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临港产业、港口码头作业、集疏运交通穿城而过引发废气、废水、粉尘、尾气、噪声以及安全等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加强降低生态环境影响的技术改进、改造和更新换代,从源头上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为港产城人融合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质。
(2)利用时代机遇,推动资源要素整合,增强港城产业良性互动
紧抓“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海洋强国战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江海联运中心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港口经济圈、宁波都市圈等一系列时代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宁波舟山港、北仑区空间产业资源要素整合与高效配置。
共享发展机遇,协同处理岸线与集疏运体系用地冲突。纵观世界著名港口与港口城市的互动关系经验表明,只要港城没有完全分离,港城互动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各方如果不以长远利益为考量因素,就会出现双输而非双赢的短期行为;如不顺应港口和城市发展规律,强行争夺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会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或资源错配。因此,港城双方要审时度势,坚持长期合作态度,互相支持。无论是省市还是国家,面对宁波舟山港深水良港资源和区位优势,面对港口吞吐总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强势增长,给予其战略层面上的长期关注和支持是必然的。对此,北仑区首先要处理的矛盾问题就是,面对历史机遇,坚持共建共享共商原则,坚持长期服务于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和战略布局,积极配合和服务于宁波舟山港的发展,在深水岸线利用、岸线后方土地利用、堆场和停车场用地、城市交通用地上,给予积极支持,尽可能避免发生冲突。(www.xing528.com)
创新城市治理和港口运营管理,以内涵式提升回避冲突劣势。北仑区服务于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和战略布局,并不是要一味地牺牲,而是要创新城市治理理念和方式方法,防患于未然。比如,港城矛盾焦点之一就是集疏运体系对城市的影响,一方面根源在于地面空间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则是城市治理仍然存在短板。地面空间资源匮乏,可以在成本比对基础上,适当考虑向地下空间要发展用地,如将穿城而过带来噪声、尾气和安全隐患的集疏运交通转移至地下,构建地下集装箱集疏运通道系统,进而合理规划地下物流系统,这方面的技术是成熟的,成本并非不能降下来。如果能够将集疏运系统转移至地下空间,不但能够缓解上述问题,而且腾出的地面空间可以通过绿化进一步改善城市品质,这是有成功的国际案例的。虽然浙江省将未来港口开发重点放在舟山,宁波舟山港发展港口短期内仍然需要依托北仑港区、穿山港区、大榭港区和梅山港区维持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提升。因此,必须引进更多先进理念和信息技术以实现港口运营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集约利用不可再生的深水岸线和土地资源,带动港航物流服务业整个链条新旧动能转换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港口和城区在空间和产业上形成良性互动。
坚持共享共商共建原则,实现港城规划一体化。破解管理体制机制困境,由省市出面,申请宁波舟山港港口发展规划与北仑区实现规划一体化,在共享机遇、共商港城发展、共建基础设施原则下,有序开发稀缺的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贯通集疏运系统,有效消除港口及周边产业对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北仑区提出的港产城人融合。
(3)利用政府高度关注,集思广益加快冲突矛盾的解决
由于宁波市计划单列市的体制,港口收归省里统一管理,体制机制的复杂性导致宁波舟山港迟迟未能实质化一体化,直至2015年。现在,对于港城矛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都高度关注,而且这一话题无论是实务界还是学界已经探讨了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利用政府高度关注,不妨解放思想、变换思维方式,集思广益寻找有效抓手和突破点,及早及快地将港城矛盾予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