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脱贫攻坚成果之外的收获

脱贫攻坚成果之外的收获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门县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顺利实现了脱贫退出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石门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一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全县全方位发展,内生动力逐步增强,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农民素质逐步提高,农村各方面短板迅速补齐,县域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目前石门县已经初步改善了贫困地区人居环境与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脱贫攻坚成果之外的收获

石门县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顺利实现了脱贫退出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石门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一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全县全方位发展,内生动力逐步增强,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农民素质逐步提高,农村各方面短板迅速补齐,县域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通过产业扶贫增强了“造血”功能。石门县充分发挥特有的小气候条件和原生态无污染的环境优势,通过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脱贫攻坚战略,积极培育扶持发展独具特色的高效农业。全县大力扶持发展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烤烟等农业特色产业,柑橘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哪里柑橘多,哪里就富裕”的独特风景。茶叶产业异军突起,石门茶叶生产通过“一企一社一基”(即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一片产业基地)的方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石门县充分利用本地深厚的传统文化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旅游经济,通过开辟壶瓶山—东山峰高山生态游、维新—仙阳湖休闲养生游、夹山—蒙泉湖禅茶文化游等旅游线路,吸引了广大游客的眼球,旅游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目前石门进入了“湖南旅游强县”行列,极大地加快了石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石门县还整合教育、农业、移民、工会等部门培训资源,统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和实用性技术培训,增强全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通过民生扶贫完善了社会保障。石门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开展民生扶贫,通过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了“低保保生存,扶贫促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住房、行路、喝水、上学、就医等难题,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条件。具体来看,脱贫攻坚以来安全饮水方面,完成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项目850个,有效提升了全县5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质量,实现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率100%。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投入5.6亿元,完成全部3125户9852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搬迁入住,验收合格率100%,搬迁入住率100%,拆旧复垦率100%,并通过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安排公益岗位等途径,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2014—2020年,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约4.62亿元,完成危房改造16692户,入住率达到100%,极大地解决了农户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健康扶贫方面,每个贫困村都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构筑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民政救助、定点医院减免、健康扶贫专项救助“六道医疗保障网”。落实了“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优质服务政策。落实了“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贫困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兜底保障方面,建立了“扶贫开发+农村低保+临时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城乡低保与农村“五保”实施“阳光行动”,及时将8056名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不仅让弱势群体解决了温饱,获得了大病医疗救助、住院救助、门诊救助等医疗救助,而且让扶贫对象感到有尊严

三是通过教育扶贫提升了农民素质。扶贫不仅要解决吃饭穿衣问题,还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素质问题,使贫困人口具有挣钱致富的能力。石门县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突出教育扶贫,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全面摸清贫困学生底子,全面落实扶贫助学政策,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大学的扶贫助学体系,并加大基层学校建设改造力度,加大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倾斜的力度,控辍保学率达100%,全县无一例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情况,提高了人口的整体素质。此外,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狠抓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能干事、会干事的本领。同时,组建实用技术讲师团走村入户进行柑橘、养猪、茶叶的技术指导。此外,每年还选派一批种养大户和技术骨干到湖南农大等高校跟班学习,通过“扶智”,使农民群众真正学到了一技之长,形成了“掌握一技,脱贫一家,影响一片”的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2014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及专题讲座1万多期,培训农民30多万人次、技术骨干5000多人次、企业员工2000多人次,新培养核心技术骨干300多人、农民种养技术能手1500多人,为全县科技服务和乡土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每年组织贫困村干部到高校、党校进行综合培训,到发达地区富裕村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培养了一支精明能干、执行力强、带动力强的村级治理班子。组织参加扶贫的干部职工带着热情、带着物资、带着问题走访农户,家家到,户户落,把新理论、新思想、新政策、新文化送到贫困群众手中,通过“扶志”,使之坚定信心、发愤图强、脱贫致富。

四是通过移民扶贫加快了脱贫速度。石门县委县政府以皂市水库移民搬迁为契机,以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在实现库区移民的同时对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的扶贫对象,按照“统一规划、群众自愿、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整村易地搬迁扶贫。通过采取生产安置、赡养安置、自谋职业安置等多种方式,大大加快了脱贫速度。(www.xing528.com)

五是通过基础设施扶贫改善了人居环境。近年来,石门县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思路,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公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通信、听广播、看电视等“八难”问题,脱贫攻坚以来,新改建干线公路318.8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364.6公里,通自然村水泥路1290.2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窄改宽677.95公里,生命防护工程821公里,农村客运候车亭488个,完成危桥及渡改桥改造75座,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班车;加强电网改造,122个贫困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任务;全县331个行政村(居)宽带网络全面实现村村通等。目前石门县已经初步改善了贫困地区人居环境与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是通过文化扶贫增强了精神力量。贫困人口满足“两不愁三保障”,收入超过农村扶贫标准,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而更为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脱贫才是实现贫困群体真正摆脱贫困的本质。石门县通过物质、精神两手抓,满足贫困群众的文化需求。投入6.32亿元推进316个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22个贫困村的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全部完成。按照每个村600元配套财政资金,建了331个农家书屋。完成了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项目和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任务,满足了贫困山区群众收听收看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同时,全县每年送戏下乡、文艺惠民演出100场以上,放映农村数字电影8500场次以上,观众人数近40万人次,构建了健康向上、幸福快乐的文化氛围。

七是通过上下联动提高了治理能力。石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自上而下建立责任体系,“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上下联动,51名在职县处级领导,173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科局长,606名村(居)党支部书记、主任,10526名党员干部层层签订责任保证书,立下军令状,全面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县级领导和科局长的联乡包村责任、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责任、党员干部的结对帮联责任,推动了县域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331个行政村(居)全部派驻驻村工作队的制度安排,增强了基层的治理能力,避免了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治理能力的“悬崖效应”,打通了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确保中央、省市的相关政策及时落实到位,为基层治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