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均衡分析密切相关的是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从一个角度看是均衡分析,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所以实际上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例如考察市场价格时,它研究的是价格随供求关系上下波动的趋势或者是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也就是说,这种分析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注重的是经济变量对经济体系发生影响的最后结果。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也就是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例如,已知某种商品的供求状况,可以考察其供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这就是静态分析。现在如果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产生新的均衡,则价格和产量都较前提高。这里,只把新的均衡所达到的价格和产量与原均衡的价格和产量进行比较。这便是比较静态分析。(www.xing528.com)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这种分析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在微观经济学中,无论是个别市场的供求均衡分析,还是个别厂商的价格、产量均衡分析,都采用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在本书中举例不多,该方法在蛛网理论及其用于“生猪—玉米循环”(hog-corn cycle)的研究中,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上被采用。在宏观经济学中,则主要采用的是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采用的主要是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例如在讨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时,他主要对两种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即比较由国民收入变动而产生的前后两个不同的总量消费需求,而不分析社会对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过程,不说明前一时期的收入、本期收入对本期消费是如何制约的,也不研究收入和消费在每一点上变动的速率。凯恩斯的后继者们在发展凯恩斯经济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是长期化和动态化方面的研究,如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瑞典学派的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事前”“事后”分析所涉及的过程分析或期间分析也都是动态经济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