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选择,并对相关利益冲突进行协调。
活动1 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活动目标】能正确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基本知识】
一、财务管理的原则
财务管理原则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应遵循的指导性的理念或准则。为确保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应贯彻下列原则。
(一)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资金合理配置是指企业在组织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应当使各种资金保持合理的结构和比例关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并从整体上(不一定是每一个局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资金的配置从筹资的角度看表现为资本结构,具体表现为负债资金和所有者权益资金的构成比例、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构成比例以及内部各具体项目的构成比例。企业不但要从数量上筹集保证其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而且必须使这些资金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关系。从投资或资金的使用角度看,企业的资金表现为各种形态的资产,各形态资产之间应当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关系,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构成比例。对内投资中: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比例、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构成比例、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的构成比例等;对外投资中: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的构成比例、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构成比例等;以及各种资产内部的结构比例。上述这些资金构成比例的确定,都应遵循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二)财务收支积极平衡原则
财务管理实际上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资金不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坐失良机,严重时,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资金多余,会造成闲置和浪费,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收支积极平衡原则要求企业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收入,确保生产经营和对内、对外投资对资金的正常合理需要,另一方面,要节约成本费用,压缩不合理开支,避免盲目决策。保持企业一定时期资金总供给和总需求动态平衡和每一时点资金供需的静态平衡。
(三)成本、收益、风险权衡原则
在理财过程中,要获取收益,总得付出成本,同时面临风险,因此成本、收益、风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财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收益、风险三位一体的观念,以指导各项具体财务管理活动。具体要求有以下方面。
1.成本、收益权衡
在财务管理中,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筹资管理中,要进行筹资成本与筹资收益的权衡;在长期投资管理中,要进行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的权衡;在运营资金管理中,收益难以量化,但应追求成本最低化;在分配管理中,应在追求分配管理成本最小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各种财务关系。
2.收益、风险权衡
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一个对等关系,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但应注意的是,高风险并不必然带来高收益,有时甚至是高损失。在筹资管理中,要权衡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风险;在投资管理中,要比较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在分配管理中,要考虑再投资收益与再投资风险;在分配管理中,要考虑再投资收益与再投资风险。在整个理财中,收益与风险权衡的问题无处不在。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总是相辅相成的,为追求较大利益,往往要冒较大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会减弱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如果收益过小也会增加企业未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的原则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将风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3.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
在理财过程中,不能割裂成本、收益权衡与收益、风险权衡,而应该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用以指导各项财务决策与计划。权衡即优化,决策的过程即优化的过程。财务管理中,各种方案的优选、整体(总量)优化、结构优化等,都体现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的综合权衡。
(四)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企业是由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这些经济利益集团主要包括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债务人、国家税务机关、消费者、企业内部各部门和职工等。利益关系协调原则要求企业协调、处理好与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切实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识和技能分配、按绩分配等多种分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营造一个内外和谐、协调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有关利益集团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管理目标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观点评述
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分不开的。不同企业组织的管理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其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生存、发展、获利。企业要实现其基本目标,就必须搞好财务管理,处理好资金与经营、资金与各方面财务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能达到的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观点。
1.利润最大化目标
这种观点起源于亚当·斯密关于“经济人”假说,是经济学界的传统观点,时至今日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仍有较大影响。利润最大化目标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额是一个绝对数,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匹配关系。若利润不与投入资本额联系起来,就不能合理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不利于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3)没有考虑获取利润所承担风险的大小。若不考虑风险,则难以做出正确判断。一般而言,报酬越高,风险越大。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4)由于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即片面追求企业当前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2.资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
资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是以资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来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认为应该把企业利润与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资本利润率是税后净利润与权益资本的比率。每股收益是税后净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把企业实现的利润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率,可用于对不同资本规模企业的横向比较,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纵向比较,以便揭示盈利水平存在的差异。但该指标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
(2)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可能导致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背离。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认为投资者建立企业的重要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企业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以下优点:
(1)该目标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定股利政策等。
(2)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就越大,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果可促使企业资产保值或增值。(www.xing528.com)
(3)该目标有利于克服企业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4)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为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当然,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也存有以下缺点:
(1)对于股票上市公司虽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揭示企业价值,但股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特别是即期市场上的股价不一定能够直接揭示企业的获利能力,只有长期趋势才能做到这一点。
(2)为了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现代企业不少采用环形持股的方式,即相互持股。法人股东对股票市价的敏感程度远不及个人股东,对股价最大化目标没有足够兴趣。
(3)对于非股票上市企业,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真正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不易做到客观和准确,这也导致企业价值确定的困难。
与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扩大了考虑问题的范围,注重了企业发展中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应成为我国现阶段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财务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导向。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则需要在实际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树立具体目标。而具体目标则取决于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是指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确定的企业各个具体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筹资管理目标
企业筹资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以较低的筹资成本和较小的筹资风险,获取同样多或较多的资金。
2.企业投资管理目标
企业投资管理的具体目标是:以较小的投资额与较低的风险,获取同样多或较多的投资收益。
3.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目标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尽可能提高营运资金利用效果。
4.企业利润分配管理目标
企业利润分配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合理确定利润留成比例和分配形式,提高企业潜在的收益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总价值。
想一想2
活动2 利益冲突的协调
【活动目标】能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进行有效协调。
【基本知识】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协调相关群体的关系,协调他们之间的冲突。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需要把握的原则是力求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分配均衡,也就是减少各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导致的企业总体收益和价值下降,使利益分配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达到动态的协调平衡。
一、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现代企业中,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完全分离,经营者一般不拥有占支配权地位的股权。企业价值最大化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与企业经营者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对企业所有者来讲,他所放弃的利益就是经营者所得的利益。在西方,这种被放弃的利益也称为所有者支付给经营者的享受成本。但问题的关键不是享受成本多少,而是在增加享受成本的同时,是否更多地提高了企业价值。因此,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就是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的增加享受成本,即提高自己的报酬、荣誉和社会地位,增加闲瑕时光,降低劳动强度。而所有者和股东则希望以较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更多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为了解决或弱化这一主要矛盾,所有者应采取将经营者的报酬与绩效相联系,并辅之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一)解聘
这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有者监督经营者,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就解聘经营者,经营者由于害怕被解聘而被迫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二)接收
这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如果经营者经营不力或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股票下降到一定水平,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兼并,经营者也就面临被解雇或职位下降。因此,经营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避免被接收,会竭尽全力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
(三)激励
激励是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通常采取的是“股票期权”和“绩效股”两种基本方式。
(1)股票期权。它是指给予经营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的权利。当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固定价格越多时,经营者获得的报酬就越多,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大的股票涨价收益,就必须主动采取能够提高股价的行动,从而增加所有者权益。
(2)绩效股。它是公司运用每股利润(每股收益)、资产报酬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其业绩大小给予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规定目标时,经营者也将丧失部分原先持有的绩效股。这样就使经营者不仅为了多得绩效股而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而且为了使每股市价最大化,也会采取各种措施使公司股票市价稳定上升。
二、所有者和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的财务目标可能与债权人期望实现的目标发生矛盾。债权人投资于企业,其目的是到期收回本金和约定的利息,他的投资回报是固定的,而企业借款的目的是扩大经营规模,获得更多的收益,且企业的收益是随企业经营效益而变化的。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一旦到了企业手里,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所有者可以通过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债权人利益。例如,所有者可能要求经营者改变举债资金的原定用途,将其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若高风险的项目成功,超额利润会被所有者独吞;若失败,债权人却要和所有者共同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再如,所有者或股东可能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券的价值降低。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以下方式:
(1)限制性借债,即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
(2)收回借款或不再借款,即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权和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
三、企业与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企业与社会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企业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必然为社会提供服务,自然会使社会受益。但企业与社会目标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如企业在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很可能忽视社会利益。企业不可能自觉地完全履行社会责任,如就业、环境污染、消费者利益等。解决这一冲突的途径是:一靠法律约束,二靠道德约束,即由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定,强制企业维护社会利益,履行社会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