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审计是一项客观、公正的工作,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必须有确定的、令人信服的和被社会公众接受的依据。税务审计依据是提出税务审计意见、作出税务审计结论的尺子、标杆、根据或者客观标准。
税务审计依据是税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税务审计意见和作出税务审计决定的依据。
要说明被审计事项是真实、合法和有效的,不仅要有证据说明经济事项的事实,说明经济事项及其所反映资料的实际存在状况,说明被审计经济事项的效益状况,还要有标准来衡量它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无经济效益及经济效益的高低。
税务审计证据只能说明事实真相,不能引出结论和意见。有了税务审计证据,同时具备了审计依据,才会引出是非优劣的结论,才能表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决定。
所以说,审计依据,事实上就是审计根据,审计主体凭什么标准、尺子或者理由作出判断、提出意见和作出结论或决定。
按照审计依据来源渠道分类,分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如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和下达的通知、指示文件等,涉外税务经济事项所引用的国际条约等)和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如被审计单位制定的经营方针、任务目标、计划预算、各种定额、经济合同、各项指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等)。
税务审计依据从性质和内容上分,有:①宪法、法律、法规政策;②规章制度;③预算、计划、经济合同;④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⑤会计准则等。
在实践中,税务审计的依据按审计的目的来分类,有:①税务合法性的审计依据;②税务效益性的审计依据;③涉税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依据等。
税务合法性的审计依据,包括宪法、法律和各种涉税财经法规,地方颁布的财经法规和主管部门颁布的各种涉税财经法规,规章制度等。
税务效益性的审计依据,包括可比较的历史数据,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等。
涉税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依据,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www.xing528.com)
需要指出的是,税务审计依据是有权威性、层次性的,首先是具有层次的法律规范,包括: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税收的法规;②国家税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税收规章制度;③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自身权限内制定的,不与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抵触的地方性税收规章制度;④税收计划、指标以及税务机关制定的各种内部管理制度等。
此外,还有被审计单位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等所作出的决议,以及本单位各职能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计划和决议等。
在实务中,税务审计的主要依据是税法。我国坚持税收法定原则,要求政府课税应遵循税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规则。这里所说的税法既包括各种属于实体法的税收法律规范和条例,也包括各种属于程序法的税收征管法律法规和条例。
从程序法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是最重要的税收法规。从税务审计法律法规的渊源看,包括六个方面:①宪法,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税务审计最根本的审计依据是宪法。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力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②法律,有审计法、海关法、刑法、行政处罚法和各项分税种的法律等。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⑤政府规章。⑥国际条约。
税务审计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包括这些法规在内的涉税规范是用以判断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依据。可以把税收规范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其一,财政税收法律(简称财税法律)。现行的税收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
其二,法律以下规范包括:①财税行政法规。这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的有关财政税收方面的条例、政策等,其效力低于财税法律。②财税部门规章。该类规章是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财政税收规则、章程、制度等,其效力低于财税行政法规。③财税规范性文件。这是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内部机构、地方各级政府财税部门按照国家财税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的统一规范。
税务审计工作中正确选择和适当运用审计依据,至关重要。在税务审计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审计依据的层次性、相关性、时效性、地域性、真实可靠性等原则。
运用审计依据要从实际出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税务的实质问题。原则上,必须运用税制改革中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作为审计依据,杜绝将陈旧过时甚至废止的一些规定,作为审计依据,以保证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正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