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经营性基础设施部门融资主要采取市场模式,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部门主要采取政府方式,而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部门则可重点采取广义的公私合作(PPP)模式等,以此建立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为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创造积极条件。
公私合作(PPP)股权合作方式是通过建立PPP公司(特殊目的机构,SPV)将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结合,以专业化的手段在准经营性建设部门的融资、建设或运营中进行相互合作的一种模式,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资本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和风险。
(一)PPP模式基本架构
如图3-10所示,PPP模式主体结构包括四部分,即公共部门、特殊目的机构、开发者和设施管理者。特殊目的机构是专门针对某一项目而设立,位于PPP模式架构的中心,将其他参与主体结合,进行建设、运营和维护等。融资是PPP模式的核心环节,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并承担相应的风险,通常开发者和设施管理者也会参与一定的股权。
图3-10 PPP模式的主体架构
(二)PPP模式下公私风险收益分配(www.xing528.com)
在PPP模式下,市场主体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金融风险、建设风险、运营维护风险、需求风险、采购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与传统融资方式不同,PPP模式下最核心的区别是单一合约结构,这种结构确保从建筑规划、技术设计、建设过程到运营和维护都能够有效地协同推进,避免相互独立而导致的额外风险。如图3-11所示。
图3-11 PPP模式与传统模式风险结构区别
PPP模式下,最关键的是风险在公有部门和私有部门之间的分配。如图3-12所示,PPP风险分派决策基本框架是两条主线,一是企业根据承受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决策,二是公共部门根据承受风险决策,然后二者针对共享风险博弈。一般而言,公共部门风险决策程序相对简单,就是根据其既有的政府风险模型进行决策;企业决策相对专业化,要在资源评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基础上对私人承受的风险和共享的风险进行风险深度和可能性分析,然后对其进行风险定价,决定其是否可承受风险,如果不能承受,则针对共享风险与政府重新谈判,政府和私人部门均重新进行评价,直至二者均能够接受所分担之风险。理论上,政府部门主要承担的风险是政府风险,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是建设风险、金融风险、运营和维护风险,二者谈判分担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需求风险等。
图3-12 PPP项目风险管理
资料来源:Bing,Li,et al."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3.1(2005):25-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