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REMI,1985)提出了创新环境的概念,把企业的空间聚集现象与创新活动联系在一起,将集群的经济活动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相结合。Storper(1997)认为区域性制度、规则和惯例等强调行为主体在区域中为促进创新而形成的复杂网络关系,它们是促使创新产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创新环境”(1)。Conway & Steward(1998)认为参与主体的知识、思维模式、信息的接受和传播、技能的复杂组合引发创新,这种复杂组合就是创新环境(2)。现有研究对创新环境内涵的界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其研究视角不同主要可分为: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视角下的内涵、地区组织及创新网络视角下的内涵和基于权变观视角的内涵。目前国外学者通常以要素分析的方法归纳和提炼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环境要素,并通常基于地区组织及创新网络的创新环境视角展开,认为网络间的协作关系、知识体系、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以及创新企业集群效应等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Saxenian(1994)的研究发现:良好的区域基础有利于行为主体进行创新(3)。Buesa & Heijs(2006)认为,随着新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一些标准化大生产的制造业企业和高技术生产企业开始寻找低成本的地方布局与创新相关的生产活动,并且向特定空间集聚(4)。王郁蓉、师萍从区域发展层面对创新环境的构成要素、概念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对区域内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述评(5)。许婷婷、吴和成(2013)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发现区域之间创新环境差异明显(6)。章立军(2006)利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的创新环境指标,探讨了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五大创新环境要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7)。侯鹏、刘思明(2014)从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的指标出发,研究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基本支持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8)。边明英、孙虹(2016)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天津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9)。伦晓波、徐林萍等人(2016)采用实证研究通过大样本调查手段,综合考察了江苏省的金融环境、政府环境、行业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创新环境影响创新水平的非平衡效应(10)。结果表明:融资可得、融资优惠、政府效率或服务水平、行业环境对企业创新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文献综述后发现:首先,目前国内外有关区域或者行业创新水平的研究文献数量很多,大多数文献是通过对区域或行业的创新要素进行研究在宏观创新环境方面获得了不少有益发现,但从企业层面研究创新环境的文献数量不多,研究存在不少薄弱之处。其次,目前研究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或者规模以上企业,对为数众多的非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研究数量有限,其中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高端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展开的创新研究数量更少,在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不少空白。再次,大多数研究关注企业外部创新环境,对来自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研究有限。最后,在研究发现方面,许多观点来自理论研究但未经实证检验,存在结论笼统模糊、观点过于宏观等问题。(www.xing528.com)
有鉴于此,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采用整合视角通过探析高端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对环境等相关因素的感知和判断,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效果产生的影响。本书旨在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创新环境因素对高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出带来了什么影响?不同的创新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这些高端服务业企业的创新产出?本文通过收集长三角地区高端服务业的中小企业一手数据,对上述两个问题展开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