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增收——就业保障工程实施

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增收——就业保障工程实施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石门县启动了以“一村一项主导职业技能”为主题的就业脱贫工程,不断壮大“一体化产业技能村”和“专业化劳务技能村”两个群体,促进劳动力就地就业和抱团转移就业。结合贫困劳动力个人意向、身体状况、技能条件及就近就地安置的原则,实施见缝插针式的安置,实现了“三无”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全覆盖,收入全保障,扶贫全到位。

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增收——就业保障工程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5]。石门县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长效脱贫的有力抓手,以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和最终目标,以就业安置、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动协作作为主要措施,力求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效果。

1.技能培训保障就业

石门县通过精准、精品、精英培训课堂,针对不同群体、结合就业意向和市场需求,分门别类因需施教,对贫困劳动力实施培训,为他们创业就业蓄足“底气”。

专栏七 石门县技能培训课堂

石门县大力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水平。

一是打造精准培训课堂。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石门县启动了以“一村一项主导职业技能”为主题的就业脱贫工程,不断壮大“一体化产业技能村”和“专业化劳务技能村”两个群体,促进劳动力就地就业和抱团转移就业。整合培训资源,联合农业畜牧等7部门及农业龙头企业,“因村制宜” 围绕茶叶种植加工、柑橘栽培、家禽养殖、养蜂技术等技能,举办现场培训班。

二是打造精品培训课堂。根据市场需求,石门县在原有电工焊工培训品牌的基础上,确立了月嫂、厨师、B2驾照等项目为精品培训项目,实行订单式培训,做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通过与常德市康月家政公司、上海雅馨月嫂中心、政德运输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学员结业考核合格即到协议企业就业。学员上岗后月工资均在3000—6000元,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就业扶贫效果。

三是打造精英培训课堂。石门县把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初期创业者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训,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创新创业专家进行面授,提高了创业成功率,促进创业就业。共举办电商等创业培训64期,培训创业人员1481人,其中返乡农民工453人,创业成功率达89%,共带动了4000多人就业。(www.xing528.com)

2.开展招聘转移就业

转移就业是贫困劳动力脱贫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一是广泛发布企业用工消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屋场会、户主会等途径,采取全方位多渠道、发布企业用工消息,为全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二是开展企业用工招聘活动。截至2020年底,共开展人力资源招聘活动50多场次,先后有县内外2178家企业,提供了多达5.97万多个就业岗位,11400多人次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1957人。三是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利用乡镇赶场日,组织重点企业下乡镇开展贫困劳动力招聘活动。积极开展劳务协作对接、定向输送活动,县人社局每年初都集中安排车辆、人员,向粤、苏、皖等地的企业输送贫困劳动力。对于其他非定向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省外每人400元、省内市外每人200元、市内县外每人100元,降低务工成本。

3.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是转移就业之本。结合创业者的特点,石门县加大了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就业服务力度,积极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每年统一组织创业致富带头人赴外地参加培训,使他们增强创业本领,充分利用石门县茶叶、柑橘及养殖等方面的优势产业,创办实体逐步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辐射带动作用。

4.公益岗位安置就业

家有老、弱、病、残,或因需要兼顾务农,或者自身就业能力弱等原因而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而又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三无两有”贫困劳动力是就业最难的贫困群体。为充分发挥就业扶贫的作用,全县统一安排,将各机关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社会组织编制外新增或退出的服务性、辅助性就业岗位全部纳入公益专岗,专项用于安排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其工资由用人单位负担;全县挖掘出保洁、保安、绿化、护林、护路等工作时间不长、任务相对较轻的公益性岗位,按照“因岗用人、因人置岗”的原则,全部安排给那些年龄偏大、技能偏低、身体偏弱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帮助其获得增收。结合贫困劳动力个人意向、身体状况、技能条件及就近就地安置的原则,实施见缝插针式的安置,实现了“三无”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全覆盖,收入全保障,扶贫全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