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试评估
跨国石化人才的评估,可通过所开设的石化课程进行成绩评定,还可以通过实训、实习中的表现以及在整个学习阶段中的参与度评定石化人才的培养效果。
2.建立“一带一路”石油联盟国家石油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
石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符合“一带一路”石油联盟国家石化企业人才的现实需求以及所在国工程师资格认定制度要求。许玉清、马建山等(2012)提出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借鉴发达国家石油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对石化人才能力素养的要求,整合课程知识体系,建立“一带一路”石油联盟国家石油工程师资格认证体系,鼓励石化学员在读期间考取不同国家石油工程师资格,是提高石化学员的职业胜任能力,促使石化学科知识与石化工作深度融合,促进石化人才快速适应国际化石油企业运作的重要举措。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通过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入在国际工程互认体系中最具权威性的《华盛顿协议》,实现了毕业生在国际市场的就业认证,使得石化人才能够享受到与《华盛顿协议》其他协议成员国学生的同等待遇。(www.xing528.com)
3.跨国石油企业雇主评价
国际石油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能否满足国际石油市场以及跨国石油企业雇主的现实需求。通过跨国石油企业雇主用人满意度评价,可对石化人才培训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动态性的调整,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与培训模式,满足石化企业国际化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国际石油工程师的长短期培养模式,能够适应“一带一路”国家“五通”发展的现实需求,可为“一带一路”石油国家联盟石油工程师培养提供借鉴,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