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实践看,企业管理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可以找一家具体企业来“复制”,逐步阅读和总结出自己的“企业管理知识”。企业管理带有共性,即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是可以通用的,但是没有可以一成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目标管理”作为全球知名的管理理论,其负面影响同样巨大。目前,以目标管理为主要思想的“绩效主义”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模式,而在企业、学校、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机构中广泛推广。但是,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却发表文章指出:“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从天外伺朗的文章中得知,索尼公司过去一直强调个人的工作激情和和谐的团队精神,并以企业文化和精神来激励员工的创新。大约从1995年开始,索尼公司逐渐推行“绩效主义”管理模式,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然而,“绩效主义”作为一种外在的刺激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公司内在的创造力,也完全改变了索尼原有的企业文化,使“激情集团”消失了,“挑战精神”消失了,“团队精神”消失了。以强化管理为目的、看起来非常合理的“绩效主义”评价与考核制度为什么最终会毁了索尼?天外伺朗对索尼被毁的分析到底具有什么普遍意义?
(1)“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事实上不仅做不到,反而破坏了公司内部的气氛。上司不把下属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以指标和数字为标准来审视和评价下属。
(2)“绩效主义”试图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以便准确地衡量业绩,但实际上工作无法简单量化。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真正值得重视的工作却敷衍了事,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3)为了考核业绩,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级目标,结果创新性的工作被看成是一种冒险和不理性的行为,于是,“挑战精神”消失了。
(4)为实行绩效考核,公司内部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于是,短期内难以见效的工作就被轻视或搁置。(www.xing528.com)
(5)因为绩效考核不仅考核个人,还要对每个部门进行经济考核,以此决定整个部门的报酬,结果导致业务部门互相拆台,想方设法地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捞取更多好处。于是,“团队精神”也消失了。
如此看来,用这样的话来评价“绩效主义”激励模式可能是恰当的:聪明人设计了聪明的办法来激励聪明人,导致聪明人干聪明事,最后产生了在聪明人看来不太聪明的结果。如果天外伺朗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索尼被毁的案例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下的警告:不管什么组织,只要实行“绩效主义”,能够带来数字增长的工作被激励,但一些扎实细致的工作容易被忽视(换句话说,能够带来量的增长的工作被激励,但能够带来质的改善的工作容易被忽视);短期行为被激励,但长期利益容易被轻视;投机取巧的行为被激励(被认为是“聪明”之举),但认真踏实的作风往往没有市场(被视为“傻实诚”);斤斤计较的个人主义行为被激励,团队合作与奉献精神被抑制;互相拆台的行为被激励,相互支持的行为被抑制。49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说过:“绩效考核,不管称它为控制管理或什么其他名字,包括目标管理在内,是唯一对今日美国管理最具有破坏性的力量。”目标管理、目标、评分或排名绩效考核(控制管理)无法做到公平准确。根据领导估计出来的目标倒推实行反向强制管理,人们为应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就会作假撒谎,这实际上是在用一把不可能准确的尺子严肃地测量人们的表现,强大的考核压力导致企业内部出现谎言、失败者、恐惧、不公平、怨气、不合作、不帮助、破坏团队精神和领导力。
企业是一个为实现目标组织起来的系统,就像一辆汽车,它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决定了它的速度,要想提高极限速度,只有改进系统,而奖罚驾驶员只会损坏汽车。传统的目标管理以该目标为基准,实行反向管理,组织人员和资源,用奖罚激励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新的目标管理观念,提高或延伸目标,组织团队和资源,支持和激励人们发挥最大的内在能量,带领团队向目标冲击,目标是十但能做到八就是英雄。
员工不希望被管理,但希望被指导和培训。日韩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以厂为家的工作精神。这是企业家用信任代替控制,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领导力创造了这些满意、热情、忠诚的员工,而不是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那些损害团队精神的管理方法。
戴明对目标管理的评价是:“我们被自己最大的努力毁掉了。”无论是目标管理还是其他管理方法,本身是无对错之分的,以实用为衡量的标准。如果你所用的管理方法出了管理问题,并不是管理方法出了问题,而是你把方法用错了地方;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被别人“证明”似乎是不正确的管理方法,于你却可能是正确的、适用的。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