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且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它需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就是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是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卖主和买主,从而单个厂商的价格既定。由于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购买和出售的产量只占市场总额中极小的一部分,因而任何一个厂商或家庭只能按照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销售和购买他们愿意买卖的任何数量而不致对价格产生明显的影响。市场价格只能由全体买者的需求总量和全体卖者的供给总量共同决定,每一个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
二是产品同质。所有厂商提供标准化产品,它们不仅在原料、加工、包装、销售地点、服务等方面一样,完全可以互相替代,而且对买者来说,根本不在乎是哪家厂商的产品。如果一个厂商稍微提高其产品价格,所有的顾客将会转而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
三是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完全竞争的市场要求所有的资源都能在行业之间自由流动,该行业的工厂规模和厂商数目在长期内可以任意变动,不存在任何法律的、社会的或资金的障碍,以阻止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
四是信息充分。所有买卖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完全掌握现在和将来的价格信息,因而不会有任何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购买,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销售。
显然,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市场,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只有农产品市场近似地符合前面三个条件。例如,农民生产的小麦、玉米,无甚差别,各人的产量只占总销售量中极少一部分,故不能操纵价格。生产小麦亏本时,容易改种其他作物。农产品市场常被当作完全竞争的实例。但即使在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未被满足的情况下,经济学家也常常在许多场合利用完全竞争模型。这是因为,任何一般理论模型的用处,并不取决于其假定的准确性,而取决于其预测能力。过去长期所积累的大量经验已经证明完全竞争模型在说明和观测现实的经济行为方面是很有用的,它有助于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尽管完全竞争模型所假定的条件非常严格,但从这一模型出发,我们可以对原来的假定不断作出修改补充,使之更接近于现实,从而对更复杂的市场结构中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作出更具体的描述。因此,完全竞争的市场理论必须首先加以研究。
2.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指单个厂商所面临的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曲线,它与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
根据前面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单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它改变销售量不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也就是说,它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可以出售任何数量的产品,它既没有必要降价,也不能提价,因为产品完全同质。如果它想把自己的销售价格抬至比市场价格略高一点儿,它的销售量便降为零。所以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价格弹性的水平需求曲线。在图5-1(b)中,当既定的市场价格为12时,产销量从0到10甚至更多都可以卖掉。故厂商的需求曲线(价格线)与横轴平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大,且这条线既是需求曲线,又是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三条线重合在一起。
图5-1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前面说过,AR=P在任何市场条件下均成立,但是MR=P=AR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才能成立。因为,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才是价格的接受者,其产品的价格才是常数,因此厂商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才等于价格。
由于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是由市场供求情况决定的均衡价格,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才为从原点出发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如图5-1(a)所示,TR=P·q,P为TR曲线的不变斜率。
与完全竞争厂商不同,完全竞争行业的需求曲线为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为该行业所有厂商的需求曲线之和。如图5-2(a)所示。
厂商面临的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和变动的呢?是由整个行业的均衡决定的。在图5-2(a)中,S与D相交于E,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为4。图(b)中的d线为厂商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高度为4的水平线。这个高度是由行业即市场的均衡决定的。
图5-2 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需求曲线和厂商需求曲线
但是,完全竞争厂商的价格既定,面临水平的需求曲线,这并不意味着价格不改变,它仅仅意味着单个厂商自身的行为不会影响现行价格。如果完全竞争行业的均衡点发生移动,市场价格就会发生变动,厂商将面临新的需求曲线。但每一次变动后的市场价格对单个厂商来说,仍表现为一种既定价格。在图5-2(a)中,若市场上所有厂商同时增加销售量,总供给曲线将从S移至S′,市场均衡点将移至E′,市场价格也从4下降到3,所有单个厂商将面临一条新的水平需求曲线:d′(P=3)。同样,如果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买者增加购买量,则会使需求曲线D移至D′,这样,均衡价格也会变动,例如上升到5。这时所有厂商又将有一条新的需求曲线:d″(P=5)。
3.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的瞬时均衡,又称交易期或市场时期,它指时间极短,短到每个厂商和全行业都无法调整自己的产销量,因而厂商和行业的供给量是固定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例如,已经收获后的农产品数量在新的季节到来之前,是固定不变的;商店里某种商品的现货也是既定的,要从生产厂家得到更多的该产品,则需要一段时间。如图5-3所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市场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由需求曲线单独决定均衡价格,供给曲线单独决定均衡数量。当市场需求曲线为D1时,市场价格为P1,相应地,厂商需求曲线为d1;当D1移至D2,市场价格则上升为P2,相应地,厂商的需求曲线也随之移动到d2。而市场的均衡产量Q以及厂商的均衡产量q都始终不变。
图5-3 完全竞争市场的瞬时均衡
在交易期内,价格作为配给手段的作用特别明显,这是价格的主要功能。当市场均衡价格达到时,现有的供给得到了合理的分配,既不需要政府的干预,也不会发生消费者之间的争斗。那些能够并愿意支付均衡价格的消费者得到了商品,此价格则保证恰好有如此足够数量的消费者能把现有的供给量全部买尽。
上面介绍过,短期是指厂商只来得及变动可变成本,但来不及调整固定成本的时期。短期内,厂商可随需求情况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可变投入和产销量,以求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当利润极大时,厂商将不再调整其产销量,从而达到极大化经济分析所说的均衡状况;当每个厂商都达到均衡时,整个行业也达到均衡状态。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均衡即取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MC=MR=P。前面我们已经对MR=MC定理进行了数学论证,以下我们将用图形和表格进一步说明该定理。
假设某厂商的成本函数和价格分别为:
TC=2Q3-5Q2+10Q+25,P=66
据此,我们可求得下列函数:
以上这些函数均为产量Q的函数,因而可分别求出产量从0增加到6时的TC、MC、AC、TR、π、TVC等的具体数值,再由MC=P的均衡条件,可求得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值及最大利润值。现将这些数值列成表5-2。
表5-2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收益与利润
*边际成本数据是按边际成本函数计算出来的。
根据表5-2,我们可以画出TC与TR,MC与AC以及利润π曲线,如图5-4所示。通过总收益与总成本分析,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分析,可以说明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决定。
在图5-4(a)中,TR曲线与TC曲线相交于A、C两点,当产量在Q2、Q3之间时,TR>TC,厂商总能获得利润。然而在哪个产量点上,厂商获得的利润最大呢?根据MR=MC定理,当TC曲线的斜率MC与TR曲线的斜率MR相等时所确定的产量点为最大利润产量点。为此,我们只要在TC曲线上找到一点D,在该点上,TC曲线的斜率与TR曲线的斜率(在此,TR曲线是直线,故其斜率不变)相等。与点D对应的产量为Q1。在Q1产量点上,MC=MR,Q1为最大利润(BD=BQ1-DQ1)的产量点。在图5-4(a)上,Q1=4,π=264-113=151。从表5-2中也可以看到,与MC=P=66对应的产量单位为4,对应的利润为151。在A、C两点,TC=TR,说明当产量为Q2和Q3时,厂商收支相抵,没有利润,也不亏本。(www.xing528.com)
图5-4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产量的决定
由π=TR-TC=AR·Q-AC·Q=Q(AR-AC)=Q(P-AC),当π=0时,P=AC,可见,厂商是盈利还是亏损,取决于市场价格和均衡产量时的平均成本的对比:
当P>AC时,π>0;
当P<AC时,π<0;
当P=AC时,π=0。
与图5-4(a)相对应,图5-4(b)中MC与MR(MR=AR=P)在Q1产量点上相交于点B,在Q1水平上,P=BQ1,AC=DQ1,π=Q1(P-AC)=4×(66-28.25)=151。在A、C两点,P=AC,所以π=0。
与图5-4(a)、图5-4(b)相对应,图5-4(c)为利润曲线,它可以通过画出每一产量水平上TR与TC之间的差额而从图形上推导,也可以通过表5-2描点作出。当产量为Q1时,利润曲线达到最高点B,点B对应的最大利润为151。当产量为Q2、Q3时,利润曲线与横轴相交,利润为零。
注意:图5-4(a)、(b)、(c)的纵轴都在一垂直线上时,三个图中的Q1、Q2、Q3也分别在一垂直线上,Q2、Q3均代表利润为零的产量点,Q1代表利润最大(151)的产量点。
图5-5 完全竞争厂商的盈亏
一般来说,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供求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是变动的,而厂商在短期内随价格变动而调整平均成本是困难的,因此,P与AC常常不相等,也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既可能有盈余,也可能出现亏损。那么厂商如何根据盈亏分析来安排自己的生产,以使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呢?我们可以用图5-5来描述几种情况。
图5-5表示,当市场价格为P1时,MR与MC交于A(P1=MR),这时P1>AC,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π=Q1(P1-AC)=OQ1·AB,即矩形ABGP1的面积。所以厂商将按MR=MC所确定的产量点Q1进行生产,以获得最大利润。
当市场价格为P2时,MR与MC交于AC的最低点C,在点C,P2=AC,π=0,厂商收支相抵,既无盈余也无亏损。AC的最低点C称为利润零点、短期收支相抵点或扯平点。此时,厂商按MR=MC所确定的产量Q2进行生产,在其他产量点上,厂商都将出现亏损。
当价格为P3时,MR与MC交于点D,这时AC>P3>AVC,厂商亏损,但厂商仍可生产。因为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说明厂商在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外,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总额减少一些。因此,厂商按MR=MC的原则,决定产量Q3,其亏损最小。
当市场价格为P4时,MR与MC交于AVC的最低点E,这时AC>P4=AVC,厂商亏损全部固定成本,生产只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停止生产也只亏损全部固定成本。因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E称为短期停止营业点。当市场价格等于或低于P4时,厂商不再生产。
可见,即使在价格下降出现亏损时,厂商仍应遵循MR=MC的原则进行生产,这样厂商的亏损才能最小。
这里要注意,以上所说理论,是假定产品全都卖掉的,如卖不掉,则不管产品价格为多高,都会亏损,不仅固定成本收不回,变动成本也收不回。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越多,亏损也会越多。
4.厂商的供给曲线。
厂商的供给曲线是指在不同的销售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生产和销售的产量变动的曲线。它表示的是短期内厂商最有利润可图(或亏损最小)的产量水平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必将遵循MR=MC定理,使自己产品的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市场价格,即均衡的产量点总在边际成本曲线上变动。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即为该厂商边际成本曲线停止营业点以上(P>AVC)的那部分线段。如图5-5中,当价格为P1时,厂商把产量定在Q1水平上,当价格为P2时,厂商把产量定在Q2水平上,其他价格水平上依此类推,所有的均衡点均落在MC曲线上。显然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厂商位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部分的那段MC曲线。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均为对应市场价格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产量点,即均衡产量点。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为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之叠加,即由所有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以上部分的MC线段在水平方向相加而成。它表示相对于各种价格水平来说,行业内所有厂商将提供的产量之总和。为简化起见,假设市场由两个厂商组成,则行业的供给曲线S=∑MCn=MC1+MC2。如图5-6所示,图5-6(a)、(b)为甲乙两厂商的供给曲线,若甲厂商的供给曲线方程为S1=MC1=6Q2-10Q+10,乙厂商的供给曲线方程为S2=MC2=15+2Q,则行业供给曲线为S=S1+S2=MC1+MC2=6Q2-8Q+25。要注意的是,这里的S1与S2,都已假定是最低平均可变成本以上的厂商供给曲线。
图5-6 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5.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这里所说的长期,既指厂商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生产规模的时期,还指厂商有时间进入或退出行业的时期。就是说,一个行业在长期中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调整:一是行业中厂商数量变动,二是原有厂商经营规模变动。
先看行业中厂商数量变动。假定某行业有经济利润,就会吸引新厂商进入,于是该行业供给就增加,在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会下跌,一直跌到利润消失时厂商停止进入。反之,若某行业产品价格使厂商经营有亏损,则厂商会退出行业,该行业供给就减少,在需求不变情况下,产品价格会上升,直到不亏损时厂商停止退出。因此,厂商进入退出的结果必然是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经济利润为零,即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再看厂商经营规模的变动。假如厂商扩大规模可降低成本并获得经济利润,厂商就会扩大规模。当所有厂商都这样做时,行业供给就会扩大,在市场需求不变时,产品价格会下降,直到经济利润消失时,厂商变动规模的行动才会停止。这时候,产品价格也等于长期平均成本。厂商收缩规模的情况,同样如此。
可见,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就是既无经济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再没有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再没有厂商扩大或收缩经营规模。
我们已经知道,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停止营业点以上那部分边际成本曲线,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为厂商供给曲线之和,因而是自左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那么,长期中行业供给曲线的情况又怎样呢?或者说,整个行业的产量增加或减少时,产品价格将会怎样变动?是否一定像短期中那样整个行业产量增加时产品价格也一定相应上升?理论和实践告诉人们,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行业供给曲线可能有三种形状:向上倾斜、向下倾斜以及一条水平线。这三种形状是由任一完全竞争行业中产量增加时,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究竟是上升、下降还是不变决定的。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行业中,各厂商的产品是完全同质的,价格是完全相同的,行业长期均衡时,产品价格都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既无经济利润,也不亏损。因此,从长期看,如果整个行业产量(是所有厂商产量之和)增加时,产品平均成本上升,则产品价格上升;平均成本下降,则产品价格下降;平均成本不变,则产品价格不变。当行业产量随需求增长时,产品平均成本会由于不同的外部经济情况和不同的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情况,而呈递增、递减和不变三种情况,因而供给曲线也出现三种不同情况。
(1)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如果投入于某一行业的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在整个社会对这种要素的需求量中占很大比重,或者这种投入的要素是专用性的,即只有这种要素才可生产这种产品,没有别的要素可替代,在这些情况下,行业产量扩大,将引起所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从而单位产品平均成本将提高。另外,如果行业产量扩大时,即使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没有什么变化,但发生了外部不经济情况,例如,运输产品的交通路线更拥挤了,引起运输成本上升,也会使产品成本和价格上升。或者即使发生了外部经济,但其影响不及要素价格上升的影响大,也会引起产品平均成本和价格上升。凡此种种,都会形成一条向右上倾斜的行业长期供给曲线。这种产品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上升的行业称为成本递增行业。
(2)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以及技术进步,有些行业会在增加产量时使产品平均成本下降,这种行业称为成本递减行业。例如,某一行业扩大了生产规模,附近地区会建立起辅助性行业,专门供给生产工具和原材料,或作维修,还可组织联合运输,使用高效率的机械和人力等,这些都会节省该行业内各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这种情况就是外部经济。由于存在这些情况,这类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如果外部经济效果很大,那么,即使在行业产量增加时投入要素的价格有一定程度上升,也可能出现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从而供给曲线仍向右下倾斜。
(3)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如果行业产量扩大对生产要素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要素价格上涨,或者要素需求增加引起了要素价格上涨,正好被产量扩大时取得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影响所抵消,则产品的平均成本从而产品价格不会随产量扩大而上升,这样的行业就称为成本不变的行业,其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呈现为一条水平线,其供给的价格弹性为无穷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