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印度的建立及发展
古代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化,这是一种印度河流域青铜时代的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分布,北起喜马拉雅山麓,南至纳巴达河下游,东起朱木拿河上游,西至巴基斯坦西南沿海地区。大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其后来自中亚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侵入古代印度,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古代印度大致经历了早期吠陀时代、后期吠陀时代、列国时代以及孔雀帝国时代等历史发展时期。早期吠陀时代处于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90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农业开始成为雅利安人的生产部门,手工业得以发展,私有制逐渐萌芽,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氏族、部落组织,已经出现划分等级的现象。后期吠陀时代处于约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600年之间,在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经济与农业得以进一步发展,铁器得到推广,劳动分工也有了发展,商业开始兴起,种姓制度正式形成。列国时代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大体可分为君主国和共和国两种,这一时期,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尖锐化,佛教得以兴起。公元前327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印度,旃陀罗崛多领导人民赶走了侵略者,随后推翻了难陀王朝,建立了孔雀王朝,至其孙阿育王时,孔雀帝国达到鼎盛时期。
(二)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社会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四个等级。婆罗门是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是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吠舍是指那些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首陀罗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www.xing528.com)
(三)佛教的兴起及传播
佛教兴起于列国时代早期,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是释迦部落的一位王子,29岁时出家修行,成道之后为“释迦牟尼”。佛教是在反对婆罗门教社会思潮中产生的,主张“众生平等”,核心是“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佛教传播时沿南北两个方向,南传佛教以小乘为主,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各国;北传佛教以大乘为主,主要流传于中国、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以及越南,其中中国西藏的佛教,又称为藏传佛教,后发展为喇嘛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