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的目标是要将品牌留在消费者的心中,以实现公司的潜在利益最大化。一个好的品牌定位能够阐眀品牌精髓、辨识为消费者达成的目标,并揭示如何以独特的方法实现,从而有助于指导营销战略。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应该理解品牌定位,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1]
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改变的是沟通方式却没有取消沟通过程。里斯和特劳特企图通过论证“心智不变”来证明心智定位理论永不过时,事实上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也没有考虑到真正不变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在这里,真正不变的是沟通的必要性。不管是通过大众媒体还是社交网络,不管是通过双向互动还是算法推送,沟通环节都是必要的,人总是要接触信息才能做出决策。个性化是建立在一致性和稳定性基础上的信息输出,能够起到这种指导作用的就是“定位”,因此定位不仅不会过时,反而会愈发重要。
问题在于生成定位的理论和方法,时代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定位必须有无限种可能的生成方式,而不能局限于心智和心智定位的法则。我们必须打破心智对定位理论的垄断,寻求定位的多元化生成路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顾客将崛起为定位的创造者。未来,由人工智能根据算法自动生成定位也未尝不可。(www.xing528.com)
后现代定位是在更为复杂和变动不居环境下的定位,它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洞察和更频繁的锁定。在后现代商业模式设计或战略基础设计中,价值体系的建立需要定位,商业系统需要定位,用户/客户需要定位,产品模式需要定位……,几乎每一个商业模式要素都包含定位的过程。而整个商业模式则构成了完善的复合式定位体系,这一定位突破了经典定位理论的屏障,铸成了坚实的战略地基。对于后现代战略定位而言,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才能看得更远。否则,不仅定位理论消亡,战略也要消亡了。[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