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力量

邓小平: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力量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和强调精神激励的作用。虽然留学生个人的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主要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力量和激励作用。邓小平正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在强调物质利益重要性的同时,重视精神激励。在这种体制环境中,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但绝不能忽视甚至丢弃精神激励方式。

邓小平: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力量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和强调精神激励的作用。需求和欲望是人们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动力源人力资本所有者既有生存、安全等低层次的物质利益需求,又有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29]所以他强调:“我们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30]这一方针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提倡人人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31]。因此,作为人力资本个体,不能处处讲报酬,事事讲索取,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提倡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当时,邓小平提出以精神激励为主的方针,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有关的,尤其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不可能给予人们太多的物质奖励。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的“重奖”“大奖”实在不算什么。但是,越是条件艰苦,我们越是要挤出有限的资金“奖励”,这就是对做出贡献者的最大鼓励。为什么在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还是有许多海外留学人员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凭着为社会主义祖国做贡献的精神回国工作呢?虽然留学生个人的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主要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力量和激励作用。邓小平正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在强调物质利益重要性的同时,重视精神激励。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显著的提高,实行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在这种体制环境中,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但绝不能忽视甚至丢弃精神激励方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