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弥补发展资金的不足
据统计,我国“十一五”期间每年的投资额将达到17万亿元,而其中35%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面对每年6万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投资,从以往经验来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最多达到20%—30%,其余都要靠政府以外的渠道和方式筹集。随着基础设施需求压力的不断提高,外资成为我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重要投资主体,是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利用外资总额一直不断增长,外资的引入和民间资本的投入缓解了建设资金的供需矛盾,加快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流动越来越多地依靠跨国投资作为载体,国外资本的注入不仅缓解了建设资金缺口,也带来了行业先进设备和成熟技术。吸引国外资本,是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选择。外资投入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成熟技术,外商投资企业对协作企业的技术援助和培训等技术转移也对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我国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基础设施建养技术、运输组织与管理技术、交通安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领域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身研发能力之外,通过国外资本的注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成熟技术的转让,是填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空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设备改造,实现行业水平提高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www.xing528.com)
(三)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水平
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实现企业制度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带来了宝贵经验。国外资本进入中国投资经营,其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组织原则和经营理念让国内企业看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传统上由政府专营,政府充当主要的投资主体,由于所有者缺位,加上其产品定价扭曲,在经营上一般不按市场规律运作,所以营运过程中计划经济的流弊较多,导致普遍效益低下。外资的进入与参与将使行业的经营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产品和服务形态的多样化、质量的显著改善和运营效益将不断提高。BOT、BTO、TOT、BROT等PFI项目融资模式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的运作效率。
综上所述,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大、回收期长、配套工程多,单靠政府投入、国内银行贷款和城市自筹无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长的庞大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在资金缺口之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积极开拓政府以外的投融资渠道,大力引入外资,是弥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缺口、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