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地区一些轧花企业表示,他们大多是在2000年左右建厂,那时缺乏技术与人才,经验较少,有的一年才收购几十吨或百十吨棉花,效益甚微,倒闭了很多企业。但是,棉花加工行业说到底,也只是普通的“来料加工”,所以少数坚持下来的轧花企业经过十几年的拼搏与坚持,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成为棉花收购加工市场的佼佼者。例如夏津县的一家民营轧花企业,20世纪90年代老板每天赶着毛驴车去收棉花,只有1台很小的轧花机;2000年以后逐渐引进2台80型轧花机,资产达200多万元,年收购棉花百十吨;近几年该企业资产达千余万元,适时引进了400型轧花机,并把触角延伸到新疆等地,年收购棉花近千吨。
然而随着棉花种植面积下降以及纺织企业对皮棉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轧花厂出现想轧花收不到棉花、轧完花售不出皮棉的现象。据调查,现阶段很多轧花厂的日子都不好过,有些过不下去的厂子被迫停产了。2014年黄河流域多数轧花厂都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很多企业被迫停产。据鲁西北地区的一位轧花厂老板说,籽棉在2014年10月份时以6.8~7.0元/千克的价格起步,他们厂从开秤之初就敞开收购,仅10余天便收购籽棉75万千克。后期籽棉价格急速下滑,至2014年12月份跌至6元/千克。前期加工的皮棉成本为14000元/吨,而销售价格仅为13000元/吨,平均亏损1000元/吨。2015~2016年度鲁西北地区正式收购棉花、拥有200型以上轧花机的轧花厂有30家左右,均是开开停停、停停开开,进度非常缓慢。籽棉难收,皮棉难卖,有的时候是越收越亏,还不如停产不收。(www.xing528.com)
随着纺织厂转型升级,对皮棉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内地面临的是棉花种植分散,棉花品种杂乱,“三丝”超标,这些因素给轧花厂提升皮棉质量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当然,轧花厂可以根据纺纱厂对原棉的质量要求,通过加强管理来改善皮棉质量,但提高棉花质量还得从种植开始。面对新常态,有些轧花厂选择了退出转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