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即位(明太祖),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定都应天府。
1402年,朱棣攻破京师即位(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2.六部与三司分权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调整。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元朝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俗称“省”),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分立,相互牵制,大权统归中央。
3.特务机构
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锦衣卫直接由皇帝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其后明朝统治者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由皇帝直接控制。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又有宦官专权,许多官僚贵戚和大地主大量占掠民田,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逼得农民大起义。李自成继任闯王,率领大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拥护,于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其后大军攻占北京,明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二)清朝
1.清朝的建立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其后,皇太极继位(清太宗),改族名为满洲,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睿亲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攻占北京。不久后,顺治帝迁都北京。
2.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统治下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前后持续长达115年。“康乾盛世”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也存在弊端,如制度僵化、闭关锁国等。(www.xing528.com)
3.南书房和军机处
清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允许翰林院学士草拟谕旨,削弱了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将中枢权利一分为三,即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者之间相互制约,最终集权于皇帝手中。
清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都是皇帝挑选的亲信,军机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1.医药学和农学
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农学体系,书中还引进了作者与西方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的内容,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有“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之名。
2.类书、丛书
明成祖时期,解缙主持编纂了一部类书《永乐大典》,全书两万多卷,装成一万一千多册,书成后抄录正、副两本,明亡时,原本与正本皆毁。
清乾隆时期,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收录典籍三千四百多种,装成三万六千余册。
3.西学东渐
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玛窦来到中国,向中国宣传西方科学知识。随后,一些传教士来华,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以及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当时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与来华传教士一起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