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挑战

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挑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止疫情的反弹和第二波疫情的发生是目前重点的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我们必须有强大的捕捉病例的接收网络、发现病例以后的强大的病例追踪体系、出现局部暴发后的紧急救治体系,这几套体系在北京运行都是非常良好的。

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挑战

常态化怎么判断?基本上我们认为从整个国家各方面的判断,国内疫情防控的形势持续向好,本轮疫情高峰已经过去,是不是会出现第二波、第三波的情况?目前确实很难判断,根据下一步,尤其是进入秋季以后各方面的情况的发展来判断,这种可能性存在,不能完全排除。仍有散发的趋势,有零星的几例甚至几百例病例发生的可能性,这种聚集性的病例情况还是存在的,但是目前还是属于可控的情况,比如像北京这次新发地菜市场海鲜市场的情况,基本上溯源还是有一定困难,到底病毒从哪里来?但是从早期发现、早期控制、早期追踪,方方面面还是做得相当到位的,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疾控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全国各个方面也对北京的情况非常关注,我们也希望零星的暴发能够及时地控制住。目前来说境外疫情还是有加剧的趋势,全球疫情的拐点还没有出现,所以面临输入性病例的风险还是很大的,目前中国防疫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同时,现在复工、复学、复产加剧了境内散发和境外输入病例的风险,这个风险一直存在。

另外,有没有特效药,现在还是没有特效药,对于疫苗的上市估计还有一年以上的时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疫苗上市的时间。所以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止疫情的反弹和第二波疫情的发生是目前重点的工作。

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从个人角度,每一个人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公共卫生风险其实也谈到很多类似的措施,如科学佩戴口罩,会场内的人员都戴口罩,外面的聚集区的人都须戴口罩,人员密集地方、封闭场所保持一定距离,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很重要的就是减少人员聚集,注意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北京前两天发现,全国原来的大型会议准备这两周召开的都延迟了,这不光是对大家的健康负责,同时也是对整个防疫情况的及时的反应。

第三,要加强通风消毒,室内经常通风,公共场所做好清洁、消毒,比如会场酒店各个防护层面,测量体温以及各方面消毒,我觉得做得非常到位,可以感觉到大家对疫情保持非常高的警惕性。

第四,提高健康素养,勤洗手、戴口罩、使用公筷、保持一定距离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www.xing528.com)

从卫生和行政部门角度来说,落实“四早”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控制,从这几天北京市对新发地疫情的反应就可以看出“四早”措施很到位,包括今天早上各大医院、医院各个门诊都积极行动,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

首先要突出重点防护环节,尤其是以下六点:第一是重点场所的防控,生活场所、娱乐场所、室内场所落实好防控措施。第二是重点机构的防控,尤其是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机构等地的防范措施。第三是重点人群的防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要做好个人防护。第四是医疗机构的防护,要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推广分时段预约的诊疗。第五是校园的防控,实行教员和学生的日报告制度,北京马上取消了中小学复学的计划,大学目前复学计划也推迟了。第六是社区的防控,加强基层社区网格化的管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我们必须有强大的捕捉病例的接收网络、发现病例以后的强大的病例追踪体系、出现局部暴发后的紧急救治体系,这几套体系在北京运行都是非常良好的。整个体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方面是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信息科学技术分区域、分等级评估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实现应急工作精准高效,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北京目前也是采取同样的措施,23个社区作为中高危风险地区加以分类,这也是一种精准化分类的方式。

第三个是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全面推动各地落实健康码互通互认,一码通行,将重点人员信息共享到数据库,推进人员安全有序地流动。其他包括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疫苗的攻关以及针对病毒变异免疫策略关键技术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