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论:以熊彼得创新理论为出发点的服务创新研究总结与展望

结论:以熊彼得创新理论为出发点的服务创新研究总结与展望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而言,目前对服务创新的研究基本上以熊彼得创新理论为出发点,采用“内向角度”从变化程度、变化种类、变化新颖性、变化途径与手段四个方面展开探索,通过探索创新过程来寻找创新本质,研究焦点集中在创新的自身特性以及创新的过程当中。由于熊彼得创新理论特别强调创新结果以及创新过程,服务创新研究以熊彼得创新理论为出发点,把服务创新看成是一个由结果和过程组成的集合体。

结论:以熊彼得创新理论为出发点的服务创新研究总结与展望

服务创新被认为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优质发展的动力来源,对实现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眼下国内热切关注并需要大力解决的关键问题。虽然服务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服务创新的研究尚处于探索的初期,服务创新在理论上仍然停留在一个多样性相互交织的模糊阶段(Snyder & Witell et al.,2016)。总体而言,目前对服务创新的研究基本上以熊彼得创新理论为出发点,采用“内向角度”从变化程度、变化种类、变化新颖性、变化途径与手段四个方面展开探索,通过探索创新过程来寻找创新本质,研究焦点集中在创新的自身特性以及创新的过程当中。与此同时,目前服务创新研究忽视了熊彼得有关利益回报是创新的构成要素这一重要观点,未能从“外向角度”在创新的利益回报方面进行探索。尽管围绕服务创新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丰富了对服务创新的认识,但是对其本质的认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在将来服务创新研究中有必要在认知逻辑方面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将服务创新放在起点更高、整体性更强的认知框架中加以研究,我们要从目前的“内向角度”转向“外向角度”重新审视服务创新的本质,在研究问题方面围绕价值共创与顾客体验,从目前普遍采用的“过程研究”转向“结果研究”,克服目前研究方法论方面存在的缺陷,突破服务创新研究遭遇的“瓶颈”问题。具体方式阐述如下。

第一,改变认知逻辑,从“内向角度”转向“外向角度”,重新审视服务创新。目前大多数研究采用“内向角度”,围绕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在特性方面的变化展开探索,对价值共创与顾客体验鲜有研究,忽视了服务创新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尽管熊彼得创新理论强调价值,认为利益回报是构成创新的一个要素,但是目前的研究忽视了顾客认可程度是决定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并且在服务创新收益性方面的研究数量很少。尽管以往研究中有个别学者提到过创新收益这个概念(如Hsieh et al.,2013),但是大多数服务创新研究从“内向角度”探索与服务产品特性有关的四个方面,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服务创新多维性与行业性所导致的各种复杂问题。

第二,体现行业特点,优化研究方法论,克服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目前有关服务创新的研究在方法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不足,研究关注的重点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有所脱节,研究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由于熊彼得创新理论特别强调创新结果以及创新过程,服务创新研究以熊彼得创新理论为出发点,把服务创新看成是一个由结果和过程组成的集合体。这种通过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形成服务创新概念的方法不利于形成能够体现服务创新基本属性的概念或定义,阻碍了服务创新理论的发展。原因在于以下两点:首先,将产品与过程进行分类这种方法已经使服务创新研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证明其并不完全适用于服务创新研究。其次,相比过程,对结果进行研究更为重要。对于购买并使用新服务的顾客而言,服务产生的新价值要比服务带来的新特点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并不在乎如何开发并形成服务新特点的过程,而更加在乎新服务能够给他们创造何种价值。强调价值共创和关注顾客体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将“过程”与“结果”加以区分可以解决服务创新的多维性与行业性带来的棘手问题,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创新行为,进一步了解创新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可以克服目前服务创新研究在研究方法论方面存在的缺陷。

第三,充分借助国外服务创新研究成果,加大对我国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创新研究的力度,提高服务业创新能力与整体竞争力。高端服务业被认为是服务业的核心,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实现包括高端服务业在内的国内服务业优质发展对于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国内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服务业包括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总体上呈现质量水平偏低、GDP占比偏低的“双低”特点。其根源在于创新能力不足。对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内服务业而言,服务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新动力来源。今后的研究要瞄准限制国内服务业发展的根源性问题,合理借鉴国外服务创新研究成果,充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服务业领域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在服务创新理论探索以及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有所创新、有所收获,为促进服务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科学决策参考。

(1) 本章内容在发表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7年9月第34卷第5期论文基础上整理而成。本章被《新华文摘》2018年第5期(总第41期)全文转载。

(2) “工业4.0”引发“再工业化”进程,又称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政府2013年发布的工业4.0战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未来生产模式将对现有的技术手段、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以及信息交流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启动了适合本国情况的“再工业化”进程,21世纪已经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时代

(3) Grönroos, C.A service perspective on business relationships: The value creation, interaction and marketing interfac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1, 40(2): 240-247.

(4) 服务业在21世纪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对服务创新的研究力度开始加大,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使用service/s innovation或innovation in service industry/ies为关键词,通过Web of Science对核心合集学术论文(不包括会议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搜索到的4 690篇论文中,服务创新研究成果数量在1996—2015年间逐年增加,尤其在2000—2015年间发表论文数量总占比达到84%。大部分研究成果来自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占到总数的35.8%。

(5) 有4篇文章未被收入本书进行研究的37篇论文之列。原因主要包括:①文章所研究的服务创新仅局限于单篇论文,在目前文献中未发现类似或相同的研究,研究过于单一,不具有代表性;②文章所研究的服务创新具有很高的行业特殊性或专属性,对某个特定行业的具体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适合推广至其他服务行业。故未将这些文章列入主流研究范围。

(6) Janeiro, P., Proença, I. & Gonçalves, V.d.C.Open innovation: Factors explaining universities as service firm innovation sourc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 66(10): 2017-2023.

(7) Oke, A.Innovation types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service compan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7, 27(6): 564-587.

(8) Brown, L. & Osborne, S.P.Risk and innovation: Towards a framework for risk governance in public services [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13, 15(2): 186-208.

(9) Gallouj, F. & Weinstein, O.Innovation in services[J].Research Policy, 1997, 26(4-5): 537-556.(www.xing528.com)

(10) Drejer, I.Identifying innovation in surveys of services: A schumpeterian perspective[J].Research Policy, 2004, 33(3): 551-562.

(11) Grolleau, G., Mzoughi, N. & Pekovic, S.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place atmosphere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An empirical analysis among French firm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13, 22(6): 566-580.

(12) Amara, N., Landry, R. & Doloreux, D.Patterns of innovation in 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J].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09, 29(4): 407-430.

(13) Salunke, S., Weerawardena, J. & McColl-Kennedy, J.R.Competing through service innovation: The role of bricolage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project-oriented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 66(8): 1085-1097.

(14) Zirger, B.J & Maidique, M.A.A model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test[J].Management Science, 1990, 36(7): 867-883.

(15) Chen, J.S., Tsou, H.T. & Huang, A.Y.Service delivery innovation: Antecedents and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09, 12(1): 36-55.

(16) Mansury, M.A. & Love, J.H.Innovation, productivity and growth in US business services: A firm-level analysis[J].Technovation, 2008, 28(1-2): 52-62.

(17) Thakur, R. & Hale, D.Service innov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S.and Indian service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 66(8): 1108-1123.

(18) Toivonen, M. & Tuominen, T.Emergence of innovations in services[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09, 29(7): 887-902.

(19) Yoon, B., Kim, S. & Rhee, J.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designing a new product service system[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2, 39(3): 3100-3108.

(20) Dotzel, T., Shankar, V. & Berry, L.L.Service innovativeness and firm value[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13, 50(2): 259-276.

(21) Vargo, S.L. & Lusch, R.F.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4, 68(1): 1-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