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先进文化,是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毛泽东强调,建设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为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邓小平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以及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等。
胡锦涛强调,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保障、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www.xing528.com)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中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在学术问题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批评和反批评。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承接既要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同时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坚持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推进的过程,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行业自律等手段,推进文化管理工作的建设;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