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掘想象思维的无限潜力

发掘想象思维的无限潜力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想象思维是借助形象或图像展开的,不是数字、概念或符号。想象思维是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把握,概括性很强。无意想象是指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想象。这种想象不受思维框架的束缚,是一种非常自由、活跃的思维状态。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但也有一定的动因。再造型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大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思维过程。

发掘想象思维的无限潜力

想象思维是人脑对存储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从而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的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思维形式。

1.想象思维的特征

(1)形象性。

想象思维是借助形象或图像展开的,不是数字、概念或符号。所以,可以根据他人的描述,在头脑中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比如,在读古诗时想象出人物和场景的具体形象。

(2)概括性。

想象思维是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把握,概括性很强。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3)新颖性。

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它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的结果。

(4)超越性。

想象中的形象源于现实但又不同于现实,它是对现实形象的超越。正是借助这种对现实形象的超越,才产生了无数发明创造

2.想象思维的分类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指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想象。这种想象不受思维框架的束缚,是一种非常自由、活跃的思维状态。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但也有一定的动因。第一,身体部位的某些变化。如饥饿时,人们往往梦到自己在到处找食物。第二,外部刺激的作用。如睡觉时风刮树叶的沙沙声,可使人梦到下雨;睡觉时把手压在心脏跳动的部位,就会做噩梦。第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根据英国剑桥大学的问卷调查结果,70%有贡献的学者回答:在他们的创造性活动中,梦境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受主观意志支配的想象。它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再造型想象和创造型想象。再造型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大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思维过程。创造型想象指完全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引导,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形成新概念、构思新形象、设计新产品、研制新技术的过程,都是创造型想象。(www.xing528.com)

★阅读材料

100两银子

有个商人在外做生意,他的同乡要回家,于是他就托同乡带10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给妻子。同乡在路上打开信一看,原来只是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有8只八哥、4只斑鸠。同乡大喜,心想:信上没写多少银子,我留下50两,她也不知。

同乡将书信和银子交给商人妻子以后,说:“你丈夫捎给你5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你收下吧!”商人妻子拆信看过后说:“我丈夫让你捎带100两银子,怎么成了50两?”那同乡见被识破,忙道:“我是想试试弟媳聪明不聪明。”然后把那50两银子还给了商人的妻子。

原来,8只八哥就是指8×8=64两银子,4只斑鸠就是指4×9=36两银子,两个加在一起就正好100两银子了。

3.提高想象思维的方法

(1)组合。

人们为什么可以想象出一些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又怎么控制大脑将想象的东西改变?这是因为,人们想象事物时,其实是用储存各种类别的信息片段组合并模拟事物,由于组合可以多种多样,当然也可以组合出原本没有的事物。在这些组合中,属性的组合最为明显。比如,先想象一个海绵垫子被一个重物用力压下变形后的样子,似乎能看到海绵“凹”的样子,但如果赋予这个垫子“瓷”的属性,然后再想象用重物用力压它,在眼前浮现的垫子就不再“凹”进去。

(2)夸张。

夸张是指对客观事物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例如,一个收集阳光的罐子,用太阳能电池板做罐子的盖,将一盏LED灯藏在罐子中,将罐子放在阳光下晒8小时。晚上,收藏在罐中的“阳光”,就可以带来别样的光明

(3)拟人化。

拟人化是指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新的形象。利用拟人化来对事物进行创新的事物及案例非常多,如渴了会晕倒的花盆,如果花盆中的水分含量过低,花盆会晕倒,用花盆的姿态来动态表示花盆中的水分含量,仿佛花盆也会“说话”。

(4)典型化。

典型化是指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来创造新形象。例如,在文艺创作中,作家通过艺术想象和虚构,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进行拆分、提炼、概括、集中,塑造出既富有鲜明个性又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形象。常见的典型化途径有三种:一是以自己熟悉的某一生活原型做“模特”,再融入所熟悉的其他生活原型的信息;二是将零散的在各个生活原型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拼凑”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典型形象;三是将生活中虽然少见,但预示着某种新生力量的事件和人物进一步挖掘、扩大,塑造出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