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为了更好指导农业“新六产”发展,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山东省促进农民增收的四种新业态,即终端型业态、体验型业态、循环性业态、智慧型业态。“四型”业态的提炼概括,是山东省继农业产业化后又一次重大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在2016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龚正副书记代表省委省政府做了大会发言,全面介绍了山东“打造四种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做法,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市的一致肯定。山东打造的四种业态主要包含以下6种融合模式:
1.以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特征的农业内部融合模式。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价值链提升。
【案例】济宁市金乡县以60万亩绿色大蒜为基础,种植了2万亩有机大蒜,成为全国最大的一片有机大蒜基地,被评为全国有机农业(大蒜)示范基地。青岛平度市的马家沟芹菜是中国驰名商标,借助名牌效应,建设了总规划面积1万亩的马家沟芹菜示范园,马家沟芹菜精品2千克装每盒售价88元,年增收2亿多元,带动出18个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建成了6万亩国家级长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还依托农业合作社建成了3000亩富硒长红枣示范园,带动发展了周边8万亩优质大枣基地,枣店香大红枣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等九部委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东营市垦利县永安镇是黄河口大闸蟹的源产地、主产区和集散地,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集“蟹苗繁育、扣蟹培育、成蟹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擦亮了“中国大闸蟹之乡”“山东大闸蟹第一镇”的品牌,促进了农民增收。滨州无棣县海风街道办事处大齐村盛产大齐黄金杏,种植面积达350余亩,打造了赏花、摘果、餐饮、观光为一体的农业园区,村集体每年增收2万~3万元,果农人均每年增收3千元。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家家户户做葫芦生意,发展种植户300余户,种植面积800亩,扶持带动周边1000余亩,是全国最大的葫芦产品集散地,占全国葫芦产销量的半壁江山,被誉为中国葫芦第一村,被确定为“山东省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色村”。
2.以产加销一体化为特征的全产业链融合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实行贸工农、种养加有机结合,走企业纵向一体化经营和农户横向一体化合作的路子。
【案例】潍坊市中百大厨房瞄准终端市场,将生鲜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连成一体,建立了37个蔬菜基地和29个水果基地,对600多家直销、连锁店采取“统一采购、集中加工、统一配送”的运作模式,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年实现销售额40亿元,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威海荣成市拉长、提升以渔业生产为主的全产业链条,以海水育苗养殖、远洋捕捞、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为重点,拥有专业远洋渔船316艘,远洋捕捞、近海养殖海产品产量达到126万吨,冷藏库容量180万吨,全市水产食品年加工量达26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38亿元,全市从事渔业人员达到30多万人,人均年收入6万元。聊城市东阿县荣康石磨面业有限公司通过入股、托管、转包和自收自支等形式建立示范基地350亩,以种植特色优质黑小麦及杂粮为主,公司将粮食种植、服务、加工、销售等业务逐步扩大到农耕文化、采摘、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等方面,形成了家庭农场、农机服务、产品加工、文化传媒、荣康宾馆、荣康中式快餐等六大板块,目前年营业收入800万元,利润总额200余万元。
3.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业等新产业为特征的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通过深入挖掘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推动农业与信息业、旅游业、文化创意、科技教育、健康养老等相结合,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目前,山东特色农产品在线经营企业和商户达到10万多家,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600亿元,建成淘宝村108个、淘宝镇12个,培育了“农商1号”“点豆”“杞农云商”等知名农产品电商平台,实现了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村电商模式。2016年,山东省实现乡村旅游消费2200亿元,占全省旅游消费总额的27.4%,全省建成旅游强乡镇458个、特色村907个、农业旅游示范点866个、星级农家乐3397个、精品采摘园555个、开心农场85个,全省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3100多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2000家,吸纳安置就业31.5万人,61个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居全国首位。
【案例】菏泽市曹县的“互联网+特色产业”,依托当地演出服饰特色产业发展网店,通过电商带动,逐步发展形成了淘宝城集群,网店数量从2013年的2000多家发展到目前的12000余家,个人独资服饰企业达到480家,2016年全县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65亿元,同比增长110%,农村电商网店增加到3.5万个,从业人员达到12.5万人,仅“淘宝村”就占到全省的44%。济宁市嘉祥县的“云农场+农资下乡”,依托本地“云农场”电商平台企业,打造“一体双翼多羽”服务模式,建成集农资电商、农产品定制与交易、快递物流、农技服务和农村金融于一体的农业互联网高科技服务平台,实现农资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泰安新泰市的“生产基地+区域服务商+第三方平台”,培育本地电商龙头服务企业,建立“买买提”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实施“百村电商”工程,依托杞农云商平台,向下连接农产品生产基地,向上对接阿里、京东、一号店、韩国希杰等第三方平台,实现农产品上行。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依托本村独特的生态资源,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了以生态农业园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农家乐,村民把山林、树木、土地、房屋等作价入股,成立旅游公司,开发农家乐旅游,创办了二妗子馍馍房、秀才盒子、马大娘豆腐坊等8家特色小店,全村90户参与经营农家乐,25家农家乐被省旅游局评为五星级或四星级农家乐,全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000元增长到2016年的3万元,目前已创建为省旅游特色村,被评为“好客山东最美村镇”。潍坊市临朐县牛寨村利用齐长城、古代铜陵关等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着力AAA级景区创建和农旅结合发展,每年举办民俗文化旅游活动30余次,年均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www.xing528.com)
4.以产业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为特征的产业集聚融合模式。发挥农业园区的要素集聚功能,通过发展加工、储藏、销售、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普会展、养生度假等相关产业,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目前,山东省拥有国家农高区1个,即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部等部委批准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9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2个;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批准建设的省级农业科技园111个。全省120个涉农县(市、区)均建有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和田园综合体,总数达到3300多处,其中规模以上农村产业园区876个、万亩以上大型现代农业园区31个、500亩以上特色农业园区233个、省级特色小镇100多个,形成了层级分明、功能清晰、要素齐备、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
【案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5年开始建设,示范区规划到2020年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20个,重点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业孵化、“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农业科技金融、农业科技国际交流等五大科研与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发展农业高端服务业、农业生物产业、现代种业、健康食品加工和智能设备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建成后将成为引领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大平台。临沂市沂南县马泉创意农业新型休闲园采取合作、转租、入股等方式流转荒山、林地1万亩,建有集中连片林果园、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园区、电子商务等,投资1.2亿元兴建了民俗文化馆、沂蒙书画院、观光采摘园,目前已成为一处集林果生产研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生态旅游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青岛大沽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自2012年以来财政投入1.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1.6亿元,沿岸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万亩,已建成大沽河流域现代农业园区18个、“菜篮子”标准园15个、果茶标准园12个,带动了大沽河沿岸土地规模经营,形成南菜北果产业布局,促进了大沽河沿岸村庄旅游业、餐饮业、农产品加工、销售业的发展。聊城市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一期)占地2000多亩,投资1.6亿元,以伊尹文化、燕塔文化、运河文化为纽带,建设集科技、体验、节庆、文化创意、养生、展示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是中国连栋温室面积最大、江北地区单体最大、展示内容最齐全的农业嘉年华项目。济南市平阴县“玫瑰小镇”以玫瑰产业为依托,以旅游产业为导向,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为资源,突出平阴“玫瑰之乡”的鲜明特色,将玫瑰小镇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产业集聚、休闲度假、教育拓展、宗教文化、民俗体验于一体,吃、住、娱、乐、购功能齐备的旅游综合服务小镇。临沂市平邑县“罐头小镇”以罐头食品加工园区为依托,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功能完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生态宜居五位一体”的特色小镇,形成了以果蔬罐头加工为主、相关产业竞相发展的罐头产业集群。德州市庆云县“石斛小镇”依托山东沃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铁皮石斛规模化种植,根据医、药、养、游、购、娱、创七大业态缔造中医药养生产业链,打造集中草药种植、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医药健康疗养、中医药贸易产业、养老产业、中医药创客于一体的休闲、康养、度假、旅游基地,力争把基地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养生胜地、全国健康养生旅游度假目的地。
5.以专业服务、托管代耕等为特征的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依托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开展农技推广和生产性服务;二是依托供销社系统、邮政物流系统、农机系统开展托管服务,2016年全省托管面积达3138万亩;三是农民合作社互助服务,“生产在家、服务在社”,为社员提供多个“统一”服务;四是社会化服务组织、农资供应厂家、龙头企业等,实行技物结合服务。
【案例】淄博市沂源县以苹果为主导产业,围绕加工、销售环节,积极发展苹果生产性服务业。全县苹果纸袋生产企业110余家,年产纸袋30亿个;苹果纸箱生产企业40余家,年产纸箱3500万个;网套生产企业30余家,年产网套20亿个;建有冷库340座,贮藏保鲜能力45万吨;发展营销企业、合作社280余家、运销大户200余个,沂源苹果畅销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邹城市禾润植物保护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服务组织”,配有无人遥控植保飞机、大型车载式植保机械、机动喷雾器等先进机械,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达到6000亩。潍坊市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建设了“大葱全程机械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从种子选择、葱苗定植、田间管理到机械采收的全套解决方案,每亩可降低种植成本887元。诸城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转包、托管等土地流转形式,与外出务工者、劳力短缺户签订有偿代管协议,当“代耕保姆”,解放了25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粮食丰收与务工创收双赢。潍坊高密市在原29个建制乡镇各建1处为农服务中心,每处服务半径2~3千米,服务农田3万~5万亩。这个市的张家庄为农服务中心,前厅设有咨询、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机作业、农产品检验检测、农资连锁店等服务项目,后厅为农民提供粮食储存、机械烘干、农机具存放维修、农产品加工仓储等多种服务,为农服务中心每年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6.以“两区同建”、发展社区经济为特征的产城融合模式。一手抓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手抓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居住向社区集中、就业向园区集中,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返乡创业等结合起来,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案例】德州市规划建设641个社区并居点,同步建成农村产业园区876个,按照每个社区都有产业园区、每个园区都有主导产业的思路,推进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45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安居乐业,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路子。泰安新泰市汶南镇与江苏益客集团合作投资50亿元,建设产城一体化示范区,采取“农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连锁经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食品深加工、羽绒加工与销售、食品包装、食品机械、生物医药等项目,每年为农民直接创造工资性收入3亿元,拉动地方消费产值7亿元。济宁市泗水县万紫千红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总投资12亿元,占地1.1万亩,度假区引导周边村民以出租方式流转土地到度假区参与开发建设,同时实施建设了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万紫园社区,3个行政村、520户、2022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