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梯度培育措施对吉林省的启示

国内外梯度培育措施对吉林省的启示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国内外先进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经验,吉林省应结合省情,着眼短期与长期目标,通过凝聚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以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基础实现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这将是吉林省各级政府重要的政策落脚点之一。其二,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应由各级政府全权负责推进,避免将职责下落到科技部门和工业部门。在课题组的日常调研中,反馈出吉林省对部分企业重引进、轻服务的现象。

国内外梯度培育措施对吉林省的启示

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在我国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是广东、上海杭州等地的、依靠自身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这些地区拥有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丰富人才、资金和技术,自身创新能力极强,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活动不同层度的进行干预和指导。这种培育方式类似于硅谷模式和“技术城”培育模式。而另一种培育模式更适合一般的省份,比如成都、河北、陕西等地,这些地区创新能力不像广东、上海那么强,政府往往进行深层次干预,通过构建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现培育目标。该种培育模式类似于高新技术园区培育模式,有一定的对外依赖性。

高新技术园区模式是以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官办外引技术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模式,印度班加罗尔地区就采用了这一培育模式。该模式首先由政府或官方开发者对某一区域的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并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园区,园区以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环境与高质量的服务吸引企业和科研机构,利用外国或区外技术、资本和智力等资源建设和发展本国、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使园区产出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尽管高新技术园区具有较大的对外依赖性,但仍不失为一条快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道路。

综合国内外先进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经验,吉林省应结合省情,着眼短期与长期目标,通过凝聚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以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基础实现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目标,这将是吉林省各级政府重要的政策落脚点之一。

(1)提高重视程度

一是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规划。其一,吉林省政府应制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并将该规划与吉林省“十四五”规划相提并论,提升到极其重要的政策定位上,赋予其全省核心规划的应有身份,成为吉林省立省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规划应承接历史,展望未来,衔接前后,做到持续规划,深入规划,不见成效不收兵,见了成效更不收兵。其三,制定配套措施,形成规划体系,促进规划的落地。规划属于战略层面,是对吉林省经济发展部署的全局考虑,属于宏观决策,需要行政部门的理解和落实。从工作实践出发,要求各部门围绕规划做出实施方案,提出本部门的落实举措,各部门之间建立磋商机制和讨论平台,协同完成配套措施,形成规划的落地渠道。

二是量化考核。吉林省对高新技术培育过程中涉及各类平台、机制、载体、要素和服务等都应该有明确的量化标准,突出量化目标,彰显政府对培育成果的重视。其一,梳理核心量化指标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需要多方面因素支撑和配套,培育成效的强弱取决于整个培育环境的质量和水平。吉林省要筛选符合省情的培育指标,梳理出可延续的核心量化指标,形成培育指标体系。其二,构建完整量化指标内涵。政府要对核心量化指标体系解读其内涵和维度,使量化指标可理解、可查看、可比较、可公开,成为业界共识和自觉奋斗的共同价值观。其三,合理设置增量与存量指标比例。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会不断地进行存量孕育增量,增量转变为存量的循环。在这一过程中,量化指标需要动态管理,政府需要合理设置增量和存量比例,确保量化指标可实现、可持续、可发展,避免出现迎上不顾下的量化指标。

三是领导挂帅。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对某一事项的重视程度部分体现在主管事项的领导级别上,级别越高,越能体现重视程度。其一,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领导小组组长应由主管省领导挂帅,统筹全省资源,调动企业发展动力,协调职能部门深度参与,以便更好服务企业。与兄弟省市相比,吉林省整体经济体量并不大,企业数量并不多,培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适合在政府的干预下出成绩的工作,这为各级领导亲自干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其二,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应由各级政府全权负责推进,避免将职责下落到科技部门和工业部门。这里的逻辑是,由政府部门负责推动培育工作,可以加强顶层设计和持久关注度,并且鉴于政绩考核的导向,培育工作能够从繁杂的各类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各级政府的主导工作。如果由科技部门和工业部门负责,则更多是在落实层面下功夫,缺少突破性和创新性的工作体制,只能局限在规范性层面延续已有做法。

(2)加强载体建设

在前述内容中,已经阐述了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载体建设的建议。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培育经验,可从抓重点、抓生态、抓服务三个角度对载体建设提供新思路

一是抓重点。其一,树立抓重点的思维逻辑。吉林省各级部门应围绕抓重点区域,抓重点园区,抓重点孵化器,抓重点企业等方式,突出重点,凸显成效,突破桎梏,以点带面推动培育载体的建设。其二,发挥体制优势,抓重点工程。吉林省政体运行效率高,行政程序反应迅速,贯彻执行行政命令不打折扣,具有抓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经验。鉴于此,吉林省应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塑造和分解成诸如100家创新企业培育工程、100家民营企业培育工程、100家明星企业培育工程之类的大项目,发挥体制优势,阶段攻关,密集出成果。其三,抓重点少数。吉林省主管部门要抓住省内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家、行业协会和学会负责人、企业、专家,形成智库联盟,达成发展共识,营造培育氛围,缔造良好的载体发展环境。

二是抓生态。其一,抓全民共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舆论生态。舆论生态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起作用。吉林省要形成全民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舆论共识,要人人谈培育,人人认同培育,人人为培育工作出谋划策。政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润物无声,确保整个舆论氛围积极向上,这样,对培育工作不配合、不积极、不认可的声音就会弱化,甚至被转化。其二,抓全省上下共同聚焦培育工作的服务生态。在课题组的日常调研中,反馈出吉林省对部分企业重引进、轻服务的现象。吉林省要树立大服务意识,重引进更重服务,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纳入整个服务生态,全环节提供服务。其三,抓全行业奋勇争先,勇当排头兵的企业生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高政策吸引力,提升企业待遇地位,提高企业负责人精神奖励。

三是抓服务。其一,抓各级政府服务能力。吉林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履职,合理合规完成分内工作,争取做到“凡事多说一点,多做一点,多想一点”,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的落实落细落地问题。各级政府应切实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官员和部门考核指标应有所改变,即由原有的管理类指标转变为服务类指标。其二,抓社会服务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需要专业的培育机构和咨询机构,这些专业力量必须由社会提供,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吉林省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入第三方培育机构,促进这些机构做好认定辅导,提供认定全套解决方案,高效完成认定目标。其三,抓好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对接服务工作。应建立三方协调机制,确立工作流程和方法,确定各自角色,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全方位分工,凝聚培育合力

(3)创新培育措施

一是发放政府代金券。其一,政府发放科技型企业认定券,这些代金券由企业支付给第三方服务提供者,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结算。这种做法兼顾了市场效率和政府支持,政府提供代金券给予了企业资金扶持,企业消费代金券的过程体现了市场竞争,可以自主筛选资质好的服务提供商。其二,政府发放专利券。政府鼓励企业申请和创新专利,对每笔专利或者专利池给予一定的专利券,企业申报,政府买单,降低了企业科技创新成本。其三,政府发放定向消费券。政府针对省内科技型企业的产品特征,可以发放专门的消费券,鼓励购买和消费省内科技型企业产品和服务。特别是疫情期间,这些消费券的发放符合国家和吉林省相关要求,不存在制度障碍

二是重点建设高水平培育基地。其一,吉林省经济总量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省内各级政府应集中力量建设本级政府区域内的高水平培育基地。高水平培育基地是各类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孵化器,应具有持续培育的能力,属于产业链的最上游,其所带来的刺激经济增长的好处,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全民都可以享受,政府自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加以支持。其二,联合省内外力量,统筹省内外资源,体现省内外关注,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培育基地。兼顾吉林省已有的产业优势,充分考虑未来的经济趋势,依托全国和全球发展的大势,准确定位培育基地的产业方向和培育重点,着眼产业链培育、集群培育和特色培育,促成国家级、省级培育基地的优势龙头地位。具体而言,全球吉林商会和对口省份浙江省都是吉林省可以依托和依靠的资源,而且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www.xing528.com)

三是提高产业地方配套比例和首台套产品推广奖励。其一,吉林省各主导产业之间具有非常大的融合空间,如化工产业产品为汽车产业提供零部件配套,农业为化工产业提供生物基原料。但是在长春汽车园区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吉林省汽车零部件产品多来在南方企业,对近在咫尺的化工产品毫无兴趣。这种割裂是非常可怕的,产业之间的对话平台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吉林省政府应在产业地方配套比例上做文章,通过各种财税政策提升配套比例,这一领域必将培育出众多科技型企业。其二,吉林省目前对首台(套、批次)产品按照销售价格20%的标准给予生产企业一次性奖励,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深圳将首台(套)产品定义为用户首次使用的前三台(套)装备产品或同品种、同技术规格参数、同批签订合同、同批生产的首批次装备产品。并且,深圳对购买应用本市工业企业首台(套)产品的本市用户,按购买价格的30%给予奖励;对向市外用户销售首台(套)产品的,按销售价格的30%对本市工业企业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对比而言,吉林省的推广优惠政策可以放得更开,程度更深,力度更大。

(4)加快人才培养

一是积极提高毕业生留省工作比例。吉林省重点大学长春工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5568人,在吉林省内就业的人数为1436人,比例为25.79%。据吉林大学发布的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留省比例为21%。这两所大学代表着吉林省每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约20万人的大致留省概率。吉林省应更积极举办毕业生留省专场招聘会,重点产业、行业、领域毕业生招聘会,各类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毕业生招考会等,实施留省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人才补贴等措施,鼓励创业等举措,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留省比例。毕业生实际上是全国各地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吉林省要珍惜毕业生就业留省的机会,抓住事业、待遇和情感留人的关键点,做足文章,做出成效,以真情实意打开高校毕业生的心扉,以更好的平台承接好毕业生留省的信心。

二是快速推进校城融合的进程。以吉林市为例。吉林市是一座化工型城市,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吉林市在校城融合时,建议做到“提升数量、把控质量、盘活存量”。一是提升人才数量,即留住人才。在现有高校人才基础上建立人才管理的有效机制,营造出一个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城市氛围,让人才觉得在吉林市工作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能够感受到吉林市的人文关怀,增强人才的城市归属感。二是把控人才质量,即校城合作,建立全产业链人才精准引进和培养计划。人才引进方面,按照领军人才重项目,高端人才重经验,工程人才重技术的准则,建立全球人才储备库,精准筛选对口人才,提高吉林市全产业链人才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可按照本科生定制培养,研究生委托培养的方式,稳定人才知识结构,固化人才行业粘性,减少人才流失,提高专业人才的行业忠诚度。三是盘活现有人才存量,畅通智力、技术、管理通道,依托高校建立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本土人才“红利”计划,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促使现有人才对城市建设的作用有显著提升。

三是以大型招标项目,重点研究室等作为载体,引智高级人才来吉。高级人才来吉工作,实际操作上是存在很多困难的。很多高级人才本身已有良好的平台和固定的单位,不可能轻易放弃原有的条件。对于高级人才的引进,吉林省应以引智为主,更多使用人才的智慧,模糊人才的身份所属。在具体工作中,应以大型招标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为载体,面向全球招聘、招标高级专业人才,完成阶段攻关任务,助力关键技术或工艺的有效突破。同时,引智过程中注意本土人才的培养。要给予本土人才同等竞聘竞标的权利,设置不同的人才等级,允许和鼓励本土人才参与到引智人才的团队中、项目中和攻关小组中,将“引与培”相结合,形成吉林省的完整人才体系,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质量。

(5)树立标杆企业

一是树立各类型科技型企业的标杆企业。其一,以培育企业标杆工作为契机提升服务意识和形成服务机制。吉林省各市州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培育标杆企业的目标,整合资源为培育标杆企业做准备。各市州可以树立高新技术企业标杆企业,也可以树立小巨人企业标杆企业,还可以树立中小科技型企业标杆企业,具体情况不一而定。重要的是,通过标杆企业的树立和评比,充分调动区域资源,提高服务意识,使政府切实明白为企业服务就是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的体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培育机制。其二,以培育标杆企业工作为契机树立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实践重心。吉林省“一主六双”的宏大布局和“长吉一体化”的宏观战略等都需要实实在在的企业去实现,吉林省经济工作顶层设计的有效性是需要更多的标杆企业来体现的。如果把标杆企业的评选和考核指标上升到地方政府的门面,那么各类企业和企业家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创业,愿意投身到各类企业中。吉林省经济工作重心的转变体现在标杆企业的质量和数量,体现在省内各类资源向企业集聚的流量大小,体现在青年人从业观的根本改变。所以,标杆企业的树立要做到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是制定驼峰式标杆企业策略。其一,明确吉林省科技型标杆企业发展策略。吉林省产业结构高度依赖汽车、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区域经济布局中吉林省的经济体量中长春市经济比重一头独大。从产业结构到区域经济结构,吉林省都隐约呈现出了电线杆式结构,即一家独大,一地独大。在科技型企业培育过程中,吉林省要明确各类企业,尤其是各类标杆企业的驼峰式结构,多产业企业,多区域企业共同发展是这种结构的特征。其二,确定驼峰式标杆企业战略的内涵。吉林省应该在传统支柱产业、新型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培育标杆企业,在长吉图区域、“一主六双”空间区域等布局中扶持标杆企业,并且明确标杆企业的评选标准,如市场占有率,科技创新度,产业特色水平等,做出系列的差异化评选标准。

三是发挥标杆企业的作用。其一,发挥扶持政策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基础上,设定创新性和市场占有率等核心指标,侧重强调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遴选重点国家高新技术标杆企业和特色发展标杆企业,给予更高税收优惠和奖励,引领省内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做大做强。其二,发挥标杆企业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聚力宣传所遴选的优质企业,从园区、产业、区域等多层面多维度向全国持续推广,将其打造成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和品牌,由点及面,全线突破,带动吉林省形成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吉林和在吉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形象、新高地、新气候。其三,发挥营商环境优化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标杆企业的典型成长案例,筛选出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创造社会财富、发挥社会责任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展露这些企业在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经历,展示政府和主管机构对这些企业的精准施策,展现吉林省营商环境优化的决心、措施和成效,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在吉林省发展的信心。

(6)调动民间力量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吸纳人才平台的主体作用。吉林省政府实施的吸引人才政策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企业头上,宏观政策是对企业吸纳人才的一种助力,能否吸引人才还要靠企业本身的吸引力。其一,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等单位的编制优势,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编制池,提供更多编制给优秀人才、紧缺人才和特色人才。其二,各级政府应打造不同层级的培训和发展机构,为各类企业免费提供高级别培训,颁发培训证书,制定培训证书使用途径,提升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各级政府还可以与国内外培训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从各类企业中选派优秀人才学习和深造,特别向各类科技型企业倾斜指标,补足这些企业吸纳人才的短板。其三,各级政府开展高科技人才和各领域人才评选、认定工作。近期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吉发〔2018〕4号《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简称“18条”人才政策。该文件将人才分为A类(国内外顶尖人才)、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C类(部级领军人才)、D类(省级领军人才)和E类(基础实用人才)5个层次,其中前4类人才属于拔高人才,E类人才面向范围更广。建议吉林省面向人才增量,做好E类人才的选用工作,这对解决企业实际的技术和发展问题的意义更大。

二是高度重视小商小贩经济。成都市在疫情期间宣布,允许小商小贩规定时间内占道经营。据报道,实施这一举措一个月,解决了约10万人口就业问题。一般来说,小商贩很难和科技型企业联系起来,但是如果从培育链条角度分析,小微企业之下的层面就是小商贩经济。无数的小商贩创业者依靠这一模式积累了原始资本和市场敏锐度,将目标瞄向更高创业层次。其一,吉林省应重视小商小贩经济,鼓励创业者在规定时间和规定的室外地点免费经营,降低甚至消除经营中最大支出的房租成本,在解决就业的同时,锻炼一批创业者,搞活市场经济氛围。其二,吉林省应重视小商小贩人力资源,定期开展经营培训,选树一批年轻有想法,创业有激情的创业者,给予更大的创业支持和奖励。

三是健全企业融资渠道。其一,引入战略股权投资基金,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股权结构。省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和非公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主要障碍之一是股权结构问题。吉林省应继续做实“吉林100股权基金”,扩大企业融资的渠道。同时,引入战略股权投资基金,以外部专业资本运作模式快速厘清内部股权治理结构,促使企业转制为新型股份公司,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道门槛。其二,引入国内外优秀证券中介机构,做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辅导工作。证券中介机构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专业化、市场化机构,吉林省应用好中介机构这张牌,做好证券中介机构的资质审核、证券中介机构与企业的对接、证券中介机构工作效果评价反馈、证券中介机构退出等有关工作,建立和完善好相关的规制、奖励、平台和领导机构,利用市场力量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步伐。其三,鼓励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借壳上市。借壳上市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常用的上市策略。吉林省应认真梳理主板、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的壳公司资源,引入借壳上市专业中介,提供好异地借壳上市后迁回省内的服务工作,加大对借壳上市公司的资金奖励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借壳上市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其四,发挥吉商商会的战略作用。深度参与吉商商会以百户会员企业上市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年行动计划”,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和智慧,加强与商会沟通和交流,助力商会发展壮大,实现既定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