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动农业“新六产”的重要抓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
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随着一系列鼓励引导措施的出台,全省农民合作社数量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涌现出能人创办型、农民互助合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村两委牵头型等多种形式,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生产加工合作、农机联合社等多种合作方式,成为组织农户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对接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有效载体。
表1 近6年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统计表
2.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山东省始终把培育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引领高端农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的重要主体,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争当行业龙头,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壮大。山东省先后启动实施了“515工程”和农业产业化“五十百千万工程”,制定了《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等。2016年省财政安排资金4.61亿元支持农业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快速膨胀,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012家,销售收入3.7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400家,销售收入1.62万亿元。全省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人均增收2974元。
表2 近6年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3.经营大户健康发展。山东省种植业大户主要以粮食、瓜果、蔬菜、林业为主,养殖业大户主要以猪、牛、羊、鸡、兔及水产养殖为主。目前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57万户,比2010年翻了近两番,规模以上养殖大户72.95万户,特色养殖大户3万户左右。在专业大户的带动下,全省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基本实现规模化生产。(www.xing528.com)
4.家庭农场快速发展。2013年中央和山东省委一号文件(六)出台后,各地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抓手,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山东省家庭农场登记试行办法》《关于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目前全省家庭农场4.8万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占84.2%,养殖及种养结合占9.9%,从事其他产业的占5.8%。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在100亩左右,年收入50万以上的2032家,10万~50万元的7504家,10万元以下的3424家。
5.生产性服务组织逐步完善。近年来,山东省供销社、邮政公司、烟草公司等系统发挥基层网络优势,纷纷在农村设立公司、站、中心、服务队、合作社等新型组织。全省供销社系统共有1738个基层社、1330个社有企业,领办创办的各类农民合作社达到16205家,已建成和在建为农服务中心1000多处,土地托管面积2056万亩,到2020年将建设1790处,实现全省“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全覆盖。
6.产业联盟方兴未艾。产业联盟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主要作用是形成产业联合、行业自律,相关企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蒙阴县制订了山东省第一个农业联盟标准,即《蒙阴县果品联盟标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果品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标志、统一宣传,促进各主体之间相互联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莱芜市依托优势农业成立了4个产业联盟,即草莓产业联盟、生姜加工业联盟、特色畜禽业联盟、节水灌溉器材产业联盟。最先成立的草莓产业联盟联合了30多家草莓种植大户,联盟从种、产到销,形成集团军作战,成员享有统一的种植技术、产品品牌和销售市场,成为最紧密的利益联合体。
7.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山东省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生产经营能力为核心,不断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一套职业农民培训体系,造就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2015年,首批认定挂牌200处“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82个示范县,确定临沂市为整体推进市。“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资金4亿多元,培训农民1000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万人,认定颁证超过1万人,山东省农民创业培训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