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配理论主要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各阶层人员中进行分配的问题,在社会经济进行的过程中,分配是社会再生产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如何分配直接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与分配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地完善之中,并不断地适应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观念。
分配理论主要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各阶层人员中进行分配的问题,在社会经济进行的过程中,分配是社会再生产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如何分配直接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与分配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地完善之中,并不断地适应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87年党的十三大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收入多元化分配方式问题的出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其他分配方式当时主要体现为资金利息、个体劳动所得、股份分红等。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观念。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来并代替了以往的“多种分配方式”“其他分配方式”等术语。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大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理论上进一步创新,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其他分配方式”到“按生产要素分配”再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是一个逐步深化、初步完善的过程。与这一过程相伴的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完善,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