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共对峙:国民政府统治与内战初期

国共对峙:国民政府统治与内战初期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1.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7年,在七一五政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此次起义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国共对峙:国民政府统治与内战初期

(一)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1.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7年,在七一五政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之后国民党政府的军队继续北伐,于6月进驻北京、天津一带。奉系首领张作霖在退回关外途中,被日本人预埋的炸药炸死,其子张学良于同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使得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

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如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以及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便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巩固统治。总体来说,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官僚资本得以迅速膨胀,同时也助长了美国在华的势力。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工农武装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革命军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此次起义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由此中国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称十年内战时期。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此次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为当时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挽救了党和革命。会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会后,毛泽东回到湖南,组织工农武装,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3.井冈山会师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经过近半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4.中华苏维埃一大的召开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华苏维埃一大”)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瑞金为首都,制定了宪法大纲,选举了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5.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1931年,毛泽东在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基础上,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使得贫农、雇农在政治上得以翻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从而更有利于共产党的领导。

(三)红军长征

1.红军五次反“围剿”(www.xing528.com)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的指挥下,贯彻积极预防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继续推行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军队50万人,分左、中、右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周恩来、朱德指挥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并取得胜利。1933年10月,蒋介石调动百万军队发动第五次“围剿”,而此时的红军由于博古李德等“左”倾错误判断在奋战一年后伤亡惨重,使自己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2.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临时党中央被迫决定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先行北上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其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战自退,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次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彻底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2.华北事变

1935年,大批日军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国民政府派何应钦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谈判,并答应中央军队撤出河北省境,取缔一切抗日活动。日本又积极策划“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国民政府采取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的方针,使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3.瓦窑堡会议

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处于次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即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该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4.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数千人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为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镇压游行队伍,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5.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拒绝,12日,他们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显示出中国各个阶层的爱国人士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