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隐私象限,让我们再来看看盲点象限,这是沟通视窗的第二个区域——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知道,但是别人知道。
盲点象限类似于车的盲区。经常开车的朋友都知道,车辆A柱的后面在倒车时是看不到的,因此大多数司机不会从右侧并线,在并线的时候也要回头看一下,防止意外发生。现在来试想一下,如果今天你下楼开车,发现自己车的两片后视镜都被掰掉了,你要开到火车站去,驾驶这样一辆没有后视镜的车,开在路上是什么感觉呢?盲点象限扩大之后,人会感觉自己很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说话口无遮拦,美其名曰直来直去。明明已经得罪了身边的人,自己却毫无知觉,还在不停地吹嘘自己人缘特别好,其实大家都恨得牙痒痒,却拿这种粗神经的人没有办法。别人异样的目光也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反思。如果一个人有性格缺陷,那他的盲点象限就会非常大。
在公司的日常运营中,也经常会出现盲点象限。管理者在制定公司的一些重大决策时,往往很难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人及时指出管理者的问题,公司就会走上歧路。然而,绝大部分人在被别人指出错误时,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比如尴尬和恼羞成怒,甚至还会胡乱揣测别人的用意。有人过来告诉你,你有一个扣子系错了,这时你会不会觉得很尴尬?心里有没有想真丢人之类的?如果对方是笑着跟你说的,你就可能会觉得对方在故意看你笑话,不安好心。其实人家只是出于礼貌微笑而已。
我与妻子的相处在一般情况下还不错,可一旦出现争吵,我们就会互相揭示盲点象限。有一次吵架时,妻子跟我说:“樊登,你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嘴太损,喜欢挖苦别人,喜欢拿别人的缺点开玩笑。别人其实都不喜欢你,但是你自己却不知道。”
我心里嘀咕:我当然不是这样的人,我读过那么多书,那么多人都喜欢我。你对我有很严重的偏见,不懂得欣赏我。想到这里,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第二天,我遇到一个要好的朋友,就将我妻子说的话向他求证,希望听听他的看法。我问他:“我是不是经常拿别人的缺点开玩笑,还经常挖苦别人,把别人弄得非常不愉快,但是自己却不知道?”
朋友看我态度很是认真,也就很严肃地对我说:“嫂子说的话你完全不用往心里去,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朋友的话让我警醒,我突然意识到这其实就是我的盲点象限。如果妻子不跟我说,我可能永远不会认识到这个问题。当他人向你揭示盲点象限时,你究竟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且让我卖个关子,先向大家介绍两位圣人。
第一位圣人是“闻过则喜”的子路。这个典故其实出自《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中,孟老先生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子路是孔子的学生,深受恩师教诲,当别人指出他身上的缺点时,他会特别开心,并很快更正。
第二位是上古先贤大禹。史载大禹“禹闻善言,则拜”,即听到别人说了对自己有意义的话时,就会给对方敬礼。这一点日本人做得很好,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鞠躬的情景,他们确实能做到闻善则拜。如果收到投诉,他们首先会向客户鞠躬。这点大多数中国人确实很难做到。
学习盲点象限对我个人帮助很大。我经常会想,在我们人生中还有这样一些事情,虽然真实存在,但是自己完全没有感觉。
作为管理者,如果希望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己就先得做到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如果你能够做到,那么在被团队成员指出一些工作缺点时,就不会产生负面情绪,整个团队的氛围就会焕然一新。从这个层面上讲,管理者具有较大的表率作用,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www.xing528.com)
除了闻过则喜和闻善则拜,还有一种反应叫作“闻过则问”,这个“问”是指问自己。与前两种圣人的反应不同,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闻过则问”,即在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时,问自己是否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以及这个问题是否属于盲点象限。
既然盲点象限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找哪些人来解决盲点象限的问题呢?举个例子来说。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的一篇文章,讲的是齐国大臣邹忌的故事。邹忌自恃貌美,就问妻子:“我好看还是徐公(齐国美男子)好看?”妻子说:“你好看。”邹忌又问他的小妾同样的问题,小妾说:“当然是你比较好看,要不然我怎么会嫁给你呢?”后来,邹忌又问了他的门客,得到了相同的答案。第二天,邹忌遇到了徐公,在亲眼见识了徐公的美貌后,邹忌自愧不如。
反思之后,邹忌将这件事当成故事讲给齐王听,并隐喻齐王的纳谏方式。他说:“妻子这样说是因为她爱我,小妾这样说是因为她怕我,门客这样说是因为他有求于我。而您贵为齐国之主,爱您、怕您、有求于您的人远超于我。因此,齐王您应该广开言路,不能偏听偏信。”简而言之,就是齐王身边的人会因为种种原因,只拣好听的说给齐王听,这种言论会扩大齐王的盲点象限,以致他无法听到真正有用的建议。
很多人都曾有过和邹忌类似的感觉:随着年龄增长、地位收入逐渐提高,身边愿意揭示自己盲点象限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对自己身上的缺陷越来越无法及时获得正确的认知。更有甚者,即便真的有人揭示了自己的盲点象限,也不加以重视,最后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袁世凯做皇帝之前,次子袁克文曾极力阻拦,并写了一首诗,中间有这样一句:“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通过诗文的方式,袁克文明确指出复辟在当时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容易受到各方势力的联合打压。现在看来,袁克文的意见无疑是审时度势的老成之言,但他的哥哥袁克定却完全是另一副嘴脸,甚至不惜办一份只给袁世凯一个人看的假报纸,哄骗袁世凯复辟,最终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就宣布退位。可叹!袁世凯所生二子,一个想帮老子揭开盲点,一个却使劲儿把老子往黑胡同里带,时也命也!
管理者在团队的日常运营中,需要找怎样的人来揭示自己的盲点象限呢?工作伙伴一定不行,因为他跟你有同样的盲点。竞争对手是一个渠道,他们可能会在用户和投资人面前揭露你企业的短处。如果竞争对手所言非虚,我们还有机会进行补救。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渠道——投诉和反馈。
樊登读书会采用的是收费会员模式,会费为365元/年。因为收费,所以用户对收听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经常收到这方面的投诉:“节目非常卡,根本听不了,纯粹是浪费钱。”而读书会员工的工作环境网络较好,压根不会受到这方面的困扰。因为我们设置了投诉和反馈渠道,就可以了解客户的收听质量并做出改进,改善产品的盲点象限。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盲点象限中的一定是缺点吗?是否存在自己看来是缺点,但在别人眼中是优点的情况?答案当然是有。
有一个人口吃非常严重,特别自卑,不愿意去上班。他的朋友给他找来一份工作,他拒绝了。他的理由是,话都说不清楚,什么工作都做不了。朋友劝他说:“说话不清楚不是缺点,是优点,你一定可以做好这份工作。这份工作是推销《不列颠百科全书》,卖一套挣100美元。只需要敲门问人家要不要书就可以了,我教你,这样推销一定没错。”于是他就去敲门推销,人家说不要的时候,他就会说:“你……不要……也没关系,我……免费……为你……念一遍……”对方一看这阵势,大多会说:“你还是别念了,我买一套。”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眼中的缺陷,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优点。换句话说,盲点象限也可能是优点,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盲目更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