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以后各本字句与康熙本有异者,均按版本年代的先后,依次列举,并在按语中指出其正、误。但由于傅先生依乾隆七年本把《陶记》视为元代著作,而我们则认为它写于南宋嘉定七年至端平元年之间,因而其注释多与笔者不同,为节省篇幅起见,本注释仅列举一二,其他从略。
1.为醒目起见,本《校注》把“校”与“注”分开,“校”于正文中以小字标出,注释则依次编号列于正文之后。
2.就笔者所见,《陶记》在清康熙二十一年以后的历届《浮梁县志》中均有刊印(晚近的《江西通志》与《饶州府志》虽有收录,但均转录于《浮梁县志》),但从无单刻本问世。传世的收有《陶记》的《浮梁县志》有下列各本:
(1)康熙二十一年(1682)本(藏景德镇图书馆)
(2)乾隆七年(1742)本(藏北京图书馆)
(3)乾隆四十八年(1783)本(藏江西省图书馆等)
(4)乾隆五十七年(1792)本(藏南京大学图书馆)
(5)道光三年(1823)本(藏景德镇图书馆等)(www.xing528.com)
以上各本以康熙本最古,以乾隆四十八年本和道光三年本最为常见。
3.本校注以康熙本为正文,文中的空字、误字照写(为检字方便,一些最明显的误字已予改正)。康熙以后各本字句与康熙本有异者,均按版本年代的先后,依次列举,并在按语中指出其正、误。
4.《陶记》注本向来稀少,除英、法、日本等国外,国内仅见傅振伦先生《蒋祈“陶记略”译注》一种(《湖南陶瓷》1979年一期)。但由于傅先生依乾隆七年本把《陶记》视为元代著作,而我们则认为它写于南宋嘉定七年至端平元年之间,因而其注释多与笔者不同(分段、句逗也有差异),为节省篇幅起见,本注释仅列举一二,其他从略。
5.本注释注重南宋史事的考订与古陶瓷工艺的疏证,文中出现的词汇在一般辞书中可以查检到的,概不作注。
6.所需注释之处,在刘新园同志《蒋祈“陶记”著作时代考辨》一文和本《校注》。“校文”中已述者,则请读者参阅《考辨》与校文,注释从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