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托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聚区策略分析

依托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聚区策略分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型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延伸集聚区和新兴产业的产业深度聚合集聚区定位策略源于吉林省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期。综上,依托吉林省新型支柱产业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策略定位为打造产业链延伸集聚区的思路是明确和清晰的。其一,吉林省以装备制造产业等为主要组成的新型支柱产业已经培育出了具有领军定位的龙头企业,并且这些龙头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较强,初步具备了整合省内产业链资源的优势地位。

依托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聚区策略分析

新型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延伸集聚区和新兴产业的产业深度聚合集聚区定位策略源于吉林省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期。

(1)新型支柱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为集聚方向的策略依据

本研究以装备制造业为分析样本,其他新型支柱产业情况类似。

一是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诞生了龙头企业。吉林省201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5437.11亿元,比上年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0.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即使在此形势下,吉林省装备制造业仍然有自己的优势地位。2019年7月,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87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中指出,全省装备制造业可批量生产各门类装备制造产品超过2000种,拥有一批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品。吉林省装备制造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个,吉林省名牌产品61个、著名商标87个。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卫星产业、精密仪器与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和传统装备制造产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吉林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龙头,产业规模已经将近400亿元,龙头企业长客股份公司年产值达到350亿元,处于绝对领军地位,现企业可以年产1500辆动车组、2000辆城铁车、500辆普通铁路客车和6000个转向架,其中高速动车组和城轨车辆占全国市场近40%,并能够全年检修1536辆各类车辆。卫星产业也有自己的领军企业,长光卫星公司发射的“吉林一号”卫星全国闻名,目前已发射12颗卫星在轨运行。精密仪器与装备领军企业长光集团在高性能图像传感器、90纳米光刻物镜系统、拉曼光谱单细胞检测仪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快速转化,纷纷实现突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聚焦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如北方化工灌装、四平艾斯克和辽源瑞意粮机等已成为细分市场领域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具备进口替代作用的领军企业。传统装备制造产业中,电气设备、工程机械设备能源装备和冶金设备等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和升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显著提升。[41]

二是吉林省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目标。吉林省2017年发布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产业规模、创新能力、智能制造和质量品牌四大产业发展目标。产业规模方面,到2020年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500亿元,增加值力争占吉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创新能力方面,吉林省规模以上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达到3%,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家。智能制造方面,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达到50家。质量品牌方面,全行业中国驰名商标、吉林省著名商标、吉林省名牌产品达到200个。[42]

三是吉林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结合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省政府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综合研判,参考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吉林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三类问题。第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吉林省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卫星产业、精密仪器与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和传统装备制造五个重点领域,轨道交通产业在这五个领域中比重最大,并且高度集中于长客股份公司。概括看,吉林省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高端,高端产业集中在重点企业,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对重点企业的依赖性极高,具有典型的国企依赖症。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2018年,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史琳等学者也提出类似观点。装备制造产业具有极强的组装性和集成性,这意味着配套产业的发展程度会对装配制造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后劲有着重要的制约或推动作用。吉林省产业链条的现状是配套产业落后于整机产业,一些重要的零部件省内无法生产,说明链条有缺失。以轨道交通客车装备业和农机装备制造业为例,二者的省内零部件配套率分别为28%和20%,省内配套的仅是简单零部件,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配套产品占比较小。[43]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吉林省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缺失体现在3个方面,即原始创新动力不足,技术积累基础不厚,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不够。装备制造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一直属于国际竞争的热点.为了追逐高附加值、高回报和市场优势地位,在人财物的聚集上不遗余力。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四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补充。[44]吉林省作为装备制造产业的第二梯队,还需要更多的跳跃式发展,追赶世界一流水平。

综上,依托吉林省新型支柱产业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策略定位为打造产业链延伸集聚区的思路是明确和清晰的。其一,吉林省以装备制造产业等为主要组成的新型支柱产业已经培育出了具有领军定位的龙头企业,并且这些龙头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较强,初步具备了整合省内产业链资源的优势地位。其二,吉林省以装备制造产业为首的新型支柱产业未来发展目前已经明确,即向更高技术领域,更强集成能力,更多人才支撑,更快技术研发能力等目前迈进,高新技术对装备制造产业的加持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已经在省内和产业内形成了共识。其三,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代表的新型支柱产业存在的产业机构、产业链条和产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实际上都可以说是来源于产业链延伸问题。结构失衡就是因为只有龙头企业没有足够强的配套产业支撑,产业链不完整更是本地配套率低的表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因为产业链条对人才的吸引没有形成层级性,只靠龙头企业单打独斗的人才吸引力度很难与那些产业链完整协调的产业集群相比。所以,综合吉林省新型产业发展的优势、目标和问题,打造产业链延伸集聚区是重要的选择项之一,并且该类集聚区将成为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www.xing528.com)

(2)新兴产业以产业深度聚合为集聚方向的策略依据

本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分析样本,其他新兴产业情况类似。

一是产业现状和优势。首先,吉林省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吉林省在早期的产业结构中占比突出的是汽车产业和化工产业,曾有人将吉林省产业结构比喻成汽车与化工的“二人转”,可见汽车产业在吉林省深厚的底蕴和基础。吉林省汽车产业在我国历史上发展最为久远,起步极早,为国家工业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作用。吉林省汽车产业从发展初始便以一汽集团公司为核心,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汽车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在我国汽车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吉林省汽车产业作为省内的龙头产业,一汽集团公司作为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时刻彰显着汽车产业在省内外的优势领先地位。其次,吉林省汽车产业逆势向上发展的势头良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9年发布的全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571.1万辆和2576.9万辆,蝉联世界第一。但与2018年相比,中汽协认为由于汽车行业转型升级、中美贸易摩擦、环保标准更迭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2019年产销量分别下降7.5%和8.2%。所以,从整个中国汽车产销大环境看的话,汽车产业外部环境趋于紧迫,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汽车销量增长率从2016年的13.7%逐步下降到2017年的3%和2018年的-2.8%,直至2019年的-8.2%。在全国车市逆流中,中消协统计发现,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15名企业集团中只有4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其中一汽集团公司以7.5%的增速遥遥领先于长城的0.7%、奇瑞的3.2%和陕汽的2.0%。而在更窄口径的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前15名汽车集团中,仅有2家企业正增长,其中一汽集团公司以12.7%的增速领先于奇瑞的4.1%。[45]吉林省汽车产业凭借雄厚的基础和底蕴在全国汽车产业的冷冬中傲然逆行。再次,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初步展开。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是三大关键零部件,吉林省已经拥有了较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吉林省一直致力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攻关,目前一汽集团公司已经具备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开发的全部能力,包括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分析技术、仿真计算、整车及动力系统匹配集成技术、整车控制策略开发技术、整车网络通讯系统开发、整车故障诊断和安全系统设计开发、整车及其子系统测试分析与试验认证等,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开发、测试、评价体系。在持续研发方面,吉林大学汽车研究技术全国领先,作为汽车之都的全国排名前列的高校,吉林大学汽车研发具悠久的历史积累,研发团队实力强劲,作为一汽集团公司的主要技术合作伙伴,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深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研发支撑。而且,一汽集团公司最早与日本丰田公司普锐斯合作,引进混合动力轿车生产线,通过合作,消化吸收相关新能源技术,紧跟国际新能源技术领跑者。[46]

二是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据相关文献显示,吉林省现有新能源整车企业6家,关键部件企业8家,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研发单位7家。2019年吉林省政府报告中提出,吉林省2019年实现年产3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具体综合如下:吉林省期望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搭建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平台,以一汽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为主,实现从A0到C级新能源汽车全系列覆盖;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三大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率先实现自主化;搭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公共实验平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20万辆。[47]在课题组的实际调研中,汽车企业和相关管理者明确表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关键是整车产量问题,一个共识是:只有汽车整车产量达到年产10万辆,才能够带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2019年产销量继2018年后有所下降,2019年新能源汽车全国产销量分别是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了2.3%和4.0%。[45]2019年吉林省3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占全国比重为2.42%。无论是按照常识的10万整车产量目标还是全国横向比较的占比,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三是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首先,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开拓市场需求和降低技术成本方面面临一定的压力。吉林省地处东北,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让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耐寒性能持有极大的质疑,并且汽车电池在冬天的使用时间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使得新能源汽车在东北区域的推广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处于研发试用阶段,高额的研发成本需要摊派到汽车价格中,这虽然是新能源汽车的共性问题。有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吉林省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4829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3333辆,说明新能源汽车推广主要靠政府采购。并且,吉林省累计使用的4829辆汽车中,2017年新增2321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1590辆,说明政府近期发力推动具备成效,但是对政府推动作用的依赖较大。其次,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人才储备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双重不足。新能源汽车技术涉及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我国在电池和电机技术方面已有部分厂家取得了关键性成果,吉林省技术攻关的重点主要在电控系统的开发上。但是经过多年攻关,核心技术突破难度较大,与国际一流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其最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储备严重不足,并且只注重重点领域攻关,忽视技术的系统性,导致系统技术研发能力较弱,无法提供全面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吉林省政府虽然加大了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但是在投入、税收减免和补贴等方面的力度仍有待提高,调动非公务部门、组织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力度仍显羸弱。[46]2019年6月25号是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与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过渡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从该天开始,新能源汽车的地方政府补贴将取消,而国家补贴标准也将降低50%以上。以某品牌新能源汽车为例,之前国补加地补有5万元,500公里续航补贴后汽车起价是159800元起,但是随着国家和地方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汽车享受的补贴是在22500元左右,应该是要损失掉27500元。[48]吉林省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综上,依托吉林省新兴产业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策略定位为打造产业深度聚合集聚区的思路是明确和清晰的。其一,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投入多、效益少的关键爬坡期。产业现在的优势不明显,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的地位不突出,产业整体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产业内部重新布局,深度聚合产业相关核心产品和配套产品的生产企业,增加企业数量,提高已有龙头企业生产能力,引进或培育新型龙头企业,形成年产新能源汽车10万辆的初级目标。其二,新能源汽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政府补助退坡,汽车销售价格过高,市场需求不旺。产业深度聚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只有通过产业深度聚合,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运输成本和联合攻关成本才能下降,形成松散的产业集群,对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活力,对上升期的产业来说,是比较理想的产业发展方式。总之,综合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目标和问题,吉林省选择深度聚合方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将会极大促进该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该类新兴产业集聚区也将培育出更多的科技型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