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整合视角出发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用测量框架优化

从整合视角出发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用测量框架优化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按照整合视角观点,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之间的过程机理可做如下表述。因此,在设计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测量框架时,必须包括上述四个方面才能够称得上全面与完整,测量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可以通过测量上述四个方面的事实加以实现。如图8-1所示,在实证研究设计中,创新潜力、创新过程以及创新结果被当作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企业目标完成情况可以当作创新能力产生效果的“代理变量”。

从整合视角出发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用测量框架优化

为了全面客观地揭示创新能力所包含的那些能够导致绩效发生变化的各种属性,有必要改变固有思路、更换传统视角,对研究对象重新定位、对过程机理进一步研究。

整合视角认为:①创新能力产生创新效用,进而通过创新效用对企业绩效产生作用,因此把创新能力从孕育条件、发生过程、产生结果直至企业借助创新效用获得绩效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过程;②在这个过程中,“显性”创新能力与“隐性”创新能力都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③整合视角从企业绩效着手,通过逆向路径来看待创新能力,本质上是一个从“结果”来看“原因”的“逆向反推”过程,因此不仅将创新以及企业绩效的“显性”特征与属性,而且将“隐性”特征与属性也纳入了研究范围,力图明确创新能力的本质,厘清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机理,建立更加全面与合理的实证研究框架

如前所述,前期诸多研究已经证实企业的创新精神与企业整体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的测量原理依据以下逻辑:①企业总希望自己的创新活动能够不断成功,以便获得可持续发展,并使自身更具创新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②企业培育与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创新产出(Lawson & Samson,2001),创新产出作为企业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具有“显性”特征;③仅仅测量具有“显性”特征的创新结果缺乏全面性,还必须对具有“隐性”特征的创新结果加以测量,才能客观全面反映创新能力的本质,揭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之间的关系;④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创新能力产生的创新效用对企业目标产生影响。

Olkkonen(1994)认为:概念是对一个现象的定义,具有抽象性、总括性、综述性特征(32)。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需要对研究现象加以合理的定义,这是学术研究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Jabareen(2009)认为:概念框架是由那些存在相互联系的各种概念所组成的系统,可以用来对现象进行研究以获取全面的了解(33)。按照Levering(2002)与Jabareen(2009)的观点,概念框架具有以下特点:概念框架本质上是一种属性,属性中所包含的每一个概念能够起到完整的作用;概念框架可以为研究现实问题与现象提供可以解释这些现象与问题的途径;数据的来源由不同学科理论所确定,这些数据成为实证分析的依据;定量研究可以构建概念框架并加以发展。依据上述要求,以下分四部分进行阐述。

1)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

按照整合视角观点,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之间的过程机理可做如下表述。创新能力是借助企业具有的组织平台与过程系统,将创新潜力转换为创新效用的能力。具体而言,大致遵循以下顺序:企业首先开拓或整合用以创新的资源,利用各种因素与条件(创新潜力);其次,围绕创新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并管理各种活动(创新过程);最后,依靠创新活动得到预期的结果(创新结果)。获得的创新效用最终可以在企业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方面得以反映。有关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的测量框架是建立在以下逻辑之上的:①创新潜力包括促进创新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也包括阻碍创新的各种因素和条件;②要保证创新过程中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开发、整合与利用创新潜力,同时管理创新活动;③如果这些创新活动获得成功,就会给企业带来有益的创新效用;④成功的创新活动对企业运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包括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企业预定目标。因此,在设计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测量框架时,必须包括上述四个方面才能够称得上全面与完整,测量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可以通过测量上述四个方面的事实加以实现。

如图8-1所示,在实证研究设计中,创新潜力、创新过程以及创新结果被当作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企业目标完成情况可以当作创新能力产生效果的“代理变量”。就测量方法而言,对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进行的测量不是采取直接方式,而是采取间接方式,即通过测量反映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以及反映创新效用的企业目标完成情况加以实现。具体而言,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效用等概念在实证研究中并不能直接通过量化加以测量,而是首先明确概念的基本属性,依照全面合理的设计方案对构成这些概念的各种属性进行可操作化处理(operationalization),获得可以量化测量的一系列子项(item),这些子项在实证研究中被作为“代理变量”使用。

因此,①在测量创新能力时,要对创新潜力、创新过程以及创新结果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所包含的主要属性加以全面考虑与梳理,通过可操作化处理其中的主要属性,获得关键性的变量,构成有效的测量工具。②在测量创新效用时,要考虑企业目标完成情况的主要属性,进行可操作化处理,获得关键性变量,进而构成测量工具。③收集数据时,可以通过客观性测量、主观性测量以及客观性测量与主观性测量相结合的多种途径进行,具体如图8-1所示。

图8-1 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

整合视角认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相联系,创新效用与企业绩效相联系。其中,①企业绩效内容包括所列五个方面的前四个方面:财务收益、顾客、内部过程、个人表现,通过测量这四个方面的事实可以了解企业绩效。②创新绩效(34)可以通过测量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事实加以实现。这些事实包括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措施实施情况。由此可见,通过对企业绩效与创新绩效两个部分的测量可以获得有关创新效用方面的情况。当测量创新效用时,要对五个方面的事实加以测量:财务收益、顾客、内部过程、个人表现、创新绩效(见图8-2)。

图8-2 创新效用、企业绩效、创新能力、企业目标之关系

2)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测量框架

总结文献后发现:①现阶段用以研究创新绩效的模型或框架注重研究以下四个方面,即创新投入(例如,Capaldo et al.,2003;Muller et al.,2005)、创新过程(Carayannis & Provance,2008)、创新管理(Muller et al.,2005;Adams et al.,2006)、创新能力(例如,Muller et al.,2005;Adams et al.,2006);②有关创新能力的研究在目前只占很少的一个部分,有关全面测量创新能力的研究在现阶段尚未发现。

“如何定义或明确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此次研究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通过整合视角构建创新能力测量框架,不仅可以用来测量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创新效用(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平台产生的影响或作用),而且也可以全面了解创新能力的本质。此外,创新能力测量框架有助于考虑并明确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明确真实反映创新效用的主要因素。在创新能力测量框架(见图8-3)中使用创新绩效这一概念,是为了有效测量有关创新能力三方面内容的目标以及措施实施情况。

图8-3 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用:测量框架

如图8-3所示,创新能力测量框架体现了图8-1所示的创新能力测量原则。创新效用主要体现在财务收益、顾客、工艺流程、员工、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因此通过测量这五个方面的事实,可以实现对创新效用的测量。如前所述,创新效用包括企业绩效与创新绩效,因此通过测量企业绩效与创新绩效两方面事实,可以了解创新效用。将创新效用对照企业预期目标,可以了解企业目标完成情况。通过测量财务收益、顾客、内部过程、人员表现这四个方面的事实可以了解企业绩效。创新绩效可以通过测量促进创新能力的措施,也就是说,企业围绕创新潜力、创新过程、创新结果这三个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创造力、动机、领导力、交流渠道、新概念产生与评估、新产品与新服务、新程序与新方法,来获得相关结果。

3)创新绩效与企业绩效

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联系的过程机理基于以下观点:①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存在因果关系,创新能力的变化可反映在企业绩效的变化方面,创新绩效可以通过测量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情况加以实现;②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目标本质上是创新绩效期望实现的目标,采取促进创新绩效的措施是为了提升创新能力,因此提升创新绩效的措施与为了提高企业绩效而采取的措施产生了联系,如果创新绩效措施发生变化,企业绩效措施也会相应出现变化,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③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直接关系也可以是间接关系,也就是说,提升创新能力的措施可以直接体现在提升企业绩效中有关员工方面的措施上,也可以间接体现在提升企业绩效中内部过程方面的措施上。

整合视角认为:“显性”创新能力与“隐性”创新能力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不仅要了解创新能力产生的结果,而且要分析结果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效果。因此仅仅测量具有“显性”特征的创新结果缺乏全面性,还必须对具有“隐性”特征的创新结果加以测量,同时还要对“显性”以及“隐性”企业绩效进行测量。有鉴于此,提升创新能力就成为企业绩效的内容,围绕促进创新能力采取的措施以及体现企业绩效的指标,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均可以包括在测量内容项目之中。通过测量创新能力三个部分中哪部分所产生的效果影响了哪部分企业绩效,可以揭示创新能力不同部分与企业绩效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创新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同时也实现了对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绩效的“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的测量(见图8-4)。

图8-4 创新绩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4)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探析

以上部分论述了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目标是如何产生联系的。为了揭示创新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下面将具体阐述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如何与企业绩效的四个方面产生联系,以及创新绩效如何与企业目标相联系。下面以四个问题的形式分析与阐述:①创新能力如何与企业绩效产生联系。②提升创新能力如何体现在企业绩效措施之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实证研究中,建立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测量框架需要首先明确六项前提条件,即创新能力目标、为实现创新能力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企业绩效目标、提升企业绩效与促进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企业绩效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以及测量企业绩效所依据的因果关系。(www.xing528.com)

第一个问题:提升创新能力如何影响顾客行为?创新能力的改进与提升能使顾客受益,顾客满意度表面上是对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但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对企业生产与管理的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无疑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改善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并使顾客受益。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响应时间、服务质量、服务种类以及服务成本。顾客受益反映了从创新能力提升中得到的利益,是顾客满意度的重要补充。此外,除了扩大新顾客数量,保持老顾客数量也十分重要。因此顾客关系方面包括顾客受益度、保持顾客数量、顾客满意度以及市场份额等均应在测量过程中加以考虑。

创新绩效与顾客行为存在联系。无须赘言,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可以增加顾客的受益性。作为创新绩效测量的一项内容,测量“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的周期”可以实现对生产工艺改进方面事实的测量,生产工艺措施的改进会增加顾客受益性。企业改进与顾客交流沟通的途径或方式可以提升企业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提升创新能力对顾客满意度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测量新服务流程是否已改进原有服务得以实现。尽管服务流程创新属于创新绩效内容范畴,但对服务流程的创新能够使顾客对服务更加满意。一般认为:改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增加市场份额,新产品或新服务产生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市场份额的变化方面。因此,新产品或新服务与市场份额测量之间存在着联系。根据以上所述,可以提出如下研究问题及假设。

研究问题一:创新能力对顾客行为产生促进作用;

假设1:创新潜力对企业员工产生促进作用;

假设2:创新潜力对企业工艺与实施过程产生促进作用;

第二个问题:提升创新能力如何影响企业内部实施过程?简单而言,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持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企业内部的工艺、实施过程、决策以及行为对企业绩效均会产生影响。企业运作与管理不仅要有效果,而且要有效率。因此,了解企业内部的工艺与实施过程需要对以下方面进行测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决策的灵活性、实施的可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果。

创新绩效与工艺流程之间存在联系。优化生产流程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能力提升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测量二次生产在生产中的比例来确定。如果新的生产工艺可以降低产品缺陷率,那么缺陷产品的回收率也会随之下降。其中,缺陷产品回收率用以测量产品质量,产品废品率用以测量创新绩效。对企业而言,信息交流通道经过改良,设计更合理、操作更方便、更易于员工使用。其带来的结果是决策更加灵活、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更加有效。若要测量这方面的创新绩效,可以向员工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信息交流通道是否易于使用。测量这方面事实可与测量企业绩效相联系,并通过了解企业管理人员可否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合理决策加以实现。当新技术与新方法帮助库存量实现了最优化管理,运输或递送的可靠性就会变得更加重要。测量运输或递送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了解送货周期在实现库存量最优化之前与之后的变化加以实现。库存量最优化属于创新绩效测量方面的内容。对有关拖欠或违约方面的历史数据上报系统进行改良并加以使用,可以促进此类问题解决的有效性。通过调查使用这类系统的员工人数来测量企业创新活动,可以了解有关动机方面的情况。这方面若与工艺流程相联系,则可以了解有关信息可获得性方面的情况。综上所述,可以提出以下研究问题以及假设。

研究问题二:创新能力对顾客行为产生促进作用;

假设3:创新过程对顾客交流与维护产生促进作用;

假设4:创新过程对企业财务收益产生促进作用;

第三个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如何为员工创造价值?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进行创新以及提高绩效必须依靠员工,提升公司价值以及企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由员工实现的,因此提升公司价值就必须为员工创造价值。在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从长远来看会给企业带来回报。在员工方面主要测量下列内容:员工满意度、员工留职率、员工专业技能。

创新绩效与员工方面存在联系。例如,新的薪酬制度往往会影响员工满意度,通过测量新的薪酬制度对员工满意度以及员工留职率的影响,可以测量提升创新能力与员工满意度之间的联系。提升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多种培训项目可以增进员工技能甚至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作为创新绩效的奖励与员工的满意度之间同样存在着联系。因此,作为创新绩效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奖励数量可以与员工满意度调查相联系。同时也会与企业绩效相联系(见图8-4)。提升创新能力可以增加培训项目数量,以此提高员工技能与工作满意度。培训与教育项目可以与数量合适、员工胜任的工作任务相联系。一般认为,不断采用领导力创新模式是激励员工的关键。当员工受到鼓舞或激励去完成工作,就会提高他们的留职率。有鉴于此,采用员工参与式管理模式的企业经理的数量与该企业辞职员工数量可以相联系。综上所述,可以提出以下研究问题以及假设。

研究问题三:创新能力对员工产生促进作用;

假设5:创新结果对企业员工产生促进作用;

第四个问题:创新能力提升是否反映在财务收益方面?提升创新能力与财务收益之间存在联系。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关键的问题在于:提升创新能力能否在财务收益方面为企业带来回报?企业绩效包括四个方面,除财务收益之外的其他三个方面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实现财务收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收益状况与涉及企业运作的其他方面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且很难解释。企业的基本目标是要实现运营盈利。提升创新能力可以体现在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促进企业增长,扩大股东利益三个主要方面。因此测量财务收益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收集企业的增值价值、获利性以及成长性等方面的情况来了解。

创新绩效可通过调查企业为打造品牌投入的时间来测量,品牌带来的增值价值可通过在潜在顾客群体中调查知晓企业名称的顾客占比数量来确定。当生产能够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那么在生产工艺中材料使用的新方法就必定会影响企业的获利性。通过调查新材料数量可以测量创新绩效方面的情况,这个方面的创新绩效与产品或服务的边际利润存在联系;边际利润同时也是测量财务收益的一项内容。产品种类数量帮助企业进入新市场,促进企业发展与成长。创新能力提升对企业成长产生的作用可以通过了解新产品订单数量是否增加来实现。新产品订单数量是测量财务收益的一项内容;新产品数量是测量创新绩效的一项内容。综上所述,可以提出以下研究问题以及假设。

研究问题四:创新能力对财务收益产生促进作用。

假设6:创新结果对企业工艺与实施过程产生促进作用;

假设7:创新结果对顾客交流与维护产生促进作用;

假设8:创新结果对企业财务收益产生促进作用。

以上,通过对创新绩效及企业绩效的四个方面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效用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与过程,明确了实施过程之中各种复杂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提出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各种变量、阐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问题与假设,明确测量方法与实施途径,建立了理论框架,为今后该领域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