织陶瓷企业向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等陶瓷专业院校招聘技术人才,力促大埔县陶瓷出精品、上档次、形品牌。二是组织陶瓷企业技术骨干及时选送到陶瓷院校或科研机构进行培训深造,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发展和科学管理能力。三是每年从陶瓷产业新增税收中,拨出一定资金,专门用于陶瓷产业人才教育和培训;引导陶瓷企业将每年销售利润收入的1.5%提取陶瓷产业教育基金,全部用于陶瓷产业职工教育培训。四是积极牵线搭桥,引导陶瓷企业加强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嘉应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善于“借力”和“借脑”发展,把研发机构和研发项目延伸到高校和科研机构,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八)加快陶瓷电商发展

积极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型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依托阿里巴巴公司、深圳百米生活电商公司、尚凯网络传媒等电商平台,以现代营销理念与大埔实际相结合,扭紧陶瓷规上企业和特色小微企业,做好线上线下文章,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深化与中国网库合作,加快中国陶瓷电商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大埔陶瓷做大做强,进一步打响“大埔青花瓷”品牌,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