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困难时期,若是能吃上一锅白馒头,一碗白米饭,会让人激动得落泪。然而,从十几年前开始,细心的人可能发现了,粗粮的价格慢慢超过了细粮。就拿玉米来说,2007年陕西宝鸡地区玉米的工业收购价格是1.66元/千克,同时期每千克小麦的市场价格仅为1.44元/千克。为什么过去让人“吃腻”的粗粮,而今变得越来越值钱了呢?
这就涉及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的问题。所谓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就会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就会使得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就会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得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
当粗粮玉米的价格变得比小麦还要贵时,这就说明它们之间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规律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可能有人会问:难道供求关系会一直这样往复循环吗?没有一个平衡点吗?(www.xing528.com)
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平衡是存在的,即均衡价格。所谓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是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形成的。市场的供给围绕均衡价格上下震荡调节,让市场的无规律性自动调节呈现规律性,这也是为什么亚当·斯密说“看不见的手”在强迫着价格均衡。
西方经济学认为,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通过价格调节来协调整个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决策,让消费者的购买量与生产者的产量之间保持平衡。在市场经济中,有关资源配置的问题都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如:要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由市场的供求均衡形成的均衡价格,可以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实现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产量综合,刚好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产品消费量组合达成一致,继而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