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村土地流转工作结束以后,特色产业发展项目迅速投入了种植和生产。伴随园区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发展初具规模,也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项目奠定了基础。为此,县政府提出“鼓励农民在产业带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上种植矮秆植物,减少高秆农作物种植,以进一步优化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投资环境”的政策动员。2016年年初,县级政府作出“公路两旁、园区规划带外围严禁种植玉米、高粱、芝麻等高秆农作物”的具体政策规定,并动员村民种植辣椒,以推进岩村辣椒产业项目的发展。虽然面临巨大的政策争议,岩村所在乡镇还是向各村村干部传达了这一上级指令,禁种政策成为乡村干部不得不执行和面对的“烫手山芋”。
事实上,岩村土地面积有限,家庭户均耕地不足两亩,特别是进行土地流转以后,全村一半以上土地已经流转给园区企业种植花卉和果树。农民剩余的土地也大多分布在远离村庄的公路两侧、高山地区或者房屋前后的零碎土地。对农民而言,祖祖辈辈种植包谷、高粱等传统农作物,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食用以及养殖的需要。因此,禁种政策显然不符合村庄发展的实际以及村民的种植传统。但作为一项上级政府下发的工作任务,岩村村干部还是通过广播以及会议等形式向村民传达了这一政策要求,并解释了政府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优化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的多重政策目标,鼓励村民在产业规划区种植低秆农作物尤其是有机蔬菜。虽然地方政府在2010年4月份下达了有关禁种的要求,但在具体执行中,当第一户村民顶风在产业带沿线禁种范围内种植玉米以后,其他村民也心照不宣,秉持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于是大多数公路沿线土地都像往年一样种起了玉米。
首先是通知群众不要种高秆植物,要种矮秆植物。但是不好施行,有些群众就坚持要种高秆植物。当时开会通知的时候大家都有意见,他们说自己种了那么多年的苞谷,种苞谷没有草,种豆的话会有草,后来就说规划区范围内不要种了,但还是有些人在种。(访谈资料:20160824-YJCZZZ)
这个事情今年4月份就提了,不让人种(高秆农作物),通过村里的大喇叭也通知过。政府让种辣椒,可是辣椒哪能天天吃,投入也多,老百姓意见其实很大。后来村民你看我,我看你,就都开始种了。(访谈资料:20160823-YJCGDY)
虽然地方政府基于“优化地区投资环境、推进旅游观光农业发展、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目标,提出了上述禁种政策。但这一政策极大地冲击了地方原有的生产生活传统和惯习,在政策适用性方面受到了地方社会的限制和约束。因此,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遭到了村民的广泛质疑和反对,也成为乡村干部难以理解的“上级要求”。但作为国家科层体制的一员,乡村干部的政策执行行动和行为决策都被置于中国独特的压力型体制及其目标责任管理制和激励考核机制当中。虽然乡镇干部能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或政策再造行为,但其大多情况下都作为国家和上级政府的政策传递者以及村庄实际政策落实的引导者、监督者甚至管理者。与政策执行的过程相比,乡镇更加重视政策执行的结果。因此,乡镇政府通过村庄干部将禁种政策予以传达和落实,并以其相应的责任利益关联,督促和协助村干部完成这一政策要求。
而对村干部而言,禁种政策的执行将充分考验其作为多重代理人的角色和身份。一方面,作为乡镇组织的实际“下级”和“行动手脚”,村干部不得不按照乡镇有关政策规定和任务要求,在村庄单位落实和执行上级下达的政策指令;另一方面,村干部同时也作为村庄共同体社会的一员及其代理人而存在,面对村民对上级政策的质疑和反对,村庄干部虽然具有与村民相同的看法和感受,但又难以进行村民政策反馈及利益诉求的进一步表达。与国家科层体制的压力相比,村干部面临的是一个由农民组成的共同体,其不仅生于斯长于斯,与村民共享着一套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其行为选择也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共同体成员的影响。面对上级强制拔苗的政策要求,村干部十分清楚,禁种政策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并且在进一步的政策执行过程中这种不合理性将继续受到村民的批判和指责。同时,这种批判和指责将最终指向乡村干部特别是负责实际执行的村庄干部,这将破坏作为村庄共同体一员的村庄干部与其他村民的交往关系。(www.xing528.com)
事实上,面对这类难以取得乡镇干部和村庄村民同时认可的政策执行,村干部以往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手段和应对策略,即政策的选择性执行、诉苦等变通性的策略。一方面,村干部按照乡镇政府的要求,进行政策要求的传达和通知,而选择性忽视乡镇政府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和执行要求,对于村民明知而故犯的“违种”行为,村干部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认和忽视。另一方面,当村干部不得不面对上级乡镇政府的执行要求时,则只能通过诉苦的策略,将政策执行的失败归结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和阻力。同样的,这些行为策略也是乡镇政府应对上级政府时常用的技术策略。无论我们将这一现象归为乡镇非正式治理方式的村庄下移或村庄本土化策略行动的乡镇模仿,都揭示了作为街头官僚的乡村干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自由裁量行为。
可见,处于国家科层末端以及乡村共同体社会之间的乡村干部,在基层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和无奈,尤其是当上级执行政策要求与地方性传统产生冲突和背离时。与此同时,乡村干部也在实践中产生了一套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政策的选择性执行、逐级诉苦等策略。实际上,这些也是乡村干部政策执行过程中自由裁量行为的具体体现。自由裁量既能够为地方政策执行提供相应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手段,也可能成为政策执行过程中规避政策刚性而产生的应对性执行策略。
由此,虽然上级政府提出了动员加强制的政策措施,试图禁止村民在规划区范围内种植高秆农作物,以优化地区投资环境,推进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实施,并引导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而在乡村干部尤其是村庄干部的选择性执行策略下,岩村禁种政策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政策效果,村民在村干部的默认下,彼此心照不宣地完成了规划区违种玉米的“集体行动”。
实际上我也知道村民在种,但是我也不能不让老百姓种。这个政策本身大家都很反对,所以程序上我只能按照乡镇领导的要求,该通知的都通知了,该开会的也都开了大会了,但是大家种我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实上,我知道有部分村干部也都种了,大家所剩的地不多了,种玉米是因家里养猪所需,不让种的确不合理。(访谈资料:20160825-YJCLZZ)
我家也种了玉米,这个政策当时出来我就去找干部反映过。虽然发展旅游业需要这么干,但是也不能太没有道理了。但是他们说上级政府市县都下了文件,干部也没办法。如果从政策角度来说,我们是不占理的,但是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这个政策就是不合理的。(访谈资料:20160825-YJCGD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