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泰国以外,东南亚其余十国都曾经历殖民政府的统治,而独立后东南亚各国在各行各业中急需本土人才,于是在培训职业人才方面都不遗余力。可以说,东南亚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正轨是从各国独立后开始,从早期的培训到后来创建出正规职业教育,各国在这个历程中渐渐摸索出适用于各国的一套体系。
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各国陆续开始发展本国工业。在工业化建设初期,劳动力文化素质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了各国工业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就是在这样的契机下,东南亚的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从初期的劳动力培训转变到专业技能的培训,各国都逐步建构起适用于本国的正规职业教育体系。殖民政府时期的东南亚多是对劳工进行单一的短期培训,而独立之后各国也根据自身的工业及产业发展需求而建设了多样化的专业技术培训机构。
举例来说,马来西亚在独立后的十年内由政府教育机构培训的人共有5.2万,到了1980年,约有18万马来西亚人民接受了各类职业的专业技术培训。发展至今,马来西亚已将普通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义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联合起来,学生可以根据各校在课程设置、结构及分类的特色选择相关课程,并且在完成该阶段的教育之后转向职业教育院校进修。例如在完成中等教育阶段后转向医护人员职业培训机构继续进修,毕业后获得相应文凭到诊所担任护士或是到学校里担任红新月会指导老师等。
而新加坡正式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之后开始与日本、德国及法国合作开展技术服务的培训,1980年后又与该三国合作建设了三所技术学院。总的来说,新加坡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既包含了各种短期培训,也包含了正式的职业文凭专科、技术性本科及专业性研究生课程,如此的一体化教育体系保证了新加坡的人才辈出。泰国现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共有400多所,其中由泰国教育部开办的职业技术院校有202所,在校生达27万人次。除此之外,泰国的业余职业学院也近1000所,如此看来,泰国在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方面也是极为重视的。(www.xing528.com)
在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模式借鉴方面,东南亚各国在独立初期多是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办学经验来创办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举例来说,泰国的地方大学是根据美国州立大学的办学模式来兴办的;菲律宾的高校则是多采用美国教育理念里的自由发展及竞争求生存的发展模式;马来西亚各大学及高等院校借鉴的是英国高校的办学模式;新加坡的工艺学院所借鉴的则是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办学模式(冯增俊,1966)。根据邹一戈与冯增俊(2010)的研究成果,因为各国产业的需求不同,东南亚各国逐渐摸索并创建出符合本国国情并且拥有自身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例如新加坡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里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基础,创建出适用于新加坡的“工厂教学模式”,把课程教学及工厂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马来西亚也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调整了自身的产业发展策略,以东南亚“多媒体超级走廊”为目标,在网上资讯服务、电子商务和数码广播等科技上大力发展;而泰国根据自身农业的需求而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对中等及专业职业教育尤为重视,到了2010年,泰国的农业技术院校已占该国职业院校的百分之四十。
泰国的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na和马来西亚的University Tun Hussein Onn Malaysia这两所学校目前已实行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基于学生、企业和政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院校学习6个学期,在企业实习2个学期。据印尼教育部职业教育局2016年的数据,如今该国至少有13,167个职业中学,其中有287,717名教师。有9个专业最受欢迎,其中有信息技术与通讯(972,526名学生)、技术和工程(538,713名学生)、旅游(286,465名学生)、医疗(197,738名学生)、农商与农产技术(186,554名学生)、工商管理(182,091名学生)、渔业和海洋(56,647学生)、艺术与工艺品(36,396名学生)及表演艺术(8,258名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