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孕育和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样式,如汉赋、叙事散文以及五言诗。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文人五言诗大量出现在东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古诗十九首》,西汉时期已有标准的七言诗。
汉代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初创期是高祖至景帝时期,此时沿袭战国文学的多种文体,同时又有新的说辞和辞赋萌生,也有广为传播的楚声诗歌;全盛期是武帝至宣帝时期,此时汉代的新体赋得以定型并成熟,出现以司马相如为首的一批辞赋作家,同时史传文学也发展到高峰,大量乐府民歌被采集、记录下来;中兴期是元帝至东汉和帝时期,此时辞赋创作达到第二次高潮,相继出现扬雄、班固等著名的辞赋作家,同时还有一些传记文学作品以及经学经典;转变期是安帝至灵帝时期,这也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此时京都赋发展到了顶点,五言古诗进入成熟阶段。
(二)秦及两汉散文
1.秦散文
从秦到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体渐完备的时期。秦代由于时间短暂,在文学上建树很少,只留下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
《吕氏春秋》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成书,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合百家九流之说编纂而成,集论而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谏逐客书》是李斯通过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来说明秦若没有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被喜爱的事实劝谏秦王不该重物而轻人。《谏逐客书》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2.西汉散文
西汉散文以政论为主,是在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就最高。汉武帝之后的政论散文向着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
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其思想主以儒家,兼有道家、法家。贾谊的创作可分为专题性政论文、针对具体问题缩写的疏牍文以及一些杂论文章。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秦自孝公到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中篇重点分析秦在统一中国之后政策上的失误;下篇指出秦人在危难当头不能挽狂澜于既倒的原因。贾谊疏牍文的代表作是《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其中《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而《陈政事疏》则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以通晓《春秋公羊传》闻名于世。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从政治上提出革除秦弊、德刑并用、重视德治的“更化”主张,从思想上提出了推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学说和春秋大一统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作有《春秋繁露》和《函数》本传中所载的《贤良对策》三篇。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主要代表作有《说苑》《新序》《列女传》以及政论散文《极谏用外戚封事》等,还有他在中国古代典籍整理编辑方面创作的《战国策书录》《管子书录》等。
司马迁,字子长,其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代表作为《史记》。《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成为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记录了从上古传说中的皇帝时期到西汉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壁”,司马迁因此被后世尊为史圣,与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
3.东汉散文
班固,字孟坚,是东汉辞赋家、史学家。自明帝永平中奉诏修史,于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完成《汉书》。其代表作主要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汉书》的精华在于通过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全面展现西汉盛世的繁荣景象和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吴越春秋》是东汉时期赵晔所撰的一部历史散文。全书今存十卷,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吴越春秋》以吴越争霸为主线,各章之间前后贯通,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论衡》是东汉政论散文中别具一格的代表,由王充所撰。全书85篇,今存84篇。《论衡》选取当时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分别加以阐述,围绕自身的困扰对人的遭遇、命运、天性、才气、骨相等颇有深度的议题展开议论,是辩论性的著作,也是一部“实论”型散文。(www.xing528.com)
(三)两汉辞赋
1.西汉辞赋
贾谊不仅善于雄辩的政论文,同时也精于情理深致的赋,其代表赋为《吊屈原赋》。《吊屈原赋》是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时,有感于屈原而作,文中通过描写一个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黑暗世界,表现出对屈原深深地同情和尊敬,同时也揭露了作者处于不幸的现实。《吊屈原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
枚乘是汉代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为《七发》。《七发》在体制上沿袭《楚辞》《招魂》,以叙事写物为主,描写的都是大肆铺排饮食之盛、歌舞之乐、女色之美以及宫室游观鸟兽之事,辞藻繁复,多用比喻和叠字。《七发》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以及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此后,以七段成篇的赋形成一种专门的文体——“七体”。
司马相如,字长卿,其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哀二世赋》《美人赋》《难蜀父老》等。《子虚赋》和《上林赋》中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子虚赋》中描述了子虚对齐王讲述楚国的辽阔和云梦游猎的盛大规模,《上林赋》紧承上篇写亡是公对子虚、乌有乃至齐、楚诸侯的批评,通过天子对奢侈生活的反省,展现了汉朝盛世景象。
王褒,字子渊,工歌诗,善辞赋。其代表作为《洞箫赋》。《洞箫赋》是西汉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以洞箫演奏时音调的美妙和艺术感染力为中心,从几个不同方面展开描写,全文以善于描摹物态著称。
扬雄,字子云,是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其代表作有《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
2.东汉辞赋
两汉之际社会的动荡,使得东汉初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发生了较大改变。东汉赋风由以往描写天子、王侯生活转变为描写关于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具有更宽阔的社会基础,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是杜笃的《论都赋》。东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京都赋和抒情赋。
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实为上下章。《西都赋》通过“西都宾”之口,描绘了西都的豪华、丰腴,表现出华阙崇殿的壮丽之美,抒发班固“怀旧之蓄念”“思古之幽情”。《东都赋》是班固京都意识、京都美理想的集中体现,通过“东都主人”之口,否定了“西都宾”所代表的旧的京都美理想和京都意识。《两都赋》旨在批评旧的京都意识,确立礼乐文明的新京都观。其后,张衡所著《二京赋》,分为《西京赋》和《东京赋》两篇,在结构谋篇方面完全模仿《两都赋》,推动了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发展。
东汉抒情赋主要有纪行赋和述志赋两类。纪行赋是指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以纪行为线索,写景叙事,抒情述怀,是汉赋发展过程中开辟的一个新境界,也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其代表作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以及蔡邕的《述行赋》。述志赋是指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是东汉赋向抒情方面又一新的发展,其代表作有冯衍的《显志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归田赋》以及赵壹的《穷鸟赋》《刺世疾邪赋》。
(四)两汉乐府诗
乐府是西汉汉哀帝之前朝廷常设的隶属于少府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为乐府令,是少府所管辖的十六令丞之一。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诗歌。
两汉乐府诗,是指朝廷乐府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是一种新诗体。两汉乐府诗中既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其中叙事诗的成就更突出。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其主要代表作有《东门行》《病妇行》《羽林郎》《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五)《古诗十九首》
进入东汉以后,文人诗歌创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完整的七言诗也开始产生。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完整的七言诗是班固的《竹扇赋》。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是秦嘉的《赠妇诗》三首,其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出自汉代文人之手。《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包括游子思妇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如《今日良宵会》)以及揭示人生哲理(如《人生不满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