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和知识、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概念。
信息时代,当我们在为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而兴奋时,往往忽略了消化这些信息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信息永远只能是信息,不能转化为我们的知识,更不能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任何帮助。信息是知识的输入端,技术是知识的产出端,知识不同于信息,其特征在于信息要经过学习过程与价值认知方能形成知识。所以,信息和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将其区分开来。不要以为你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就已学富五车。知识在获取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知识创造与知识转换。
1998年,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讲道,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意义的信息)。知识也不同于技术,技术是产品与服务的具体组成部分,因此仅属于有形知识的一部分,而知识还包括产品与服务的抽象组成部分,这是驱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的重要基础。
知识具有以下四个特性,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知识难于被管理:一是惊人的多次利用率和不断上升的回报;二是散乱、遗漏和更新需要;三是不确定的价值;四是不确定的利益分成。
一般而言,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两大类。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身上,与个别情境经验有关,是主观独特的,而且难以具体化与共同化;显性知识则存在于团体中,比较具体客观,能以用明确的语言形容,可以相互流通以及向外部延伸扩散。过去,管理对象要么是物、资金、员工、信息,而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知识具有物质、资金、员工、信息所不具有的特点。知识是人的大脑劳动的科学成果,或者储存在大脑中而成为隐性知识,或者使用纸、软盘、光盘、模型、图表等载体展示出来而成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别见表18-1。由于存在于个人身上的内隐知识是组织知识的源头,因此组织知识创造的过程包括先将内隐的个体知识团体化(或称为共同化的过程),然后再将这种形成团体共识的知识加以外显化(或称为外部化的过程),成为具体明确且可有效使用的组织知识。同时组织还需要学习吸收外部知识使之内部化,以丰富组织的知识存量,然后再将各种不同来源的组织知识进一步组合化,以增加组织知识系统对于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表18-1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别(www.xing528.com)
由于受到科技进步、全球化、管理方式不断融合等压力的驱使,工作本身正变得愈加复杂。越来越多的员工正在成为“知识型员工”,尽管其专业化程度各有不同。企业知识管理无外乎包括对企业(组织)知识生产、交流、分配、获取、利用的管理。
戴尔菲集团的调查显示,企业中的大部分知识(42%)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但是几种不同种类(电子的和纸质的)的显性知识总和却又大于隐性知识。可见,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企业中的分布是相对平衡的,所以两种知识必须得到相同的重视。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模型:①群化(Socialization)。隐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Tacit to Tacit)即通过共享经验产生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比如一个新进人员通过观察资深同事的工作来学习经验和技巧。②外化(Externalization)。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Tacit to Explicit),即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比如将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成书面形式。③融合(Combination)。显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Explicit to Explicit),即显性知识组合形成更复杂、更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过程。比如从多个来源收集、整理和学习知识,并获得新的发现,得到新的知识。④内化(Internalization)。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Explicit to Tacit),即把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的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比如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1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