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非常荣幸在发生疫情这样特殊的情形下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跟大家见面,非常荣幸参加2020年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下面由我给大家做一个把握疫情后供应链区域布局机会,营造产业集聚效应的简短报告,对疫情过后,企业海外布局谈一点我们的认识和体会,欢迎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这次疫情来得非常突然,事先谁也没料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企业,甚至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我想大家应该都能充分体会到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改变。疫情之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大到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小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影响。疫情也深刻影响到了我们的企业,在复杂的环境当中,企业最核心的应变能力不是面对确定的未来,而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这才是企业所要具备的能力。企业的战略不是多么宏大或者多么长远,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的调整,这是疫情带给我的一点体会。
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可能要发生新变化,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可能也要有比较大的改变,也许会回到有些专家学者提出的有限全球化的状态。有些专家学者已经指出来,这次疫情加剧了各国的“脱钩”,对大的经济体来说,疫情会加剧本地化,把一些产业链转移到自己国家或者转移到自己周边国家,但是小的国家不可能都建立小而全的产业链,不可能都建立独立完善的产业链,成本太高,效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产业链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据专家学者推测,可能会加剧供应链区域化,甚至次区域化替代全球化,会更多地在区域内建立自己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我们认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新的全球大分工时代已经来临,未来在全球会形成几个比较集中的制造业板块,比如以泰国、越南为中心的东南亚板块,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为中心的北美板块,以摩洛哥为中心的北非集群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板块。据我们观察一下东南亚、北非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这三个地区应该是可以承接中国大规模产业“走出去”或者重新布局的地区。大家也可以看看全球还有没有其他地区具备这样的条件?
面对疫情带来的全球冲击,中国企业怎么办?是坐以待毙还是积极地寻求办法?当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积极地寻找新的出路。企业除了自身改变竞争方式之外,不要再像过去那样以成本作为主要竞争力,而是以技术、工艺、质量、品牌、全球供应链参与方式等各方面来提高企业或者产品的议价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之间的产品不可替代性。除了上述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企业可以主动“走出去”,融入全球竞争,参与到全球供应链当中。“走出去”以后,在新的供应链生态中,企业仍然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产品,虽然最终不是中国制造,不是传统的中国制造出口到全球,但是仍然还是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品牌、中国的资本在主导,中国企业还是具有话语权的。相信这种重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绝不是突变的过程,这种重构已经在发生了,企业完全可以从这方面更加主动地适应未来,主动地去参与构建新的全球化产业链生态,继续保持在产业链和供应链当中的地位。
虽然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是冲击,但是有一些企业仍可以在危中求机,可以寻找企业新的机遇。在企业全球化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境外园区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去”?如何在这个进程中体现出园区的作用呢?我花一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多政府官员、领导、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或者方式,我们认为中国的制造业“走出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其实更是生存的需要。如果你还待在国内,沿用原来的路径,就是中国生产制造,出口到世界各地,这样的做法已经过时了,企业要积极地转变思路。我们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最终要从产品“走出去”阶段迈向企业“走出去”阶段,企业“走出去”要从逻辑上搞清楚四个问题。
第一,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搞清楚企业“走出去”的动因以及全球战略对企业“走出去”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看到别人都“走出去”,去越南、去东南亚,我们也 “走出去”,那肯定是不行的。企业“走出去”有各种各样的动因,是急于降低成本还是由于贸易壁垒被逼着“走出去”,还是由于客户的要求,就近给客户设厂、给客户供货,提高客户的响应速度,每个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企业要考虑清楚为什么要“走出去”。
第二,要评估企业未来能不能“走出去”。企业想不想“走出去”和能不能“走出去”是两个概念,企业“走出去”不仅要有意愿,还要有能力,要评估人才、技术、营销网络等,要做好准备工作,否则要交学费、走弯路,根据我们的观察,比如江浙地区一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他们也有“走出去”的想法,但是他们往往可能人才、资金都不充足,这就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企业要做好准备,不能盲目地“走出去”。
第三,企业“走出去”要去哪里?世界这么大,企业究竟要去哪里?去东南亚?还是非洲?还是墨西哥、北美?企业要考虑清楚哪里更加适合,要根据行业的特点,搞清楚“走出去”的动因,不要盲从。我们20年前“走出去”了,包括做境外工业园也已15年,我们服务了几百家中国企业“走出去”,列出大概十个企业“走出去”要考虑的因素,比如企业投资建厂之前,要考虑市场容量、市场辐射、劳动力情况、法律法规、物流效率、外汇管制等各个方面。企业“走出去”选择目的国的时候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去选择。(www.xing528.com)
第四,企业如何“走出去”。制造企业“走出去”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独资、找当地合作伙伴合资、新建工厂、收购等。企业怎么做没有统一或者标准的答案,实践证明,中国境外园区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降低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风险,是中国制造企业可以优先选择的“走出去”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增强了中国企业之间抱团的效应。
中国企业提出“走出去”要考虑这四个方面问题,主要是基于我们20多年国际化道路的经验。如果每个企业“走出去”都单打独斗去交学费、走弯路,这对我们国家和企业都是不利的。2005年,在泰国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启动了泰中工业园项目,我们要把海外工业园开发作为海外发展战略,在全球建6个境外工业园,目前正在建第二个工业园——墨西哥北美华富山工业园,这是集团在全球海外工业园布局的第二大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墨西哥设立的第一个工业园,是旨在为中国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中国企业境外优势产业集聚平台。“三大三小”工业园建设目的就是想为中国制造业全球布局提供一个完整的生态服务平台,让大家能够抱团“走出去”、抱团出海、抱团竞争、抱团取暖。
境外园区有两个作用,第一降低初期投资风险,第二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抱团发展的效果。企业在海外的产业要发展,不仅要具备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基础要素,还要具备有竞争力的产业配套环境,我们有一些大的企业,规模大,自身实力强,综合实力雄厚,能带动形成自己的研发、制造、销售、物流产业链,但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可能由于自身实力等方面的制约,往往只能专注于产业链链条的某一环节,需要有其他的上下游环节共同形成产业生态,才能长期在海外发展,离开了这个环境就会碰到挑战和障碍。我们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型企业对外投资产业的配套难题,园区在设立的时候就提前进行了产业规划,有意识地培育引进园区的重点产业,主要吸引汽配、家电产业入园,希望吸引一些龙头产业到园区投资入户,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大家形成一个上下游配套的抱团效应,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集群,这样对企业、对园区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目前开了九个园区,已经吸引了超过150家企业入住,从单打独斗到形成产业链协作,我们不是一个企业在战斗,而是形成了可持续的产业生态环境,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我们企业在海外产业竞争的能力,有效地降低了我们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和门槛。这是我们园区推动和帮助企业海外供应链布局方面所发挥的一点作用。
最后,我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无论有没有这次疫情,我认为我们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都是越来越难的,但是这也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这么说?也许过五年或者十年回过头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国际贸易环境反而会逼出一批全球化的跨国企业,跨国企业可能也是被逼出来的,我们企业为了生存,可能也只能是漂洋过海去海外发展,尽管由于产业多元化布局,企业走向了海外,但是我们遇到的很多企业的总部都是还在这里,因为我们的根还在中国。
最后非常感谢江泰优投给我这个机会,给大家谈一点我们的体会和认识,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聆听,谢谢大家。
演讲人:吴广云(华富山工业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